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柱下轎後,就見刑部的門前立了一塊大鐵牌,上書兩行大字:無召不得擅入,非相關人員不得擅入,違者嚴懲。
刑部的門吏,早就得了裡頭的吩咐,一看吳江遞來的腰牌,馬上哈著腰,領著玉柱進了刑部大門。
玉柱並不是一個人來的,他還帶了隆科多最信任的刑名師爺,謝師爺。
刑案,不同於別的案子。哪怕你正確了九十九件,只要錯一件,就會前功盡棄,身敗名裂。
一貫小心謹慎的玉柱,那是多細緻的人啊,肯定不可能輕蹈險境。
玉柱進了刑部後,一打眼間,就看見了直隸清吏司的門牌。
一路往裡走,玉柱赫然發現,浙江清吏司居然位於最後的一排平房中。
不過,門吏領著玉柱去了專門用於三司共審的西小廳。
玉柱到的時候,刑部浙江清吏司的郎中陳永納,大理寺少卿王大光,已經到了。
三人互相見禮之後,各自落座。
王大光是四品少卿,他很自然的坐了首座,陳永納居次,玉柱最末。
讓座的時候,陳永納以地主的名義,十分熱情的請玉柱坐次座。
玉柱才不傻,執意不肯亂坐。
陳永納這個浙江司郎中,和玉柱雖然同為正五品官,但是,陳永納的資歷比玉柱深得多,算是官場前輩了。
豈有晚輩居於前的道理?完全說不過去嘛!
只是,陳永納準備的卷宗,居然只有一份。等王大光看完之後,玉柱接過來看的時候,陳、王二人已經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切,雕蟲小技爾!
玉柱絲毫也不生氣,不管陳、王二人怎麼聊,他一直聚精會神的研究卷宗。
一旁的謝師爺,早就是老油條了。他心想,任你二人再豪橫,玉二爺只要不簽字畫押蓋印,案子就無法勾銷。
平時,確也沒啥事。待到要提拔或是調動之時,陳永納的手頭若有未勾銷之刑案,嘿嘿,吏部審核的那一關,肯定過不了的。
最後看誰吃虧?
玉柱仔細的看過卷宗之後,心裡也就有底,順手把卷宗遞給了謝師爺。
刑案無小事,一人計短,二人計長,取長補短才是正道理。
「王大人,下官以為,證據已經確鑿了,應該可以銷案了吧?」陳永納先問了王大光的意思。
見王大光點了點頭,陳永納這才扭頭,問玉柱:「不知玉大人,可有高見?」
玉柱想看看謝師爺的真本事,便笑著說:「等我的師爺看完了卷宗之後,再說吧。」
陳永納那可是老刑名了,自然沒把玉柱放在眼裡,他輕聲一笑,說:「刑案,和好文章,可是大不相同的啊。」
這就屬於典型的辦公室名譽謀殺了。
一旦,陳永納的話傳了出去,玉柱其實是個草包的惡名,必定會四處傳播了。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人的第一印象,尤其重要。印象壞了,花多少精力,都難糾正。
既然陳永納主動送上了門來,玉柱自然不可能和他客氣了。
「陳大人,照卷宗里的說法,這楊大暗中潛入張大戶的妾室劉氏屋裡,與其私通過了許多次。其中,多次提到白日宣銀,則楊大的身上必有印記叫那劉氏瞧見過了吧?那麼問題來了,卷宗里始終沒有類似的記載,證據豈能稱作是確鑿?」玉柱淡淡的一笑,「本官要提審劉氏。」
一旁的謝師爺,瞪大了兩眼,整個的看傻了。
他看了兩遍的卷宗,卻沒有找到這麼大的破綻,玉柱僅僅看了一遍卷宗而已,就一目了然了,這是何等了得?
陳永納當場傻了眼。這劉氏現在羈押於杭州的女牢之中,玉柱要提審她,就等於是,狠狠的將了陳永納一軍。
道理其實很簡單的。若是劉氏說不出劉大的身上印記,私通之情狀便不攻自破了。緊接著,劉氏指認的,劉大砍傷了張大戶的事兒,也就大大的存疑了。
「陳大人,若是本官無法提審劉氏,那麼,就無法籤押用印銷案了。」玉柱輕描淡寫的一番話,頂得陳永納連一句話都說不出了。
王大光,暗出了一身冷汗,若是就這麼結了案,萬一將來出現了變故,他豈不是也要受到大大的牽連?
從刑部出來後,謝師爺長揖到地,慚愧之極的說:「鄙人有愧於東翁的重託,恐無顏再見東翁了。」
玉柱趕緊攙扶起謝師,笑道:「家父曾經說過,這麼多年於刑名上,從沒出過大岔子,多虧了謝師爺你從旁相助呢。」
步軍統領不是地方官,沒有徵收賦稅的任務,錢糧方面只需要帳房即可。但是,因為要抓人關人,刑名師爺卻是必備的。
玉柱心裡有數,謝師爺不過是失了面子,有些下不來台罷了。
畢竟,誰捨得一年八百兩的束脩呢?
