第934章 新軍進京
率軍回京城的路上,玉柱接到了呂武發回來的軍報,暢春園已經拿下了。【,無錯章節閱讀】
只是,老四和老十三,包括隆科多在內,都不見了蹤影。
玉柱當即把張廷玉叫到了跟前,叮囑說:「衡臣,記一下,命令隆興派出一營兵,接管暢春園。」
「是。」張廷玉趕緊答應了。
在眾目睽睽之下,就見張廷玉從馬鞍里,摸出了筆硯,吐了口水進硯,然後左手拿著空白的旨意,右手提筆舔墨,一書而就。
鄔思道非常清楚張廷玉的能耐,但是,這副光景也是頭一次見到啊。
嗯,新降之臣,總要露一點真本事給新主人看嘛,鄔思道露出了理解的笑容。
在玉柱的手下,新軍的內部軍令系統,都是用鴨毛筆或是鵝毛筆,沾著洋墨水,在特製的白紙上書寫並籤押的。
看過老電影《拿破崙在奧斯特里茨》的話,拿皇隨手在紙上寫命令並簽發的場景,和玉柱下令指揮新軍,如出一轍。
但是,步軍衙門的軍令系統,就迥然不同了,必須發出旨意過去,隆興那邊才會習慣。
既然老四他們已經跑了,把呂武的精銳第一標,繼續留在暢春園裡,就極其的不合適了。
玉柱隨即親書軍令,命令呂武率軍,與他在京城裡匯合。
張廷玉心裡很有些奇怪,老四跑了,玉柱仿佛沒事人似的,竟然絲毫也不著急?
但是,多年伺候老皇帝,如履薄冰的經驗,讓張廷玉真正的做到了守口如瓶。
哪怕心裡再好奇,打死也不能問。
這一次的行軍路線,張廷玉也看出來了,去的是西直門。
途中休息的時候,鄔思道和玉柱暢談了一番別後情。
「稟主上,臣打算帶著您賞的銀子,回紹興老家,置辦幾畝水田,再把祖宅重修一遍,安安心心的頤養天年。」鄔思道長揖到地,說出了他的打算。
玉柱拉著鄔思道的手,誠懇的說:「以兄長之才,文可安邦,武可定國,理應入朝為官,匡扶社稷。」
「唉,當年一時不慎,竟然叫賊子打斷了腿。試問,廟堂之上,豈容殘廢無用之人?」鄔思道的態度異常堅決,死活不肯入朝為官。
玉柱微微一笑,說:「皇子可為,你為何不可?」
殘疾?
嗨,老五和老七,一個臉殘,一個腿短,都是典型的殘疾之人。
但是,在這個公開拼爹的時代,疼他們的親爹是大行皇帝。
所以,老五和老七,先後都被封為了親王。
其中,老五管著宮裡造辦處的差事,老七也管著正藍旗的三旗事,都算是入朝為官了。
鄔思道知道玉柱的意思。
但是,他和老五、老七,能一樣麼?
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鄔思道一直牢記於心!
更重要的是,鄔思道在老四的身邊,幫著出了許多的壞主意,可謂是惡貫滿盈。
同時,鄔思道也知道很多玉柱的秘密。
這年頭,凡是當謀士的人,都必須知道一個真理:知道得越多,將來死得越快!
玉柱自然看得出來,鄔思道採取的是退而自保之道。
尼瑪,眼看大事將成,鄔思道卻甘於平庸的無所事事,完全不符合人性啊!
鄔思道不過是怕被清算爾!
嘿嘿,玉柱不是老四,他再怎麼洗地,也洗不脫佟家外室子的污名。
出身不好,怕個球啊?
千年前,陳勝和吳廣喊出的口號,至今膾炙人口: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常校長得勢之前,不過是青幫的小流氓爾!
可是,等常校長掌握了大權,黃金榮趕緊自降輩分,由校長的師祖,變成了拜把子的兄弟。
這年頭,識時務,方為俊傑!
錢謙益就非常的識時務。
此公在公開的場合,喊起口號來,活脫脫捨身取義的抗清志士啊!
誰曾想,剛轉過身去,錢大佬就嫌水太涼,率先跪降了韃清。
上下幾千年來,只要口號喊得山響之人,都必須高度警惕之。
「主上,請您看在臣殘軀老邁的份上,就允了臣吧?」鄔思道伏地不起,他確實很想當官,但是,保命更重要啊。
玉柱含笑扶起了鄔思道,斬釘截鐵的說:「任由你歸隱田園,那是我的巨大損失。這麼著,文德納在內閣那邊,忙得腳不點地,你去幫他好了。」
鄔思道在老四的身邊,整天分析朝局和實力對比,他當然知道了,文德納既是玉柱的心腹,又是內閣學士。
內閣學士,從二品,是內閣的實際執行者。
文德納管著內閣典籍廳,這可是首屈一指的實權美差呢!
很顯然,玉柱敢於把鄔思道擺到如此重要的中樞實權崗位上,說明了一件事:他並不想鳥盡弓藏的殺人滅口!
「主上,臣……」鄔思道還想繼續推脫,卻被玉柱抬手打斷了。
玉柱拉下臉,冷冷說:「難道說,我的胸襟,竟然不如病逝於榆木川的那位麼?」
如果是一般人,根本就聽不懂,玉柱指的是誰。
但是,把史書都快翻爛了的鄔思道,豈能不知道,前明的永樂帝便駕崩於榆木川。
跟著永樂帝的武將們,除了戰死的之外,都獲得了善終。
當然了,以鄔思道的高智商,他顯然明白玉柱指的是:黑衣宰相,三朝帝師,姚廣孝。
比較巧合的是,同樣善終的姚廣孝,乃是長洲人(蘇州),距離鄔思道的老家紹興並不遠。
所以說啊,還是要多讀書啊。
不然的話,像牛泰那種憨貨,絕對是一翻兩瞪眼,茫然不知所謂。
新軍主力,帶著火器營的大量火炮,公開從西直門,殺氣騰騰的開進了京城。
原本的京城裡,人心惶惶,流言四起。
現在好了,強軍已經進城,原本還想趁火打劫的人,也只得暫時收斂了野心,偽裝成蟄服狀態。
刺刀的海洋,耀眼奪目。
整齊的隊伍,浩浩蕩蕩。
大大小小的火炮,更是一眼望不到頭。
玉柱負手立於西直門的城牆上,望著軍威鼎盛的入城大部隊,心潮起伏,久久無法平息。
歷史的豐碑,必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段話:由此上溯到一千七百二十一年,從那時起……
PS:四更兌現了。明天衝上歷史前六,我不上班了,也要五更!
(本章完)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