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6章 中方有奇才

  第1666章 中方有奇才

  中秋過後,南韓友好城市訪問團,來到了申城。

  以周漢民為首的接待團,對南韓團隊進行了親切熱情的款待。

  王林應邀出席了當天的接待晚宴。

  南韓的訪問團來了有二十幾個人,清一色的都是青年男女。

  雖然同是亞洲人,但其實南韓人有著他們的特徵,特別是和我們的人在一起的時候,大多數南韓人臉部的特點還是看得出來的。

  最起碼王林很容易很分辯他們,看一眼就知道這是個南韓人。

  因為剛過中秋,所以在招待宴席上提供了月餅。

  一個韓國男人捏著一塊月餅,很大聲的用漢語說道:「這相當於我們的鬆餅。你們過的中秋節,是從我們國內傳到你們這邊的,這月餅也是學我們的鬆餅製作的。」

  周漢民等人愕然無語。

  中秋節什麼時候成了南韓的了?

  月餅什麼時候是學南韓人的鬆餅了?

  中秋節這個節日,追溯歷史,起源於上古時期,在漢代開始就已經是中華民族的既定節日,直到唐代奠定全國性節日的地位,如今更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節日,可見大家對中秋節的重視。

  現在居然聽到有人說,中秋節是他們南韓的,就連月餅也是他們的!

  怎麼能不叫人錯愕難當?

  對方是客人,說了不正當的言論,要不要反駁?

  不反駁的話,豈不是默認了對方這番話?

  反駁的話,又要怎麼樣反駁?

  周漢民等人面面相覷,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好。

  說句實話,文化,你不宣傳自己的,就會失去話語權。

  不要小看意識形態。

  就算是以後成了世界第一大國,在人文上,我們的電影能不能超越好萊塢大片,成為宣揚我們文化的載體,並被全世界廣泛的流傳和接受?

  人文的宣傳,不能硬來。

  不是伱說什麼,別人就接受什麼。

  南韓的文化輸出靠kpop,東洋的文化輸出靠動漫,娛樂動漫都是能戳到年輕人的興趣點的,我們要是也能找到帶著我國文化的輸出,就算也同樣是動漫或者娛樂,只要有一個可以出頭的,就有機會用別人喜歡的方式慢慢普及我國文化。沒人喜歡爭論和被出征,自我感動並不能讓別人感動。

  現在有人明目張胆的偷中秋和月餅,豈能坐視?

  就在這時,一陣爽朗的大笑聲響起來。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發笑之人。

  周漢民嘴角微微上揚,因為他看到是王林在發笑!

  那些南韓人正沉浸在自我陶醉當中呢,忽然聽到這陣明顯帶著嘲諷意味的大笑,不由得愕然看著王林。

  王林越笑越大笑,越笑越肆無忌憚。

  南韓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後還是看著王林。

  王林輕輕擦了一下眼角笑出來的淚花,擺了擺手,說道:「對不起,我不是故意要笑你們的,實在是忍不住了!一個人無知是無罪的,但把無知當有趣,還拿到檯面上來說,那就是愚蠢了。」

  剛才說中秋是南韓的青年人,是南韓的一個企業家代表,看樣子在他們國內混得還不錯,臉上寫滿了優越感。

  他的名字叫金瑞鎬,這就是他的名字,並非音譯。

  古代和近代南韓人的名字都是用漢語寫的,南韓為了提振民族自信,去漢化以後,身份證上還是保留了漢字姓名,左側用韓語書寫,右側括號填寫漢字。

  有意思的是,他們的史書大部分也是用漢字書寫的。

  甚至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里,南韓人都以會漢語、會寫漢字為榮。

  他們的古蹟、廟宇,也保存著很多的漢字。

  金瑞鎬很不高興的聳了聳眉頭:「我說的不對嗎?中秋和月餅本來都是我們的傳統節日!」

  王林不疾不徐的說道:「據史書記載:南韓之服制禮儀,生活起居,奚同大唐。」說的就是南韓的服飾是刻意模仿唐朝人而改制,就這麼一個從周朝開始就是諸侯國,在明清時期更一直都是我國的附屬國,你們覺得,中秋和月餅,到底是誰學誰的?你們學習我們的傳統文化,我們是歡迎的,但你們抄襲過去以後,又反過來誣衊我們抄襲你們的?這樣的小人,我還是第一次見到。」

