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在紅石村有七十六畝良田,其中六十三畝符合稻田養魚。
王老頭在這六十三畝稻田裡面都養了魚,每畝放了近三百條魚苗。
這麼多的魚苗不是都能存活下來,有一些身體弱的魚苗在初期時就死了,還有一些魚苗長大些,被天上的鳥、山裡的野貓叼走。
在汛期時,有兩次下特大暴雨,水從稻田裡溢了出來,有一些魚苗跑了,還有一些魚苗蹦到田埂死了,被王老頭等人撿回家吃掉。 ✺
這般現在每畝有一百多條魚!
體型最大的是鯉魚,每條將近一斤二兩,然後是鰱魚,每條將近一斤,最後是鯽魚,半斤左右,這種鯽魚生長的很慢,也長不大。
今天天氣炎熱,魚塘沒有遮擋,陽光直接照射在魚塘的水面,水裡的溫度很高,魚容易死。
但是稻田就不同了,稻秧遮擋住陽光,田裡的水溫比魚塘低,魚在稻田的水裡生活,比在魚塘的塘水裡生活,死亡率低。
趙安夫妻站在田埂上,面前是一望無際金燦燦的稻田,一條一條的魚在稻田裡暢遊,夏風徐徐,蛙鳴聲聲,好一派豐收美景。
隨著趙安一聲「收割捕魚!」令下,王老頭、丁升、明天亮等人奔向趙安指定的一畝稻田。
王老頭激動的大聲道「泄水!」
眾人先是在畝稻田田埂的兩處的出水口放置漁網,用幾根粗木棍、石頭把漁網牢牢的固定住,而後挖開出水口,讓稻田裡面的水全部泄出,通過水渠流到不遠處的小河。吧書69新
水下的很快,水裡的一百多條魚慢慢的全部呈現出來。
王老頭拿著一個半人高的竹簍走進稻田裡,大聲道「捉魚!」
丁升、明天亮等人每人手持一個竹簍,從稻田的四個方向開始捉魚。
魚身很滑,但是五人手勁很大,下手准、快、狠。
很快,一條又一條的魚被他們捉住丟進竹簍。
林慎忍不住激動的跳起來,拍手掌道「好多魚哦!」
「捉到魚啦!」
他忍不住沿著田埂,從這頭跑到那頭,再從那頭跑到另一頭,跑完這畝稻田的所有田埂,然後再跑一遍。
林河凡看到林慎這般興奮歡樂,也面帶笑容。
幾位農官圍著田埂走了一圈,心情激盪,議論紛紛,道「鯉魚不小,夠一家四口的農戶吃一頓!」
「你們可知湘城的魚價?」
「陳大人,這可難不到下官,鯉魚一斤六個銅錢,鯽魚一斤五個銅錢,鰱魚一斤四個銅錢。哈哈,下官自從領了稻田養魚的差事,就天天都讓家裡的奴僕買菜時打聽魚的價錢。」
「瞧著這畝稻田至少八十斤魚,就算一斤四個銅錢,那也有三百二十個銅錢。這些錢夠農戶吃一年的油鹽還富餘。」
「我若是農戶,這麼多魚,我就一半自己吃,一半賣掉!」
「真是不得了。每畝能增收三百二十個銅錢,農戶家裡至少兩畝,有那田地多的,有近十畝地,那得多收三兩銀子。」
「不能那麼算。不是所有良田都能稻田養魚。」
農官中官職最高的陳大人今年四十七歲,長年在鄉村巡視農事,膚色黝黑,眼睛炯炯有神,快步走至趙安身前,道「王爺,老臣懇請下田捕捉稻花魚。」
眾位農官紛紛道「王爺,下官也懇請下田。」
趙安興致勃勃,哈哈大笑道「好。你們這麼一說,本王也想捕魚。」扭頭望向馬蓮。
馬蓮笑道「稍後王爺還要去王家。不如明日朝會後,王爺移步湘城近郊下田捕捉稻田魚收割稻穀,與民同樂,如何?」
趙安點頭,道「甚好。」
這般幾位農官脫了官袍,讓親兵隊的人跟村民買了幾身舊衫穿了,把褲子卷至大腿根,脫了鞋,光著腳下田,與王老頭、丁升一起捉魚。
人多力量大,水泄光時,稻田裡的魚基本上都進了竹簍。
眾人把竹簍抬上來過了稱,大聲向趙安報喜,「王爺,這畝稻田共捉了一百零七斤八兩魚。」
一百斤魚合起來不到一兩銀子,但是對於農家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趙安道「好!」而後又下令眾人趕緊收割稻穀。
剛才幾位農官已經憑著經驗稟報趙安,這畝稻穀大概收穫能多少稻穀。
稻田養魚,除了收穫魚,還要看稻穀減產還是增產。
稻穀的產量極為重要!
半個時辰後,這畝稻田稻穀的斤數稱出來了。
幾個農官衣褲、臉上沾了好多泥點,卻是無比狂喜。
「三百一十五斤!」
「我沒有聽錯吧,竟然過三百斤!」
「昨天我們在湘城收割的二百五十三畝良田,稻穀畝產量最高的是二百九十三斤,這稻田養魚的畝產稻穀竟然比之高出二十二斤!」
「恭喜王爺,稻田養魚,一水兩用,一田多收,大獲成功!」(一水兩用,一田多收。摘自網絡)
「農事乃國之根本。稻田養魚將令湘城無數村民獲益!」
馬蓮大喜,道「王爺心繫百姓,一心為百姓謀福,在百姓心裡,王爺萬歲萬萬歲!」
趙安在幾位農官震驚的目光中仰天大笑。
湘城刺史指著不遠處田埂上面的一排竹簍,道「王爺,紅石村全村積極參與徵兵,下官提議您將稻田養魚收穫的第一畝魚賞賜給村民。」
趙安點頭。
馬蓮朝站在稻田裡的王老頭招了招手,笑道「王老伯,王爺借花獻佛,把你家的魚送給紅石村的村民!」
王老頭已經激動的快忘記自己姓啥叫啥,雙手合十作揖,表示非常願意。
林河凡道「王爺,我們村還沒有里正。」
有里正的村子,村民得到的官方的消息快,也比沒有里正的村子受縣城衙門重視。
以前,紅石村的人口沒那麼多,不夠資格擁有一名里正。
趙安便道「立即給紅石村設里正!」
林河凡笑道「謝謝王爺。」
他這就讓護衛隊的人跟著方叔挨家送魚。
那馬蓮特意讓湘王府的大總管拉著林河凡祖孫同去王家。
這般,一大群人浩浩蕩蕩出了紅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