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前的大漢王朝各代君王不用多說,已經不忍直視了!
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高祖之風」嗎?
而漢高祖一朝,劉邦的頭就沒抬起來過,而群臣也都閉上了眼睛,遮住了耳朵,只要不看不聽,就沒有發生過!
而漢朝之前的春秋戰國也都是看呆了,這大漢太祖高皇帝這麼無情嗎?真乃狠人也!
而孔聖人已經默默地拿起了棍子,準備好好講一講《掄語》……
「禮崩樂壞!禮崩樂壞啊!父子相親,父為子綱!這禮義廉恥與忠孝仁義去哪兒了啊?孝道,不可丟啊!」
孔聖人挽起袖子,露出那強健的肌肉,大喊著禮崩樂壞。也是把身旁的子貢和顏回等人嚇了一跳,只有子路毫不意外地露出了理解的笑容……
貞觀一朝。
「漢太祖高皇帝!不愧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能夠與我齊名的皇帝啊!這才是真正的雄主之姿,千古一帝啊!」
啪!
一向看不起「秦皇漢武」,而推崇「高祖文帝」的李二看著天幕,激動地把手中的奏摺狠狠地拍在了桌子上,跨時空與劉邦形成了共鳴!
「耶耶!你快看啊!現在知道我對您老人家多孝順了吧!給您安排了後宮三千美女佳麗,還將您封為了太上皇,真正的萬萬人之上啊!」
二鳳仿佛沒有看到黑著臉的李淵和一旁蓄勢待發的魏徵,依舊自顧自地在那裡自我感動,激動地吶喊!
李淵:「首先人家劉公也被封為了太上皇,還是歷史上的第一個太上皇!其次,我本來是不需要當太上皇的!」
……
洪武一朝。
「還是咱們家的孩子孝順啊!」馬皇后握著朱元璋的手,不禁感慨道。
「孝順?你是說老四嗎?」朱元璋語氣有些陰惻惻地回道。
馬皇后:「……」
一旁十九歲的小朱棣:「對啊對啊!我很孝順的!祝父皇和母后福如東海,壽與天齊,萬壽無疆!」
在場眾人:「……」
……
【眾所周知,攻城之事,非一日之功!
尤其是進攻滎陽城這種大型城池,即便劉邦漢軍的糧食被截斷了,但是沒有十天半個月也照樣攻不下來!
所以讓他們這兩邊先繼續打城池攻防保衛戰!
接下來我們把視角給到另一邊的韓信!這時的韓信在幹嘛呢?
已經滅掉趙國的韓信還能幹嘛?當然是一鼓作氣把僅剩的兩個能拿得出手的諸侯國一舉踏平殲滅!
史稱「降燕收齊」!】
「李先生,我是韓信。我向來仰慕您的威名,對您的計謀也算是有所研究,很是欽佩!
我願執弟子之禮,拜您為師,還望您能指點我一二!」韓信彎腰垂首,雙手執弟子之禮,向坐在椅子上的李左車深深鞠了一躬。
沒錯!我們和項羽一樣囂張狂妄的韓信大將軍也有如此卑微恭敬的一刻!
這也是我們韓信大將軍一生中唯一一次謙卑問道,而李左車也成了韓信一生中唯一的一位老師!
看著面前這位滅了自己效力的趙國,名揚天下的漢軍左丞相,韓信大將軍在自己面前如此謙恭,李左車面色複雜,說不出話來。
「唉!我聽說,敗軍之將不可言勇,亡國之臣不敢語政。現在我是亡國的俘虜,哪裡有資格同你談論國家大事?」李左車長嘆一聲,辭謝道。
韓信笑著回道:「我聽說百里奚在虞國時,虞國滅亡,在秦國而秦國稱霸。
這不是因為他在虞國時愚蠢,在秦國時聰敏,而是在於國君是否重用他,是否採納他的意見。
假使成安軍陳餘聽了你的計策,那我韓信如今已成了階下囚了。我是誠心向你求教,請您不要推辭。」
聽了韓信的這番話,李左車神色有些動容,開口回道:「我聽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所以說即使是犯人的話,聖人也可以有選擇地採納。不過恐怕我所獻的計策不一定值得採用,但我仍願獻上我的愚見。」(嘖,古人就喜歡整這些文縐縐的自謙話,真是刻在了中國人的骨子裡!)
「洗耳恭聽!」韓信低下了頭,呈恭敬請教之色。
「成安君雖有百戰百勝之計,可一招失算,軍敗鄗下,身死泜水。如今將軍渡過西河俘虜魏王(滅魏之戰),擒夏說於閼與(滅代之戰),一舉攻下井陘口(滅趙之戰),在不到一上午的時間就打垮趙二十萬大軍,誅殺成安君,名聞海內,威震天下。
使敵國百姓放下農具,停止工作,吃好地,穿好地,專心傾聽您下令進軍的消息,這些是您目前的優勢和長處!」
「是的,然後呢?」韓信輕聲問道。
「但是如今將軍要率領疲憊勞苦的士卒,停頓在燕國堅守著的城池之下,想戰又恐怕拖得太久,力量耗盡而不能攻克。
這種實情暴露在全天下的眼下,所以弱燕必定不肯降服,齊國也必然固守邊境以圖自強。
一旦燕、齊和將軍相持不下,那麼滎陽城那邊劉邦和項羽的勝負也就分不出來。這是將軍的劣勢與短處!」
「先生此言,深得我心!願聽先生教誨!」聽到李左車一言就指出了韓信現在的顧慮,韓信更是欽佩不已。
不是韓信拿不下燕齊兩國,而是兵疲馬乏,人家固守城池不出,實在是無法快速拿下!
而一旦陷入戰爭泥潭,那邊滎陽城自家主公劉邦就很可能支撐不住,被項羽破城,然後一舉殲滅!
(別問為什麼韓信不直接回援,問就是燕齊兩國都是附屬楚國項羽的諸侯王。
一旦韓信回援,那麼燕齊兩國同樣會發兵緊隨而來,從而形成包圍夾擊之勢,將韓信與劉邦一起殲滅!
這個道理韓信和劉邦都懂,所以劉邦在苦苦支撐,並且已經和項羽對峙了數月,韓信則在這邊征戰諸侯國,都是在與時間賽跑啊!)
「擺在將軍眼前的似乎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同時《北攻燕,東伐齊》,讓兩國無法兼顧。
但我認為《北攻燕,東伐齊》的計策是下下之策。真正的上策應該是攻心,不戰而屈人之兵!攻心,不費一兵一卒拿下兩個這兩個國家才是最快,最有效的方式!
所以將軍不如按兵不動,休整士卒,安定趙地,撫恤遺孤,日日牛酒犒賞將士,擺出攻打燕國,並且做出決心不顧齊國,只滅燕國的態勢。
而後派遣辯士去遊說燕國,把自己滅燕的決心充分展示在燕國面前。這樣的話,燕一定不敢不聽從您。
燕降服後再派辯士以燕已降漢說齊,齊必從風而服,即使有再聰明的人也不知道該怎樣替齊國謀劃了。
像這樣,天下的大事就好辦了。用兵之道,本來就有先聲奪人,再動實際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