  金瑞鎬道:「我們一直都過中秋節,也吃月餅!並不是抄襲誰的。」

  王林道:「在你們南韓,的確有過八月十五的習俗,不過你們過的是秋夕節,更嚴格一點講,你們過的是秋收節。秋夕,又稱作嘉俳、嘉俳日、仲秋、仲秋節等,是你國的四大名節之一。而嘉俳又含感恩之意,尤其是表達對農作物豐收的感激。說得更具體一點,你們對八月十五的稱呼是Chuseok,而在你們的語意中, Chuseok是慶豐收的意思,音譯更像秋收。」

  南韓人很是驚訝的看著王林。

  王林說出來的這些知識,對一個南韓人來說,都未必知道,但王林一個外國人,卻知道得這麼清楚明白。

  這就好比一個外國人,能流利的說出我們的古文翻譯一樣,令人驚奇。

  周漢民都覺得奇怪,王林怎麼這麼厲害?知道這麼多的知識?

  他是知道的,王林並沒有去過南韓。

  但他並不知道,關於中秋之爭,在後世鬧得更加沸沸揚揚。

  王林關注時事,對相關的知識都有涉獵,平時也用不上,這個時候正好派上用場。

  他說得有理有據,說得南韓人啞口無言。

  王林又侃侃而談:「中秋節源自對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是古代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在二十四節氣的秋分時節,是古老的祭月節。我國的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看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周漢民笑道:「王林說得好啊!其實嘛,這是天底下所有華人共同的節日,也是東亞和東南亞文化圈共同的節日。大家多吃點月餅吧!」

  金瑞鎬很是鬱悶,因為他提不出反對的證據。

  關於中秋之爭,他們終於不再發聲。

  但是這幫南韓人就是想找優越感,當在中秋上爭不過王林後,又開始尋找新的優越感。

  他們開始談論南韓飛速發展的經濟,以及人民群眾過上了多麼好的生活。

  南韓被認定為發達國家,還需要十年以後。

  九十年代的南韓,在經濟上的確比我們領先一些,這是不爭的事實。

  王林說道:「我們都是從二戰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戰後相當長一段時期里,你們和我們一樣,都是一窮二白。你們彈丸之地,是怎麼發家致富的?我略知一二。最開始,你們是依靠米國的援助,才得以溫飽。而我們自力更生,就解決了全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溫飽問題。」

  周漢民暗暗喝彩!

  王林說得太好了!

  金瑞鎬道:「我們的確依賴過米國一段時間,但從七十年代開始,我們就脫離了米國的控制。」

  王林哈哈笑道:「脫離?一個有著米國軍事基地的地區,你覺得是什麼?」

  金瑞鎬怔忡。

  王林道:「你們之所以發展迅速,是得益於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當時你們什麼也沒有,只有人,還有臨海的地理優勢。基於這樣的條件,你們的高層決定利用廉價的勞動力,發展像紡織、電子、零件、玩具等勞動力密集型產業。」

  他的話,再次打擊到了南韓人的自信心:

  「這種產業投資小,技術含量低,勞動力需求大,資金回籠快。很多地區在工業化之初都是選擇這種道路,像德國製造,東洋製造,最開始都是利用廉價的勞動力。不得不說,你們趕上了好時候,成為第一批接受西方國家產業轉移的地區。再加上有米國給你們兜底。貴國生產的產品大量出口到米國,使得貴國經濟發展突飛猛進。」

  王林的言外之意,所有人都聽明白了。

  南韓之所以發展得好,其實就是得到了米國的扶持。

  王林就差把殖民兩個字說出來了。

  金瑞鎬臉色變得十分難看,兀自嘴硬的說道:「我們的重工業和新興技術產業都很發達,並不是誰的世界工廠!知識密集型產業也很發達!」

  王林道:「這一點我並不否認。因為我們也在發展這些。我聽說過這樣一件事,貴國為了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重工業的建設之中,派遣礦工去往西德挖礦,這些人在西德的生活可以用慘絕人寰來形容。有一篇報紙上有這樣一個圖,貴國的男人在井下挖煤,女人在洗著屍體,而西德人卻在咖啡廳喝著咖啡。」

  南韓人的臉色徹底變了。

  這些過時的新聞,他們肯定也是知道的。

  王林道:「我說這些,並不是貶低你們,相反,我一直都想向你們學習先進的技術和理念,但是,我們做的是學術交流,而不是像政客一樣,在這裡做無用的你爭我奪。更不能隨意的去貶低對方。」

  南韓代表團的負責人輕咳一聲,打了個哈哈,岔開了這個話題。他對王林很感興趣,小聲的向身邊人詢問王林的身份。

  當得知王林並非大學教授,也非政署領導,而是愛秀集團的董事長時,這個負責人聳然動容,直言道:「中華有這麼厲害的企業家?他所的企業,將來的成就,肯定不在我國的三星之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