八百兩,是個啥概念呢?如今的世道,漂亮的黃花大姑娘,二十兩就可以買一個了。
不過,整個大清朝,各個衙門裡的刑名紹興師爺,都是拿著極高的束脩,無一例外。
有了玉柱搭的梯子,謝師爺也就順勢下來了。
畢竟,謝師可是隆科多的專用刑名師爺呢,在這四九城裡,誰敢不給他面子呢?
這種可以狐假虎威的隱形權力,其實也是收益頗豐的,甚至遠遠超過了束脩本身的分量。
平郡王訥爾蘇的生母過五十大壽這天。
玉柱在衙門裡,手捧熱茶,悠閒自在的又斟酌了一番,彈劾安親王瑪爾渾的遣詞造句。
直到巳時四刻(10點),玉柱這才叫齊了手下的筆貼式們,一起去平郡王府湊個熱鬧。
以瑪哈納為首的筆貼式們,一個個喜笑顏開,恭維玉柱之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玉柱不由微微一笑,他們跟著去平郡王府,出的是公差。
這幫傢伙,不僅不需要送禮,還有至少二兩以上的賞銀可得,誰不高興呢?
要知道,不是每個當官的,都能像隆科多那樣,每年可以撈幾十萬兩銀子回家的。
隆科多擔任一等侍衛的時候,就是康熙在宮外的包打聽。他最喜歡幹的事兒,就是捏著人家的把柄,然後上門去敲竹槓。
誰不知道,隆科多是皇帝的親表弟,可以天天面君呀?
權貴們,哪有不違法犯罪的?把柄多的是。
結果呢,這個髒官那裡收幾千兩,那個髒官那裡搞幾萬兩,每月都有不小的進帳。
積少成多,這麼些年,楞是讓隆科多積攢下了偌大的家當。
說句心裡話,那個時代的滿洲權貴缺錢花了,都和隆科多差不多是一個路數。
就連四阿哥胤禛,也幹過不少次這種敲詐勒索,強奪人產的惡事。
按制,七品筆貼式,年俸銀不過才40兩而已,另有祿米40斛(胡,不讀斗)。
十升曰斗,五斗曰斛,十斗曰石,百升曰石。
也就是說,七品筆貼式,一年也就2000升祿米而已。一升為一斤八兩。
這裡的祿米,並不是上等白米,而是最次一等的粳(精,不讀梗)米,甚至是缺德的摻沙米。
通常情況,這麼點錢和米,家中若有兩個子女以上。在這物價賊貴的四九城裡,除了過年外,平時就吃不上肉了。
客觀的說,康熙朝的小京官們,日子過得異常清苦!
很多小京官,要靠舉債,才能撐得下去,更別提買宅置地了。
到了雍正朝的時候,非常熟悉基層官場的雍正,讓京官們食了雙俸,這才大大的緩解了他們的窘況。
平郡王府,位於宣武門以西的石附馬大街里。從三甲巷的衙門過去,要繞到西長安街,經西單牌樓,報子街和西鐵匠營。
說句心裡話,坐官轎和坐馬車,完全不是一回事兒。
馬車再顛簸,也比官轎舒服得多。官轎,一走一晃,顛得午膳都要吐出來了。
但是,沒辦法,玉柱現在是官老爺了,還是典型的文臣,必須坐轎。
快午時正的時候,玉柱的官轎,落在了平郡王府的門前。
玉柱抬眼一看,五開間的大門口,嵌滿大銅釘的正門緊閉著,只開了兩扇側門。
胡彪早就帶著玉柱的名帖,提前來通知了平郡王府。
只是,玉柱到的時候,並無王府的重要人物出面,來迎接玉柱。
玉柱微微一笑,輕輕搖了搖手裡的摺扇,吁了口氣。說句心裡話,他還就擔心平郡王府,賊講連襟的感情,把他待若上賓,那他反而不好出手打臉了。
嗯哼,如此甚好,不講親戚關係,那就公事公辦嘛!
所謂的****,不管是親王還是郡王,有一個算一個,到了康熙朝,大多成了混吃等死的代名詞。
電視劇《雍正王朝》里,八王逼宮的戲碼,其實是不存在的。
這八個王,手裡沒有一兵一卒,拿什麼逼宮?拿腦袋麼?
順治朝時,安親王岳樂極為受寵,和順治形影不離。
順治駕崩的時候,如果不是孝莊太皇太后控制住了宮禁,把出宮傳旨的太監,扔進枯井裡淹死了,安親王岳樂就成了皇帝。
所以,有了這一層忌諱之後,康熙接掌大位之後,極力打壓安親王一脈的子孫。
到目前為止,安親王的子孫們,連一個掌握實權的都沒有。
玉柱搖了搖摺扇,心裡暗暗嘆息不已。老八,八賢王啊,你不敢下決心和安親王府決裂,那就讓本官替你下這個決心好了。
(PS:好戲即將開場了,賞幾張月票吧,玉柱跪求了!)
【如果您喜歡本小說,希望您動動小手分享到臉書Facebook,作者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