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爺倆離開銀行,看看日頭,都快晌午了。
劉青山四下打量一番,不由得說道:「爺,前邊就是農業大學,王爺爺家好像就在附近。」
「那就先瞧瞧老王去,住旅店總有點不安心。」劉士奎提議道。
你說這無錢一身輕,睡馬路邊上都不擔心,有錢了反倒不得安生。
走著走著,劉士奎忽然想起來:「青山,給你王爺爺買兩瓶好酒,他喜歡整兩口。」
空手登門終歸不大禮貌,劉青山也沒法去正規的國營商店,現在手裡有錢,但是沒票兒。
眼下還是計劃經濟呢,買啥用啥票,買肉需要肉票,買糧用糧票,買煙需要煙票,買自行車這些大件兒需要工業券。
就連買一盒火柴,都得用火柴票。
好在這兩年,已經稍微寬鬆了一些,有了少量個體私人經濟,不用票兒,也可以買到一些東西,就是價格稍微高一些。
所以,當時才有平價和議價之說。
好不容易買了兩瓶老白乾,又回去拿了點山貨,爺倆這才來到農業大學的校門口。
那位王教授回城之後,又被學校返聘,繼續發揮餘熱。
找門衛打聽一番,又繞到大學後邊,農大的家屬樓,按照門牌號,總算找到住在三樓的王教授。
這時候,還沒有鐵皮的防盜門,都是木頭門。
敲了幾下,吱呀一下,屋門被推開,面前出現一個精神矍鑠的老者,梳著一絲不苟的背頭,戴著副老花鏡。
此人正是王教授,幾年沒見,看上去似乎比在村里還年輕了幾歲似的。
王教授打量一下前面的劉青山,略帶疑惑地問道:「你是哪個系的學生,放暑假沒回家?」
「老王!」
後面的爺爺聽到聲音,忍不住嚷嚷道。
劉青山連忙往旁邊閃閃,對面的王教授先是一愣,然後迅速轉為驚喜,大聲說道:「老劉!」
兩個加起來一百好幾十歲的老人,緊緊抱在一起。
王教授眼睛裡面閃著晶瑩淚花,不停地拍打著劉士奎的後背:「老劉啊老劉,你能來太好啦,我在夢裡,還經常回夾皮溝,也經常見到鄉親們呢。」
這絕對是真情流露,農民都樸實,當初王教授和老伴兒被下放的時候,沒少受村里人接濟。
雖然都不是啥貴重的東西,但幾個雞蛋,一籃子青菜,暖人心吶。
患難之交最可貴!
一對老友親熱了片刻,這才分開,王教授望了望劉青山笑道:「你是小山子吧,哈哈,長大了,好好好!」
「王爺爺好!」劉青山也親近地叫著,小的時候,可沒少聽這位王爺爺講故事呢。
而且,學外語的事兒,還是借他的由頭呢。
進到屋裡,陳設簡樸而莊重:兩個人造革的單人沙發,中間是茶几,屋裡還有個衣櫃,一個五斗櫥。
牆上有掛鍾,還有一幅紅梅圖,枝幹如虬,紅梅怒放,劉青山瞧瞧題跋和印章,竟然是關山月的作品。
在沙發上坐了,王教授的老伴兒也扎著圍裙,從廚房走出來打招呼,臉上同樣樂呵呵的。
叫了一聲奶奶,劉青山就把帶來的山貨給送進廚房。
看到裝垃圾的簍子裡,有幾個乳白色的雞蛋殼,他不由得眼睛一亮。
王奶奶也跟著進了廚房:「你王爺爺啊,總跟我念叨著,想吃咱們夾皮溝的蘑菇和木耳呢。」
「奶奶,現在日子比前兩年好過一些了,以後我年年都給您送。」
劉青山知道王奶奶是個慈祥和善的老太太,所以一點也不見外。
聊了一番村里和家裡的情況,劉青山這才問:「王奶奶,你們吃的是洋雞蛋啊,早知道從家裡帶點土雞蛋給你們了。」
所謂的洋雞蛋,就是那時候對養殖的蛋雞所下的雞蛋的叫法,以此跟農村的土雞蛋區分。
王奶奶一邊張羅著飯菜,一邊說著:「是你王爺爺的學校,引進了一批蛋雞,說是產蛋高,準備推廣呢。」
嗯,劉青山心裡有數了,樂樂呵呵地幫老太太摘菜。
客廳里,兩位老人也正談得熱乎,得知夾皮溝去年也分田到戶,大夥的幹勁都被調動起來,王教授也挺高興。
跟著,他又關心起劉士奎的眼睛,得知這次就是來治眼病的,就更高興了。
「小山子這孩子,從小就孝順。等下午呢,我就幫你聯繫醫院。老夥計,咱們國家發展越來越好,你還得睜大眼睛好好看著呢。」
這時候,劉青山從廚房走了出來,拿著熱水瓶給兩位老人續上水,順便說道:「王爺爺,我昨天認識個朋友,說是介紹廠總醫院那邊。」
「哦,那更好啦,廠子那邊的醫療水平,比市里還高呢。」王教授聽了更加歡喜。
