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花生油

  有個很有名的對聯,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山東落花生花落東山,山東花生種植歷史悠久,產量位居全國前列。【Google搜索】

  &1年,煙臺對外開埠,1862年美國傳教士梅里士自上海抵達煙臺後,將維吉尼亞大花生種250克送給大楊家村農民楊得來試種,後逐步傳開,擴散到招遠、黃縣、棲霞等各地。

  到1890年,山東每年花生出口量就達到30餘萬公斤,1891年增至375萬公斤;1908年青島港出口花生仁和油各450萬公斤,共值120餘萬海關兩;在黃渤主演的電視劇《青島往事》中,就曾有花生期貨交易的情節,這也反映出當時膠東農村種植花生規模之普遍。

  時至如今,花生種植遍布山東各地,其中最主要主要有兩大片區產花生,一大片區是以LY為中心的魯西南一帶,另一片區是煙臺、威海、青島一帶的膠東東部一帶。

  產量最高的是青島萊西市,素有中國花生之鄉的美譽,全國人均花生產量第一,日後全國出口的花生有1/4是從萊西出的,魯花的花生油就是用的萊陽、萊西、平度這些地方的花生,益海嘉里的胡姬花、金龍魚,萊西的第一坊,也都是以本地花生為主要原料。

  諸城的花生種植面積肯定沒有萊西大,但也有十萬餘畝,每年的產量也不算少,再暫時不好進入萊西的情況下,先在諸城收購一家榨油廠站穩腳跟,慢慢積累實力等待時機也是不錯的選擇。

  所以李耒一聽說陳光在諸城搞改革,大量出售國有企業,所以馬上就來了,希望能拿下榨油廠,同時將整個諸城的花生收購業務攬入旗下。

  至於搶魯花的牌子怕是沒機會了,因為早在1986年魯花榨油廠便在萊陽成立,不過倒是可以和他們進行合作,魯花原本只是一家在本地小有名氣的廠子,直到和益海嘉里、中糧合作之後才做大做強的,現如今魯花可能還沒有跟益海嘉里還有中糧接觸,李耒有的是時間尋找機會。

  等這次在諸城談完了收購榨油廠的事情,再去萊陽見見魯花的老闆孫孟全吧,看看能不能在他那兒入一股,同時還可以跟李登海深入合作,搞玉米油業務。

  「這個可以商量!」陳光聽了眼睛一亮,諸城的榨油廠如今狀況也不怎好,生產出來的花生油只能在本地銷售,很難賣到外面去,長期處於虧算狀態,市裡面早就想甩掉這個包袱了。

  然後他便介紹起了諸城榨油廠的情況,如今山東各花生產地都有榨油廠,這些榨油廠通常都採取兩種技術手段,一種是傳統的土榨油,生產工藝簡陋,衛生條件差,做菜時冒煙起沫,形不成規模化生產;另一種叫浸出法制油,是用有機溶劑提取,生產工藝中需要進行溶劑消除,高溫精煉,脫色、脫臭等,難免造成一些營養成分的損失。

  這兩種方法各有缺陷,土法榨油效益更差,所以不要看到網上那些小商販吹噓自家的花生油、菜籽油、豆油都是純古法製作,實際上要是古法好的話,為什麼還要革新技術?

  而諸城榨油廠現在採取的就是土法榨油,可能是覺得光說不夠直觀,陳光直接帶著他們去了榨油廠現場參觀。

  進入廠區,工人們得了命令,就按照傳統方法開始製作,先把花生使用粉碎機粉碎,採用傳統水蒸方法以確保水分添加,然後使用煤炭大鍋進行翻炒,每次定量10公斤,以確保翻炒均勻,最後用紗布包裹花生米糝放入老式壓榨機進行壓榨,壓榨出的花生油統一放在特製青釉油缸內,自然恆溫沉澱。

