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9 特別關注

  丁升自己有秀才功名,考舉人沒有考中,就跟在祖父身邊做差事。

  祖父去世後,丁升又幹了近十年,才被湘城刺史提為從七品下的農官。

  吳應海認為丁升踏實肯干,服從命令,且官職沒有王浩高,所以就選了丁升來王家。

  那邊,王老頭已經跟丁升聊起來。

  王老頭種了幾十年的地,丁升在農事上頗有建樹,只是兩人都是第一次稻田養魚,心情均是十分激動,還有些忐忑,害怕失敗。

  這次,丁升並非獨自前來,還帶了兩個負責干粗活、跑腿的屬下。

  兩個屬下的名字是楊林、曾晃,都是二十歲出頭,沒有官職,在湘城衙門做事。

  明天亮年齡最小,叫楊林、曾晃「哥」。

  明天亮在得知湘城衙門給楊林、曾晃的工錢是九百個銅錢後,比他的工錢少多了,內心再次感激李青青,發誓一定要讓稻田養魚成功。

  這樣稻田養魚的事情就變成王家與湘王府一起。

  主要負責人是王老頭、丁升。協助人是明天亮、楊林、曾晃。

  湘王府長史走後,李青青派張寶把丁升三人、明天亮安置住在一個小院子。

  這麼大的動靜,住在王家的曲靈、景氏想不知道都不行。

  曲靈向李青青討教稻田養魚的方法,然後讓小林把管家叫來,直接下令盧家跟李家一起稻田養魚。

  景氏也下令她與鄭健英的名下的稻田也跟李家一樣稻田養魚。

  倒是馬家最後得到消息。

  馬清風風火火的跑來,埋怨道「青青,這好事怎麼沒想著你姐姐和我?」

  李青青笑著解釋道「姐夫,我只是試試,萬一不成功,怕會毀了稻田的水稻秧苗。我想著今年我們家若能成功,明年就讓我爹去你家教會你家的佃農。」

  馬清來之前就想好了,直言道「我們家族的地合起來幾萬畝。這次,只是你姐姐和我名下的兩千多畝用來稻田養魚。」

  李青青早就知道馬清夫妻名下有多少地,道「你們可想好了。」

  馬清擺了擺手,道「想好了。我們跟你合作多少次了,每次都成功。我們自是信的過你。」

  李青青一本正經的道「以前是吃食的事,這回可是農事。」

  「農事也一樣信的過你。你不要有心理負擔。這事是你姐姐和我自願!」馬清話畢,有些抱怨道「你是不知道,地多佃農多,操心的事就跟著多。吧書69新真是不如做買賣爽快,還賺得多。」

  李青青本來想著再買幾百畝地,聽馬清這麼一說,便問道「姐夫,你們雇了多少佃農?」

  馬清坦言道「佃農按戶算,一戶佃農,有老有小,至少五口人。我和你姐姐雇了四十二戶佃農近三百人。這麼多人都夠成為一個村。」

  李青青點頭,道「人可真不少。」

  馬清又道「你去年把地租出去過,應該知道租子並不多。我們家兩千多畝地,去年收租子三萬斤稻穀,一斤稻穀兩個銅錢,總共六十兩銀子。就這麼點銀子,平時不是這事就是那事,操心的很。要是遇上收成不好的年份,我們家得降租子,還擔心佃農會不會餓死?好在我們家奴僕多,我們夫妻把活派給奴僕,小事不用操心,只需管管大事。」

  大唐國沒有化肥、農藥,並且水稻的種子遠比不上前世現代科學家培育出來的種子好,所以水稻的畝產量很低,二百多斤。(根據網上資料中國農業遺產研究室閔宗殿先生,在發表論文《宋明清時期太湖地區水稻畝產量的探討》,裡面的數據,唐朝時期太湖田地的畝產為138公斤。)

  南方一年可以種兩、三季水稻,全年每畝產稻穀不到三百公斤。

  水稻產量低,不如青菜產量高、賣的價錢貴。

  一些農民只種一季水稻,第二季則種青菜。

  富貴人家把良田租給佃農,一般收五至六成租子,有那貪婪的甚至收到七成租子。

  李青青道「我把馬傑送的五十畝地便宜租給我舅舅一家人。我就是圖個省心。」

  馬清哦了一聲,回想了一下,道「原來你舅舅一家人幫你種地。你那地離我家的地很近。我吩咐奴僕平時關照你舅舅一家人。」

  李青青謝過後,道「照姐夫這麼說,那我還是別買太多地了。」

  「妹夫官職步步高升,免農稅的地畝數不斷增加,你買地的畝數跟妹夫官職免農稅的畝數持平就行。」

  「好。」

  這般,曲靈、景氏、馬清均派來管家、幾個佃農到王家來跟王老頭學習稻田養魚。

  王老頭總算是有用武之地了,不厭其煩的給眾人講解,帶著眾人去稻田看現場。

  「並不是所有的良田都能稻田養魚。一定要審查好了!」

  「學會了趕緊回去把田地挖深,再遲些就來不及了!」

  「這不是湘王爺讓丁大人將所有稻田養魚的事情記錄在冊嗎,回頭你們把挖了多少稻田放了多少魚數額報過來。」

  王老頭從早到晚在稻田裡忙的腳都不著地,哪裡都有他洪亮的笑聲。

  劉氏怕王老頭累著,吩咐廚房燉點補品,就是雞湯什麼的,給王老頭加餐,把王老頭幸福的心裡冒泡。

  同族的王族人在王七的帶領下跟王家一起稻田養魚,還有王村的鄭元家也跟隨。

  稻田養魚的事先是傳遍了和縣,又傳到了湘城。

  「稻田裡的水那麼淺,能養魚嗎?」

  「老天爺,魚得在池塘、江河、大海里活著,沒聽說能在稻田裡活!」

  「稻田裡要是能養魚,我名字倒著寫!」

  「有誰親眼看到稻田養魚嗎?我特別好奇。」

  「聽說想出稻田養魚的是個婦人,那個婦人是和縣的神醫,有一天做夢,夢到菩薩說稻田能養魚。」

  「原來是菩薩說的!那我家有六畝稻田,我家也想養魚。」

  「你家可別稻田養魚,我聽說沒有衙門的同意,不能隨便稻田養魚!」

  「等著瞧,幾個月後,稻田裡的稻子被魚吃了,稻田裡的魚也活不了!」

  老百姓議論紛紛,特別是以種地為生的村民、佃農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