話題很快又轉到劉青山身上,在回答了一番王教授的詢問之後,劉青山問道:「王爺爺,剛才奶奶說你們學校新引進了蛋雞,俺家也正想嘗試養雞行業,要是養好了,就在夾皮溝推廣。」
王教授樂呵呵地打量一下這個少年,想不到一個村裡的孩子,竟然挺有見識,
要知道,這年頭的農民,大多數都沒有這種意識,在他們的觀念里,就是種好家裡的一畝三分地,養個十隻八隻的小雞,換點油鹽錢。
這種好事,必須支持啊,王教授一點都沒猶豫,便點頭應允:「等你和爺爺回去的時候,帶一批雞雛,再捉兩隻種雞給你們。」
還有種雞,那就真相當於抱著下金蛋的雞啦。
喜出望外的劉青山,跟著問道:「王爺爺,你們學校有沒有介紹塑料大棚的書籍,俺還想搞這個。」
人不大,野心不小,這也是好事,必須支持,王教授再次點頭答應。
「還有,王爺爺,咱們夾皮溝窪地多,種了莊稼,收成也差,俺琢磨著,能不能把旱田改成水田,種植水稻試試,可是,也缺少技術支持啊。」
劉青山還真是不客氣,問題一個連著一個。
王教授也越聽越是驚訝,最後指著劉青山笑道:「好你個小山子,你這不是來看我這個老頭子,是來我這裡抄家啊!」
說歸說,笑歸笑,正事該辦還得辦。
王教授也不拿劉青山當半大小子了,叫他搬了個板凳坐在旁邊,然後開口說道:「小山子,你這些想法都挺好,主席當年就說過,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劉青山點點頭附和道:「是啊,王爺爺,咱們國家現在改革開放了,城裡的變化很大,農村的發展也必須跟上才行。」
「主業副業必須一起搞,尤其是副業,要是搞好了,大傢伙的日子也就越過越紅火。」
「哈哈,你小子,不會是想當夾皮溝的村支書吧,這理論說起來是一套一套的。」王教授聽了不由得大樂。
跟著,他羨慕地望了劉士奎一眼:「老劉啊,你們家後繼有人嘍。」
爺爺當然也樂得鬍子直翹,當老人的,最高興的就是後代有出息,不過嘴上還得謙虛:「小山子今年初中剛畢業,還不知道能不能考上高中呢。」
王教授則毫不猶豫地說道:「瞧這小子的機靈勁,肯定沒問題。」
劉青山連忙順杆子往上爬:「還不是王爺爺當年教的好,給俺打好地基。」
一聽這話,劉士奎也來勁了:「可不是咋地,老王啊,要不是你當年教小山子說英語,這小子哪會說外國話,這不,今天早上,還救了一位外賓呢。」
跟著,他大差不差地把事情講述一遍,聽得王教授也連連咋舌,不過,他心裡也有點劃魂兒。
我當年教過這孩子英語嘛,記得好像就教漢語拼音來著?
嗯,估計是年頭多給忘了,這人一上了年紀,記憶力就開始減退。
王教授自己腦補了下,看著劉青山的眼神便更加親近:好歹也算半個學生嘛。
劉青山心裡也挺高興的:這回算是徹底圓回來嘍。
只聽王教授又接著說:「養雞和大棚都沒問題,至於你說的水稻種植,我們學校還沒有開展這個課題。」
「因為水稻的生長周期比較長,所以在東北這種寒地,種植水稻要面臨很多難題。」
王教授凝神思索一陣,跟著補充道:「不過呢,這幾年,水稻的旱育稀植技術,搞的挺好。尤其是黑省那邊的老徐,徐一戎,是這方面的專家。」
「到時候,我給你寫一封介紹信,你要是得空的話,可以去請教徐老。」
徐一戎!
聽到這個名字,劉青山不由得肅然起敬。正所謂:南隆平,北一戎。
徐老是寒地水稻的專家,卻聲名不顯,正如人們所說的:在一百個吃大米飯的人里,可能有九十九個不知道徐一戎是誰;但一百個種水稻的,肯定會有九十九個認識徐一戎!
對於這樣的老專家,劉青山是真心敬畏,因為,他確實吃人家搞出來的大米啦。
「好了好了,等會再聊,先吃飯吧。」王奶奶從廚房出來,嘴裡張羅著。
劉青山連忙支起靠邊站,幫著從廚房端菜。
四菜一湯:木耳炒肉,雞蛋炒韭菜,拌涼菜,最後壓軸的是一大碗紅燒肉。
那紅燒肉顫巍巍紅燦燦的,香氣四溢,叫人瞧了就流口水。
「老劉,咱們老哥倆,今天必須整點!」
王教授起身從柜子里取了一瓶酒回來,打開之後,滿屋都飄著濃濃的酒香。
倒了兩盅之後,他才對劉青山說:「小山子,你下午不是還有採訪任務嗎,就不要喝了,喝汽水兒。」
劉青山咧了咧嘴:茅台,八二年的茅台。
俺也想嘗嘗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