  「我們的花生油質量絕對沒得說,色澤鮮亮,味道淳香,吃起來味道跟那些機器生產的就是不一樣!」廠里的工人對自家產品很是自豪。

  「你們這個花生油能達到出口標準不?」李耒問道。

  這話一說,工人們的臉頓時耷拉下來,因為這是如今山東大多數花生油生產廠家都無法克服的缺陷,壓榨的花生油加熱到一定的程度是要冒煙的,這是因為花生油中磷脂含量較高的原因,而歐美國家認為油煙污染嚴重,對人體健康有很大危害,所以不願意進口這種花生油。

  日後魯花經過了長達六年的科技攻關,開發出「無水化脫磷」技術,既可以清除花生油中的磷脂,又能夠成功保留油品中的活性營養,成功地通過了歐美國家的審核,從而出口到海外,為國家賺取了不菲地外匯。

  陳光也了解山東花生油的缺點,他看到李耒信心滿滿的樣子,忍不住發問,「李總,你能解決花生油冒煙的問題,讓生產出來的花生油可以達到出口標準?」

  「我看過一些國外的研究資料,大致有了些想法,要是能拿下榨油廠,更新設備和生產工藝,應該能解決這個問題!」他這麼說實際上還有些保守,「無水化脫磷」技術眼下魯花還沒有完全研究出來,但在李耒的腦海里已經有完整的資料,只需要嘗試幾次,就能拿出成品來。

  陳光興奮地搓了搓手,實際上李耒一提出收購榨油廠的想法,他就打算賣了,榨油廠現在欠了銀行一堆貸款還不上,連工資都是靠政府支援才能發下去,要是有人收購,不光銀行的壞帳可以補上,政府也可以藉機甩掉包袱,不用再挪出原本就不多的款項填這個無底洞了。

  現在一聽說李耒掌握了更先進的技術,可以讓諸城的花生油出口到外國去,那就更高興了!現如今,那個地方能賺外匯,那對當地的領導來說可是大好事!他絲毫沒有懷疑李耒說假話,因為他已經查過了,人家在鹿鄉市確實幫助當地食品加工企業成功地實現了出海賺外匯的夢想,現在每年都會為鹿鄉提供大筆外匯進帳,既然能在鹿鄉做到,那也肯定能在諸城做到。

  而且退一萬步講,就算做不到諸城也不虧啊,起碼甩掉了一個大包袱不是?一想到這些,陳光就恨不得直接把榨油廠送給李耒,實際上日後他去菏澤就是這麼做的,能賣的企業全賣了,實在是沒要人的就白送。

  「李總,我們回去談!」陳光立刻帶著李耒回了政府大院兒,一個真心想買,一個巴不得早點出手,這就很好談了。

  一開始陳光還試圖保留一部分股份,被李耒堅定地拒絕了,他寧願幫榨油廠還銀行的貸款,也不願意在產權上做那怕一點兒讓步,陳光想想答應了下來;然後輪到李耒提條件了,原來廠里的管理層肯定一個都不能留,這些人大多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留下來很容易一顆老鼠屎壞一鍋湯。

  工人們留下倒是不怕,因為現在的榨油廠規模很小,恩本無法消化諸城每年種植的花生,將來肯定要擴建,要重新招人,等將來人一多,這些人也就成不了氣候了,況且那時候工廠就是李耒的,有刺頭直接開了就是。

  這一點陳光想想也應了下來,他其實對這些廠領導也很不滿,誰讓他們把廠子搞成了現在的樣子呢?

  花了幾天時間討論細節,然後雙方終於達成一致簽署了正式合同,諸城榨油廠自此就成了李耒的產業。

  廠里的管理層這時候已經被調走了,工人們都有些慌張,不過很快就安靜下來,因為李耒一來就補發了上個月拖欠的工資,工人們拿到錢,算是見識了李耒的誠意,頓時放心不少。

  然後李耒公布了新的規章制度,在原來工資沒有降低的情況下增加了考核獎金,只要遵守制度、踏實幹活就能比以前拿得更多,而如果連續幾個月都不達標,就得被開除,一手胡蘿蔔一手大棒,以前那些領導又滾蛋了沒人領頭,剩下的工人根本折騰不出什麼,都樂樂呵呵地接受了這一現實。

