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指東打西
朝廷明發上諭,命玉柱為正欽差,博啟為副欽差,赴湖廣查辦藩庫火耗虧空之事。【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
清初時期的散秩大臣,並不是虛職,而是宮裡侍衛處的實職官員。其權力和地位,低於領侍衛內大臣和內大臣,高於一等侍衛。
侍衛處內,上三旗的領侍衛內大臣,每旗各兩名,共六名。內大臣,每旗各六名,共十八名。
散秩大臣,就沒有定額的限制了,只要皇帝樂意,隨時隨地可以增減。
只是,博啟的散秩大臣,就有些尷尬了。因為,他雖是從二品武將,卻僅食三品官的俸祿,而且無爵。
玉柱以戶部左侍郎的身份,充任欽差大臣,照例應坐八抬大轎。
博啟呢,他其實也很想坐轎。只是,朝廷有規矩,文臣坐轎,武將騎馬。
這且罷了。
等出了京城之後,玉柱按照規制,擺開了全套二等侯爵的儀仗。
這一下子,落在大隊伍後頭的博啟,僅僅從氣派上,就被徹底的壓制了下去,隨即坐實了跟班的角色。
為了掩人耳目,明發的上諭裡邊,沒有老十三什麼事。
不過,老十三就盤腿坐在玉柱的候爵馬車裡邊。
玉柱飲了口茶,嘆息道:「在家千日好,出門萬事難吶。」一副捨不得京城花花世界的模樣。
老十三輕聲一笑,說:「四哥說了,我這次能出來,全是你的功勞,他都只能幹瞪眼。」
玉柱一聽,嗯,老四確實是個聰明人,這麼大的事,紙肯定包不住火的。
老四與其藏著掖著,不如索性挑明了告訴老十三。
不管怎麼說,是老四去傳的旨意,放老十三出來的,這份人情依舊重得很。
自從敏妃薨逝後,老十三就成了沒人管的野孩子了。
康熙不管他,皇太后懶得管他,老三和他有仇,老大惦記著鬥垮老二,老五和老七隻掃自家的門前雪,老八那時還未成氣候。
不過,老十三的運氣還不錯,被交給德妃撫養了一段日子,倒和極難相處的老四,交成了鐵桿兄弟。
老四選擇成為太子一黨的時候,老十三順理成章的也跟著成了胤礽一黨。
「十三爺,其實呢,是皇上想您了。我不過是找了個合適的時機,搭了句話罷了,怎敢居功?」永不居功,一直是玉柱的座右銘,從來不曾或忘。
老十三搖了搖頭,又輕聲一嘆,說:「我又不傻,誰好誰孬,還不知道麼?」
玉柱咂摸著,老十三的話里,藏著骨頭,多少有點怨懟康熙的味道。
也是,老十三被關了這麼久,再深的父子情,也要淡下來的。
從通州登船後,玉柱帶著隊伍,沿著大運河,一路向南而行。
因黃河奪淮的緣故,侵奪了徐州至淮安之間的淮河故道,由阜寧縣的「大淤尖」入海。
所以,玉柱要趕去開封府的黃河決口處,歸德府的虞城縣境內。
正好乘船經大運河,到淮安府,再轉黃河上的官船,再溯河西進。
從徐州府的碭山縣,到河南省的虞城縣,逆黃河而行,慢則兩日,快則一日可達。
這個時代的欽差查案,朝廷往往採取的是,指東打西,指南打北的策略,以迷惑住待查的貪官污吏們。
玉柱的這次南下查案,就是典型的例子。
明面上,他是要去湖廣查案子。實際上,等玉柱到了徐州府的碭山縣,再突然轉道進豫,一日可達。
這麼一來,河南省的官員們,肯定是猝不及防。
以前,玉柱和老十三,並無獨處這麼久的機會。
這一次,就不同了,自從登船之後,玉柱成天和老十三待在一起。
老十三的心裡比誰都清楚,如果不是玉柱冒著巨大的風險,主動替他說了話,他只怕還要多關幾年,才有可能出來。
一路之上,老十三的飲食起居,都被玉柱安排的妥妥貼貼,沒有絲毫的紕漏。
老四愛護老十三,主要是精神上,和大事上。
玉柱則專門盯著小事下手。
老十三登船之後,每日的菜餚,就沒有重樣的。
而且,老十三最寵的一個妾,也偽裝成通房大丫頭,就在他的房裡伺候著。
人心都是肉長的。
老十三再看玉柱的目光,又比此前柔和了許多。
大運河的岸邊,被官府強征來的,衣不蔽體的縴夫們,呼喊著沉重的號子,拖拽著沉重的纜繩,艱難的前行。
玉柱負手立於船頭,心情卻異常之沉重。
官府無償徵發徭役,迫使草民們幫過往官船拉縴,乃是天經地義之事。
唉,這個吃人的社會,他暫時無力改變什麼。
只能等將來,朝廷大權盡入他手之時,再徹底推翻了。
暫時無力改變之時,只能先融入進去,再徐圖變革,智者所應為也。
「他們都是蟻民,不值得可憐!」老十三走到玉柱的身後,輕聲一嘆,道出了他的心裡話。
老十三雖然號稱俠王,畢竟是天潢貴胄。
所謂屁股決定腦袋,站在老十三的階級立場上,肯定不可能有天下萬億蟻民平權的思想。
玉柱很現實,但是,他依舊是個有情懷的好男兒!
小站舊事,說易行難,幾乎十死無生!
清初時期,朝廷大權,盡握於旗人之手,絕非大清被列強錘趴下了的晚清時期可比。
玉柱要想挾軍自重,並最終改天換地,不僅風險極大,而且路還長得很。
不誇張的說,稍有不慎,等著玉柱的就是身死族滅的萬丈深淵。
然而,雖千萬人,吾往矣,玉柱已經下定了決心。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玉柱正與老十三在艙內下棋之時,周荃忽然來報,欽差副使博啟,暗中收了兩個揚州瘦馬,正在他的官船之上,逍遙快活。
老十三張了張嘴,想說點啥。話都到了嘴邊,卻又礙於博啟是老四的親舅舅,最終又咽了回去。
人前莫論他人是非,一直是玉柱做官的基本準則。
周荃其實是故意這麼說的,目的就一個,敗壞博啟在老十三心目中的形象。
老四的家事,並不複雜。
由於德妃娘娘的偏心和缺心眼,導致老四的母族,幾乎無人支持老四,而全都站到了老十四的那一邊。
玉柱笑了笑,雖然沒吱聲,心裡卻相當有數。
歷史上,等老四登基之後,他的母族長輩和平輩們基本都是賞個爵位,混吃等死了,竟無一人掌握朝廷里的實權。
(PS:回晚了,先看著,凌晨還有。)
(本章完)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