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兩份戰報

  第132章 兩份戰報

  狄虜現在正是冬季休牧時,牛羊馬匹全部圈養在冬季牧場,基本上人畜都開始冬養。

  若沒有萬分火急的情況,不會舉族出動。

  而且,還是連首領一起死在碎金衛。

  趙廷雷想了想才道:「聽斥候報,前幾天四方山一帶發生過激戰,是岳倫部跟烏達部。」

  「嘩啦!」

  趙燕驕騰的站起,目光炯炯道:「又是小三將人驅趕過去的!」

  此時他已經確定衝擊碎金衛的狄虜人,就是故意被強行驅趕過去的。

  要想把一群騎兵強行趕入陌生的山溝,可不是牧羊犬在趕羊群,肯定有無數場廝殺才能做到。

  趙燕驕在原地轉了幾圈,才問:「小三……她們怎麼樣了?」

  他沒有提烏雅爾。

  別人只以為烏雅爾是依附於他,烏達部落也聽從鎮北軍的安排。

  其實,趙燕驕清楚,烏雅爾的確傾慕於自己。

  換成一般的女人,生下孩子,可能就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了。

  可是她哪怕跟了自己二十年,骨子裡依然是烏達部落的頭人。

  他跟烏雅爾的關係就像鎮北軍和烏達部落一樣,各有各的立場,相互之間合作多過感情。

  在前些年,無論他怎麼說,烏雅爾都不願放棄烏達部落,還有烏達部落曾經的榮譽。

  拒絕帶著烏達部落歸降武朝,只是與鎮北軍達成某種默契。

  所以烏雅爾一等到小三成年就毅然回歸草原。

  什麼擔心碎金慘案對鎮北軍的影響,只是她準備分離的藉口,現在更是連一點消息都不透露。

  趙廷雷聽出父親有些鬱悶的意思,也懂烏雅夫人的堅持。

  他輕聲道:「三弟能給碎金衛送來戰功,還在衛所休息一晚才走,部落必定是無憂的。」

  烏雅夫人不是尋常婦人,烏達部落肯定會被牢牢掌控住。

  趙燕驕當然明白烏雅爾的能力,他長嘆一聲:「那女人實在太好強了!」

  趙廷雷沒有出聲。

  若烏雅夫人不好強,又怎麼會在危難時刻找上鎮北軍!

  父親又怎麼會給她生養出一個三弟這個孩子。

  男人固然喜歡女人的柔順溫婉,可是這種哪怕跟在身邊低眉順眼,骨子裡依然仿佛高懸天際的女人,最讓他難以放下。

  趙燕驕也只是短暫感嘆,在他心中武朝的利益才大過一切。

  一想到那些戰功,他頓時精神大振,大聲道:「立即寫一份請功摺子,連同戰報上報兵部。另外這次擊殺狄虜人,碎金衛消耗的箭矢、藥品、盡數補齊!不、應該是雙倍入庫。」

  趙廷雷立即傳來軍中文書,將戰報以最快速度發往兵部。

  與此同時,宣威軍的統兵唐英卻是焦頭爛額,就連過年都心情不佳。

  平涼堡被狄虜人戰領已經快一個月了,身為鎮北侯的趙燕驕已經屢下軍令,要他儘快收回衛所,否則就撤回宣威軍,讓鎮北軍的雷字營前來攻打。

  唐英知道,若是讓鎮北軍來打下平涼堡,他捲鋪蓋走人的時候也就到了。

  鎮北軍一直被趙燕驕掌握著,鐵板一塊,誰都分不下這塊肉。

  還是借著五年前的「碎金慘案」一事,大皇子才奪下合城以北的幾個府的兵權。

  現在鎮北軍要是搶回平涼堡的兵權,肯定自己要被大皇子厭棄。

  在這期間,其實宣威軍也一直沒有閒著。

  數次集合人手攻打,卻都無功而返,還丟了幾十個軍士的性命,而且現在越打越是讓他感覺吃力。

  原本平涼堡只是一個小小的衛所,在雲州北地的作用,對於武朝邊境的安穩無足輕重。

  可因為宣威軍的連續失利,平涼堡的堅固在北地漸漸傳開。

  各地的流竄的匪徒在搶奪財物之後,開始以此地為目標聚集。

  而且人員越來越多,平涼堡周圍的村鎮已經被匪徒占領擴散。

  儼然是要將平涼堡占據成賊窩。

  幾處官府也聯名彈劾唐英的無能。

  這讓唐英很是不滿,衛所只防狄虜人入境,流寇之責應該歸究地方剿匪無能。

  自己久攻不下,還不是因為裡面全是流寇。

  可是因為平涼堡失陷,造成村鎮被劫卻是事實。

  於是,隨著大將軍趙燕驕的請功摺子上報兵部。

  另一邊,唐英的書信也是急送京城。

  正月里,武朝京都商業繁華,滿街人流如織,小攤販們頂著嚴寒依然在吆喝著買賣。

  在喧鬧中,有馬蹄聲急速地從長街盡頭響起。

  馬上軍士手臂綁著紅綢,馬鞍上紅色小旗獵獵作響,這是緊急軍情標誌。

  駿馬和馬上騎士的身上都是冒著騰騰熱氣,沾滿了汗水和泥土,風塵僕僕顯然是長途跋涉而來。

  路上的人慌亂地向兩邊移開,待馬兒過去,聚在一起議論起來。

  西北方平安十多年,除去碎金鎮被流寇狄族偷襲引發的突發事件,正經戰事早被眾人遺忘。

  倒是武朝這些年南方商路繁華,東南海盜頻繁出沒,一年裡水師已經這樣遞過幾次急報。

  這一次,還真是讓他們想錯了,急報來的正是西北。

  兩份奏章同時送到兵部尚書徐哲遠的案頭上。

  趙燕驕的書信是請功,另外請求儘快給鎮北軍調派軍械和銀餉。

  唐英的奏則說的是狄虜人年前突然犯境,平涼堡被襲。

  現在平涼堡後方的村鎮就像衣衫盡除的小媳婦,完全暴露在狄族彎刀之下。

  唐英在奏章里除了請罪,還提到鎮北軍這段時間裡一直袖手旁觀,導致自己的平涼堡遲遲不能收回。

  他知道自己是兜不住了,總得找個頂缸的。

  鎮北軍救援來遲,就是最好理由。

  唐英瞞下事發沒有去合城求援的事,而是把軍報越過大將軍趙燕驕直接送來京城。

  其意無非是要拉鎮北軍下水。

  兵部把兩份戰報送上皇帝御案,武朝元宗帝新年第一場大朝會就立即亂成一鍋粥。

  唐英的急報里說的是狄虜騎兵數百人過境燒殺搶掠,他的宣威軍因為不善騎術野戰,只能戰略性撤退,等待救援。

  而鎮北軍遲遲不到,周圍衛所也是固守當地,甚至拒絕出營相救。

  另外又提到地方官府剿匪不利,才導致流寇聚集,讓平涼堡中敵人兵力強勝,自己越打越多的局面。

  反正問題不在自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