  能多掙錢誰不願意?以前懶得幹活是因為幹活沒好處,現如今好好幹活就能拿到過去雙倍的收入,傻了才不好好干,於是工人們很快就被安撫下來,一改往日懶散的作風,開始好好幹活了。

  另外李耒還在附近問陳光要了塊地準備擴建工廠,榨油廠以前的規模太小了,就算更新設備都沒地方放得下,必須擴建才行。

  現如今拿地可沒有招拍掛這回事,領導說批就給批了,而且批的還很高興,擴建工廠那可是好事兒,這意味著更多的用工、更多的稅收,更重要的是更多的花生收購,本地的農民想賣花生就用不著等外地榨油廠來收購了。

  「先給你一百畝夠不夠?不夠的話還可以再加。」陳光體貼地問道,他巴不得李耒把榨油廠擴建地越大越好。

  「夠了夠了。」一百畝其實已經超出李耒的預期了,以諸城的條件,榨油廠不適合搞得太大,要不然花生就得從外面運了,那還不如去萊西,或者青島、煙臺、威海等沿海城市開廠得好,這些地方要麼原材料多,要麼靠海交通便利,比諸城的條件更合適。

  當然,就算以後在青島、萊西等地辦廠,諸城這邊也不會放下,這裡當做一個區域性的生產中心還是可以的,依靠本地出產的花生,生產出來的花生油可以滿足周邊城市的日常需求;而且因為地處經濟落後地區,人力成本肯定比青島等大城市低,公司還是有賺頭的。

  陳光給批了地,李耒去交完錢,辦好手續,然後找來當地的建築設計院,提出具體的要求,由他們出方案,當地的建築公司負責承建,用不了多久,榨油廠的擴建工作就能完成了。

  另外,李耒已經通知了馬天佑,給他羅列出自己需要的設備清單,讓他去尋找合適的合作商購買,通過海路運到青島,再從青島上岸運到諸城來,估摸著等廠子快建好的時候,這些設備也就到位了。

  與此同時,李耒也從食品廠抽調了一些管理人員過來,再從榨油廠原本的工人中選了一些或是威望比較高,或是資歷比較老,或是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工人,兩撥人進行混編,構成新的臨時管理團隊,由他們來負責廠子的日常運營。

  這些人到了之後,和廠里的工人出現了一些小摩擦,這些都是正常現象,李耒並沒有在意,他們也不是第一次去外地接手工廠了,都知道該怎麼和當地工人打交道,無非是分化拉攏罷了,這些手段他們都熟得很,很快就掌握了工廠的日常管理。

  但是也不是沒有問題,李新旺很快就發現了這一點,於是他找到李耒,「小耒,雖然做食品和做食用油有些共通的地方,但這些人畢竟沒生產過花生油,對工藝流程非常不熟悉,如果維持原來那種比較原始生產工藝,或許還湊合,但要想進行技術革新,引進更先進的生產工藝,恐怕就不行了,這個問題你得重視起來啊!最好早點想辦法解決!」

  「這是肯定的,你有啥辦法?」李耒其實已經想好了解決方案,不過沒有馬上說,而是想看看李新旺進步了多少。

  「我打聽到萊西那邊有個花生研究所,裡面不僅研究怎麼培育高產花生,還有研究花生油加工技術的,你看我們是不是去那邊挖幾個技術人員過來?」李新旺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這個辦法不錯,條件儘量給好點,只要有真本事,我就敢給他們五倍、十倍的工資!」今年或許有點不好說,等明年的時候,體制內的人心思就該變得活絡起來,不怕挖不來人。

  「不過,這些只能解決技術問題,管理尤其是花生油生產管理方面的人才還是沒有啊!這些人又該從哪裡找?」李耒繼續詢問。

  「還是去萊西,那邊的榨油廠多,肯定有懂行的!」

  「那行,我們就去萊西挖人!」李耒也是這麼打算的,於是倆人收拾一番,就直奔花生之鄉萊西。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