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忍不住問:「掌柜子,那個福氣娘娘走了嗎?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給我們講講,我記得去年我住你家客棧,並沒有這一遭啊!」
掌柜子聽到這話,並沒有立即回答,而是悄悄打開門板,向外看看,見外面隊伍已經徹底走遠,這才鬆口氣,把板凳拿回來,再次關上門。Google搜索
「掌柜子,你放的那些銀子,被拿走了?」另一個行商問,剛才足有一兩銀子,如果來的太勤,這掌柜子估計也賺不了錢。
掌柜子嘆息一聲,「那是福氣娘娘,三個月之前來我們黃婆崗。就通知鎮子上的所有人店鋪,每隔三天,要在門口放銀子。如果不放,沒有福氣娘娘的賜福,家宅不寧,生意不行。
一開始,有人不信。不是失火,就是有人生病。就連我,家裡幾天之內,失火三次。從那之後,我就乖乖在門口每隔三天放了一兩銀子,鋪子就安寧了,再也沒有失火。就是這一個月就要給出去十兩銀子,幾乎是我鋪子裡的所有利潤,給的肉疼。」
眾人聽到這話,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這個所謂的福氣娘娘,利用手段,迫使鎮子上的店家交錢,說得那麼冠冕堂皇。
大部分都是做生意的,帶著護衛,雖然說跟店家還算熟悉,大家也沒想著打抱不平,以免惹禍上身。
杜青雪給毛蛋使了個眼色,讓他繼續問。
毛蛋機靈,見大家不說話了,他問:「掌柜子,那你們鎮子上的鋪子,上交那麼多利潤,豈不是白幹了?」
掌柜子壓低聲音,小聲說:「我這小店算是白幹了,但不干,我就沒銀子上交,說不定也保不住客棧了。大鋪子多交,小鋪子少交,反正差不多利潤都沒了,但又能維持下去。」
這可是父親留下來的客棧,不能斷送在他手裡,因此,只能盡力維持。希望早日有人能夠收了福氣娘娘,就不用交銀子了。
毛蛋又問:「官府不管嗎?居然還能猜到你們的利潤,福氣娘娘的神通就這麼大嗎?」
掌柜子又站在門口聽聽,外面沒人,這嘆息一聲,「我們這邊的縣太爺也要交錢,每次五兩銀子,不交錢,第二天,官老爺的大印就沒了。一連三次,縣太爺都快嚇死了,哪裡還敢管這事情?就怕管了之後,腦袋沒了,也不知道。」
毛蛋吃驚,「官府的大印都能偷,不僅本事高,這膽子也很大啊!」
「誰說不是呢?」掌柜子苦笑,唉聲嘆息,「好在沒死人,大家雖然苦,但也忍了。你們這些行商,住我家的店,不管是新客,還是老客。我這裡多句嘴,出門在外,別多管閒事。如果遇到有人要錢,直接給錢就是。以防到時候,東西丟了,命也沒了。」
毛蛋點頭,「多謝掌柜子提醒,小子記下了。只是掌柜子,你們不知道福氣娘娘的來歷嗎?」
掌柜子搖頭,「不知道,三個月之前來到黃婆崗,現在那些人安頓在娘娘廟。我們這邊初一十五,都要去上香磕頭。」
「福氣娘娘只在鎮子上接受你們的供奉,其他地方呢?」毛蛋好奇,見掌柜子露出狐疑的表情,又趕緊解釋,「掌柜子,您別懷疑。小子就是想問問,以防在其他地方碰上,衝撞福氣娘娘。」
掌柜子搖了搖頭,「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們鎮子上是這樣,不過鄉下很多人相信福氣娘娘。生病了,不去看大夫,都去福氣娘娘求符,回去燒了喝下去,聽說真看好了病。」
狗子撓頭,軟不住說:「生病就要吃藥,不吃藥,怎麼行?」
「噓,小聲點。」掌柜子提醒,「見幾位客官面生,在客棧里說說,在外可別說,以免惹禍上身。」
楊觀主笑笑,「家裡小孩不懂事,多謝掌柜子提醒。咱們已經吃好飯,趕了一天的路,也該早些回去休息。」
「對,你們就應該早點回去休息,可別出去晃蕩。」掌柜子提醒,巴不得客棧里所有人吃過玩,回房休息。
回到房間,陽靈問:「少觀主,讓人去查查嗎?」
杜青雪點頭,「的確要查查!如果這些人只是勒索這些商人,也就罷了,畢竟這些人算是有錢人,而且也十分精明,他們知道如何明哲保身。可現在他們居然連官府都不放在眼裡,可見這些人無所畏懼,膽大妄為。她們賣符紙,給生病普通老百姓,這是要命的。我們陽明觀一直崇尚醫者仁心,自然看不得有人這樣愚弄百姓!」
陽靈聽到這話點了點頭,「少觀主,你稍等,我這就讓人去打探。」
陽靈剛出去,就看到觀主身邊的四個陽明衛縱身一躍,跳過牆頭,便知道觀主已經派人去調查。
看到陽靈又回來,杜青雪問:「這麼快?」
陽靈回答:「剛剛看到觀主派了四個人出去,應該就是去調查那個福氣娘娘。倒要看看她是何方神聖,既然都會賜福了,那給她自己賜福就行了,幹嘛還勒索別人呢?」
杜青雪笑了笑,「我才不信這些呢,都是糊弄人的!打點熱水過來,咱們早點洗漱。」
「是,少觀主。」陽靈應下,然後拎著桶出去打熱水。
洗漱好之後,換上舒適的中衣,躺在鋪著涼蓆的炕上。
炕上的涼蓆,是全新的。這是陽靈跟掌柜子要求的,不用舊的。
掌柜子當然樂意,這些只是顧客,等到顧客走了之後,又不能帶走涼蓆,又成他的了。
杜青雪睡下,陽靈守著。
到了半夜,陽靈聽到動靜,趕緊出來。
杜青雪的警惕心也很高,已經醒了過來。
點了燈,穿上衣服,跟著陽靈,來到師傅的房裡。
師傅在床上躺著,一男一女穿著紅色衣服的孩子,模樣極好,大約六七歲的樣子。
杜青雪問:「哪來的孩子啊?還穿得這麼喜慶,有點奇怪呀!」
陽金抱拳回答:「回少觀主,我們去調查的時候,正好遇到娘娘廟舉辦祭典。他們把這一對孩子,放在竹筏上,推向河裡。」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