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玄逸後面仿佛長了眼一樣,惡聲惡氣道:「還不走!」
幾人聽了這話,趕緊追上去。
他們已經看了上官玄逸一路黑臉了,原來是兩人在鬧矛盾。
狄紹維的好奇心被勾起了,決定接完東晉國太子,便去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無獨有偶,上官玄昊也是這樣想的。
幾人絕塵而去。
沈承耀想問曉兒她是不是和六皇子鬧矛盾了,但見這裡人來人往便沒有問
終於輪到劉敏鴻他們的馬車進城了。
待侍兵檢查完後,車夫便將馬車駕到沈承耀他們面前,馬車的帘子牽了起來。
沈承耀拱手長揖到底,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禮:「小婿拜見曾外祖父,拜見岳母大人」。
然後又對劉敏鴻行了一個平輩禮。
「一家人,不用這麼多禮。」石老爺子和曉兒的外婆劉林氏道。
景睿領著幾兄妹也趕緊行禮。
劉志文和劉志武也跳下馬車行禮。
「先家去吧,顛簸了這麼久姥爺和娘都累了。」沈承耀笑著道。
大家點了點頭。
回到昇平侯府,劉氏剛睡醒,聽見丫鬟說劉林氏一行人已經到了,她還以為自己聽錯了。
再次確認自己沒有聽錯後,趕緊往前院去。
所幸還記得自己的肚子裡正懷著一隻球,沒有跑起來。
沈承耀正領著他們走過來。
遠遠見劉氏疾步過來,沈承耀趕緊跑上前:「慢點,慢點,別急!」
劉氏心中激動,雖然想埋怨沈承耀一兩句,沒有早點告訴她這事,但因為太激動又說不出口。
她來到石老爺子和劉林氏面前跪了下來,泣不成聲:「不孝女拜見姥爺,拜見娘親。」
她是等不及在屋子裡再行禮了,沈承耀見狀也跟著跪下,爹娘都跪下行禮,曉兒幾兄妹也趕緊跪下行禮。
劉林氏趕緊扶起她:「都不是第一次做娘親的人了,怎麼就下跪呢!萬一傷著孩子怎麼辦!」
看著自己女兒越活越年輕,劉林氏總算放下心來了。
「我就是覺得對不起娘親,好幾年沒回家看你們了。」
以前沒有好日子過時,沒怎麼回娘家,過上好日子了,卻回不了娘家。
「傻孩子,這不是沒有辦法嗎!你回不去,咱們過來也一樣!」石老爺子開口道。
劉氏用帕子抹抹眼淚,點了點頭,然後又對著劉敏鴻和譚氏行禮:「大哥,大嫂,這幾年辛苦你們了!」
「說什麼傻話!」劉敏鴻看著許久未見的妹妹,心中也是滿是欣慰。
「不辛苦,現在我們的日子過得好著呢,妹妹不用擔心。」譚氏仔細觀察劉氏,發現比姑娘時還要好看,放下心的同時,也是唏噓不已。
越活越年輕,這世上有幾人有這等福氣。
「先進屋裡吧!姥爺和娘他們趕了這麼久的路,該累了。」沈承耀開口道。
「對,我太激動,都忙了這事了。」
屋子裡自然是一番噓寒問暖。
午飯時候,收到消息的劉靜姝兩夫妻也帶著孩子上門了。
沈承耀也請了沈承祖一家過來了。
好久不相見的親人,自然是很多話要說的,一家人一直說到吃完飯都沒有停。
男人說的是生意上和官場上的事。
女人說的則是家長里短的事。
孩子們說的是吃喝玩樂的事。
今天晚上劉敏姝也不走了,帶著三個孩子直接住下。
因為安親王回帝都,沈承耀,黎哲偉都要進宮參加宮宴,晚飯便沒有男女分桌,直接吃火鍋。
譚氏好幾年沒來帝都了,外孫都長大了。
劉林氏是第一次見自己孫女的三個孩子,一個一個抱過後,便抱著靜姝的小女兒黎夢恬不願鬆手了。
石老爺子也抱著最大的黎晏平不放手,譚氏剛抱著黎晏安不放,劉敏鴻在一邊眼熱不已。
飯後,大家都坐在花廳里說話。
「曾姥爺,姥娘,舅舅,舅娘現在家中的生意也都上了軌道,家具鋪子在許多縣城都開了分店,乾脆你們也像的四叔,四嬸一樣,搬來帝都好了。」曉兒提議道。
交通太落後,沈承耀一年最長的假期在新年,還不夠一個月,想回去看他們都不夠時間。
劉林氏聽了這話搖了搖頭:「老了,在昇平縣住慣了,就不想動了。」
譚氏雖然掛念自己的女兒,但她也不喜歡帝都的生活,規矩太多了!
「還是在昇平縣裡住得自由自在!」
帝都太多繁文縟節要講究了,她過不來這樣的日子,不自在。
「志文,志武的功課如何?」劉氏聽了也沒有勉強,生活最重要還是自己過得舒心。
「夫子說下一年兩兄弟均可下場試試。」譚氏說起這事忍不住為自己的兒子驕傲。
現在志文,志武均考進了舉賢書院讀書,兩兄弟在書院的成績均不錯。
「景灝下一年也下場試試了,等志文志武考中秀才後,便讓他們來帝都國子學院求學吧。」
「這事再說吧,舉賢書院也是挺好的。」
劉氏也沒有再勸,舉賢書院的確是很好,多少學子慕名去求學。
「既然來了,黎老夫人那邊總是要去拜訪一下的,明天我派人遞帖子過去如何?」劉氏問譚氏和劉林氏。
「這是必須的。」而且宜早不宜遲。
第二日劉氏便派人給黎府送帖子,第三日劉氏便陪著劉林氏他們上門拜訪了,一切順利。
黎家二房搬出黎府後,黎大少夫人朱氏倒是正常多了,現實也由不得她不正常了!因為她依然生了一個女兒,而且生產時損了身子,太醫說以後恐怕難以再有孕。
黎大夫人雖然聽黎夫人說過盧氏以前也是生孩子時損過身體,後來劉氏給了一種藥丸她吃,不久後就受孕了。
但是因為朱氏之前對劉靜姝的事,黎大夫人實在向劉氏開不了這個口,也不想劉氏為難,便給黎哲民納了妾,那位妾室也是爭氣,頭胎便生下了一個大胖小子,現在才三個月,黎大夫人不敢給朱氏教養,就朱氏這品性,她也不敢啊!便將孩子寄在朱氏名下,放下自己院子裡,由她自己親自教養。
黎老夫人對此也是贊同的,朱氏,她也看不上。
朱氏內心是怎樣的憋屈,大家不知道,但是的確不再鬧了。
譚氏知道了這事,也沒有同情朱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