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後院,微風輕輕拂過,樹葉沙沙作響,卻無法撫平錢掌柜內心的焦躁。
他不停地來回踱步,目光時不時投向那緊閉的院門,盼望著吳知縣今晚能見他。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這時只見一名老僕開門出來:「跟我來吧,老爺要見你」說完便領著錢掌柜往吳知縣的書房去。
錢掌柜聞言心中一喜,趕忙跟著老僕進了書房。書房內,燭光閃爍,吳知縣正坐在書桌前。
「見過老爺!」錢掌柜躬身行禮。
吳知縣微微點頭,示意錢掌柜坐下,開口道:「錢福,這麼晚找我,所為何事?」
錢掌柜深吸一口氣,將心中早已準備好的說辭緩緩道出:「老爺,小人此次前來,是有要事相告。不知道老爺還記得張平麼?」
吳知縣聽後,眉頭微皺:「此人我還記得,縣試便是頭甲,此次府試亦然。怎麼你來此與他有關係?」
聽到吳知縣有所一問,錢掌柜忙把手裡的信封遞了上去:「老爺,請看」
當即也不再廢話,吳知縣從錢掌柜手裡接過信封,抿著唇看了起來。
隨著時間的流逝,越看越驚喜。他的眼睛逐漸睜大,原本緊繃的面容也漸漸舒展開來,嘴角甚至不自覺地上揚。
「妙哉!此法果真是那個張平想出來的?」吳知縣是有的疑惑的問道。
「是的,老爺,這是張平親手交給我的。」等到了錢掌柜的肯定的回答。大笑不由得大笑了起來。
「好好,這個張平莫非是個『奇童』,不斷年紀輕輕的就有如此學問,如今更是巧思出這種『活字印刷術『真是百年難得一見啊,」說罷他不由的嘆息,
可惜張平是出生農家,要不然此種神童必定有更好的條件與機遇,將來必定能幹一番大事業。
(註: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是畢昇。
畢昇(約 970 年—1051 年),中國北宋時期發明家,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活字版印刷術的發明者。他是北宋淮南路蘄州蘄水縣直河鄉(今湖北省英山縣草盤地鎮五桂墩村)人。)
原來,在如今的大夏朝目前還主要使用『雕版印刷術』來印字。
這個方法是先把要印刷的文字寫在薄而透明的紙上,然後反貼在一塊平整的木板上,用刻刀把沒有字跡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體凸出的陽文。印刷的時候,在凸起的字體上塗上墨汁,然後把紙覆在上面,輕輕拂拭紙背,字跡就印在紙上了。
這種方法有一個很大的缺點是每印一種書就要重新雕刻一套版,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一旦雕刻中有錯字,整版就都作廢了。這無疑是浪費了不少財力。
此外,存放雕版也需要較大的空間。也正是因為這樣。一間又一間的庫房被堆滿,卻依然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書籍需求。在這樣的困境下,『雕版印刷術』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制約,成本的高昂使得書籍的普及變得異常艱難。這也是當今很多人都讀不起書的原因之一。
也正是這些種種限制,現在許多大量的書籍仍然是需要人工抄寫。然而,人工抄寫的速度極為緩慢,能夠流傳於世的書籍數量有限,更是有更多書籍沒有流傳。很多前人們無數珍貴的思想和智慧,就這樣被塵封在歷史的長河中,成為了遺憾。
要是張平推出了這個『活字印刷術』能普及到大夏朝的每一個地方,相信會極大地提高了印刷的效率。
不再需要費時費力地雕刻整塊的印版,只需靈活組合活字,便能迅速排版印刷。使得書籍的印製變得更加便捷,成本也大幅降低,書本知識不再是少數人的奢侈品,而是能夠廣泛傳播,走進尋常百姓家。對於朝廷是極好的。
「此事我知道了,錢福,你這差事辦的很好,以後南平縣另外的幾家書肆也交給你打理,至於張平說的你就先應下他,此時關係重大,且不可往外說,好了,你一路趕過來辛苦,快回去休息吧」
吳知縣對著錢福揮了揮手,示意他可以下去了。
「是,老爺」錢掌柜聽到吳知縣的話,當即高興的退了出去。
等錢掌柜出去,吳知縣定定的盯著手上的這幾張紙,眼神晦暗不明,他知道,這或許是他可以往上再升一升的東西。年底的政績考核穩了。他因為沒有背景,呆在這個位子差不多已有十多年了。
吳知縣原本也是寒門子弟,他亦是知道讀書的艱難,曾經,他為了獲取一本珍貴的書籍,不知付出了多少艱辛的努力。
後來有幸能得三甲,從一個九品的文書做起,如今也只是一個小小七品的縣令。和他同年的早已成為他的上官。
如今發明的這個『活字印刷』的法子,他發自內心地看重。他深知這一發明對於廣大寒門學子和普通百姓的重大意義。
當即潤色了一下便直接上書,他仔細想了一下,也把張平的名字寫在了一個很難讓人注意的角落。其實他可以張平名字隱去,獨占這份功勞,畢竟他不過一個小小的童生,在他眼中,捏死張平就好比捏死一隻螞蟻。
然而,當這個念頭在吳知縣的腦海中閃過的時候,他的內心不禁一陣顫抖。
他想起了自己曾經作為寒門子弟時的艱辛,想起了那些被權貴欺壓、才華被埋沒的歲月。他深知一個普通人想要出人頭地是多麼的艱難,那份無奈與絕望,至今仍刻骨銘心。
吳知縣在書房中來回踱步,心中的良知與私慾不斷地鬥爭著。
如果隱去張平的名字,他無疑會獲得巨大的榮耀和晉升的機會,從此平步青雲。但這樣做,他將違背自己的良心,成為一個為了名利不擇手段的人。
最終,吳知縣停下了腳步,目光堅定地看向那份上書。他決定保留張平的名字,哪怕這會讓他失去一些眼前的利益。
他上書希望朝廷能夠重視並推廣這一偉大的創新,讓更多的人受益於知識的力量,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培養更多的人才。
他期待著,這一變革能夠為國家帶來新的氣象,讓更多像他曾經一樣的寒門子弟有改變命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