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幾人走出題詩亭,便往靈霧寺走去。
靈霧寺中,香菸裊裊,梵音聲聲。
幾人懷著無比的虔誠,莊重地上了香。上完香後,他們稍作休整,準備向山頂進發。
原本張平是不信這些的,可連重活一世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都能發生在他身上,讓他開始重新審視曾經的觀念,還有許多的未知力量。
當他們終於抵達山頂時,午時已過半,只見山頂之上,早已聚集了許多人。有的在欣賞風景、靜坐冥想,還有的在與友人談笑風生。
張平站在山頂,極目遠眺,山巒連綿起伏,在這壯闊的景象面前,想到曾經讀過的詩「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注釋:「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出自——王安石《登飛來峰》)
他不禁陷入沉思,曾經,在初讀此詩時,他懵懂無知,不明白其中的深意。
而此刻,站在這山巔,俯瞰著蒼茫大地,他終於領悟到了詩句背後的深刻內涵。
「好詩,兄台如此年少,便有此詩才,在下佩服。」
突然,一個聲音在張平身後響起,他轉過頭,看到一位身著青衫的儒雅男子,男子目光炯炯,似也被他所吟的這首詩所震撼。
張平微微一愣,他倒是沒有想到已把心中所思清吟出來,拱手回禮:「兄台也覺此詩甚妙?」
青衫男子點頭道:「此詩意境高遠,初讀只覺文字優美,如今身處此境,方知其中真意,人生在世,常有浮雲遮目,能達此『最高層』之境者,少之又少。」
張平深有同感:「曾經的我,為瑣事所困,未曾有這般開闊的視野,今日登上這山巔,方知天地之大,自身之渺小。」
他又解釋道:「此詩意境之高,但確非我所作,只是偶然間拜讀過過一孤本,這詩便是那上面所有,不過那孤本依然丟失」
那儒生聽聞,眼中閃過一絲惋惜之色,:「如此佳作,竟已無孤本留存,實乃一大憾事,但兄台能於偶然間得見,又在今日此景中領會其深意,也算是一種難得的機緣。」
張平微微點頭,嘆道:「是啊,人生中的機緣總是這般奇妙,若不是登上這山巔,或許我仍無法真正理解這詩中的高遠境界。」
儒生若有所思地望著遠方:「兄台所言極是,這世間諸多美好與智慧,常常隱匿於歲月的塵埃之中,等待著有心之人去發現和領悟。」
張平感慨道:「回想過往,有時在瑣碎之事中糾結,如今站在這高山之上,才覺過往的自己是何等狹隘。」
儒生微笑著回應:「兄台能有此頓悟,未來定能有更廣闊的天地,雖孤本已失,但這詩句已印刻在兄台心中,也算是一種永恆的傳承。」
兩人相視一笑,望著眼前的山巒雲海,心中感慨萬千。
儒生感慨的說道:「這世間的煩惱與困惑,正如那半山腰的迷霧,若我們不能站在更高處審視,便會迷失在霧霾之中。」
張平深以為然:「在下張平,此番與好友同游,料竟遇到兄台,實乃幸事,」
儒生怔愣了一下:「你就是張平?」
張平倒是沒有想到儒生會這麼問疑惑的問道:「難道兄台認識我?」
施頤閃過一絲茫然,隨後又不知道想到了什麼笑著說:「哈哈,張平,你現在江南可是大名人」
儒生也有點不好意思,解釋道:「在下賀陽明,張兄的『活字印刷』如今已在江南家喻戶曉,人人都稱讚這一創舉大大推動了文化的傳播。」
張平聽聞,微微一怔,隨後苦笑:「原是為此,我不過是做了些力所能及之事。」
賀陽明神色認真:「張兄過謙了,這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實乃造福千秋萬代之功。」
張平望著遠方,感慨道:「我當初也只是為解決雕版印刷的諸多不便,不過是借鑑前人,能有如此影響,不全是我的功勞。」
聽到如此說,賀陽明也只是認為張平太過自謙了,更是欽佩不已,弄得張平哭笑不得,
隨後二人又閒聊兩句,賀陽明便告辭而去。
許逸飛看著他的背影感嘆道:「此人倒是磊落真誠,對平弟真心讚賞,毫無嫉妒之意。」
張平微微點頭:「確實難得,只是這世間能有如此胸懷之人,終究不多。」
許逸飛笑道:「但今日能得遇此人,也算是一件幸事。」
「是啊,」施頤也頗為贊同,幾人又欣賞了一會風景,便歸家而去。
等張平一回到蘇府,用過飯食,便回房去了,弄得施頤一臉茫然:「逸飛兄,為何張平這般早便回房休息,難不成今日累到了,可是也不對啊?」
他想到那三年倆人一起爬陵山書院的階梯,也不見張平如此。
許逸飛微微一笑:「平弟每到一地,便會把路途所見所聞一一畫寫在紙上,這一路來都是如此」
施頤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倒是我疏忽了,不曾想到此節。」
許逸飛接著說道:「張平向來如此,他對這世間的種種都充滿了好奇,想要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
施頤不禁感慨:「如此執著與用心,難怪他能有諸多獨特的見解和感悟。」
此時,張平在房間內,正專心致志地描繪著今日的經歷,畫上儼然是幾人在山頂之時的模樣,還附的有感受心得。
他頗為滿意的點點頭,雖然他的丹青之道還沒有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但這些時日以來也是不斷長進。
之後的幾天,施頤又帶著他們去江南的各地遊玩。
他們走過繁華的街市,張平迅速勾勒出街邊小販的忙碌身影和顧客們的歡聲笑語,到過琳琅滿目的茶樓。
看著儒生們看著儒生們高談闊論,或討論詩詞文章,或縱論天下大事。
張平專注地觀察著他們的神態和動作,將這充滿氛圍的場景記錄下來。
施頤則充當著最佳的嚮導,為他們講述著江南各地的歷史典故和風土人情。
時間過得很快,不日便到施頤娶親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