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鼎佳收購完成,光刻機的謀劃

  第147章 鼎佳收購完成,光刻機的謀劃

  卷耳智微這邊,一眾人已經著魔了。

  AI這個東西,是會越用越上癮的。

  今天你用慣了一鍵套索,一鍵布局,明天再讓你去手動去做這件事兒,那就是會非常煩躁。

  而卷耳智微這邊,一眾工程師正是每天都在經歷這種冰火兩重天。

  他們一方面,利用靈韻的晶片布局自動最佳化功能,不斷的優化晶片的設計和布局。

  另一方面,每天還在用傳統的方式來繪製版圖。

  目的也很簡單,和AI生成的版圖有一個對比,同時人繪製的這些版圖也會成為AI的訓練素材。

  「難以想像。」就連張建這個時候都在感慨:「以前我們設計一款顯卡,需要數億甚至數十億的電晶體,手動去組合和排列,在各種參數間不斷的嘗試。

  「需要一整個團隊好幾個月的工作。但現在你們看看,只需要給出詳細規格和參數,利用靈犀,一個星期就能搞定。」

  張建單以為只有落後製程,小規模集成電路才可以這樣,但自己親自帶人做了這麼多的工作,他才發現:

  對於AI來說,什麼是小什麼是大?無非是多加點算力罷了。

  而卷耳智能科技的類思維AI本身就不是堆積算力訓練出來的,即便加倍,事實上也是沒多少的。

  ……

  在邊訓練邊測試邊設計的情況下,張建帶團隊很快掌握掌握了層疊ALU的關鍵技術,並設計出第一版層疊ALU的GPU晶片。

  而紀弘這邊,和曾學成一起帶著團隊,在強大AI的幫助下,14nm層疊製造工藝也在飛速的進展中。

  「產線整體已經基本穩定,卷耳智微那邊也發來了最新的設計版圖,接下來你看著產線試產。」

  紀弘不可能一直待在這邊,他還有非常多的事情。

  河州那邊,已經堆積了很多的事情了,臨走之前他也是問道:「AI的使用還有問題嗎?」

  曾學成仿佛煥發了又一春一樣——攻克這個工藝,他在世界晶片製造發展史上肯定會有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幾天一直跟著紀弘,他自己早就想獨立出師試一試了。

  我加上AI大於梁松!

  曾學成默念了一句,然後回答道:「完全沒有問題了!」

  「那行!」紀弘交代道:「明天我就回河州了,產線這邊,你好好利用起這一套AI系統,接著對產線調優,爭取快速的提高良率和產能,這非常關鍵。」

  「明白!」

  ……

  「紀總,這邊的收購已經完成了。」回河州的高鐵上接到陳繼業的電話,是收購鼎佳微電子的消息。

  「直接以此為基礎,建設一個光刻機的生產基地。」紀弘做出了下一步的安排。

  「零部件供應這一塊兒怎麼處理?」陳繼業早就猜到了紀弘要做什麼,這些天除了收購鼎佳,也在了解行業的一些情況。

  「能採購的直接採購,不能採購的列出原因,清單給我。」光刻機的主要硬體零部件主要是三大系統,光源、鏡頭和工作檯掩膜台。

  在28nm這個級別,這些技術都已經被各企業或者高校、研究所攻克了的,採購應該不成問題。

  而其他的東西,諸如自動對準系統、調教調平測量系統、掩膜和矽片的傳輸系統、環境與微控制系統,包括整機的靈魂和大腦整機作業系統,等等這些,只要硬體到位了,都不是問題。

  別忘了,卷耳智能科技的本行:AI!

  事實上,紀弘這些天在華為讓出的這條產線上,進行的系統重構就已經涉及到了這所有的內容。

  所以,系統方面完全不需要擔心。

  當然,卷耳智能科技既然出手了,28nm肯定不會是終點。

  組裝這個級別的光刻機,那就是試試水,順便鍛鍊一下團隊。紀弘的最終目標肯定是EUV。

  紀弘不清楚EUV的三大件和若干小件,國內企業和研究機構的進展,但他的思路很簡單,那就是:關門,放AI!

  簡單來說就是,哪個零部件還滿足不了EUV光刻機的需求,那就給哪個零部件的研究機構訓練一個工業AI專門去發現問題去提升。

  比如:高端鏡頭無法滿足需求,是外觀的精準度和精度不夠?還是內部質量和光學指標不滿足需求?

  那就針對性的去改良和優化機械加工和光學加工工藝。

  哪怕是不斷的調整各種產線的參數,通過AI計算篩選出最優選擇,都是一個極佳的方法。

  其他各種零部件,其實大同小異。

  交代完了陳繼業,紀弘還聯繫了劉向東院士說明了一下情況。

  劉向東院士也是很詫異:「你們決定自己做光刻機了?我了解了一下滬微的情況,他們對合作不熱衷,原因是他們認為自己已經到了最後時刻,馬上就能實現量產和交付,自己就能搞定。」

  「不管什麼原因吧,」紀弘也不糾結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劉院士有沒有興趣到鼎佳來做個一個兼職?沒什麼要求,沒事兒去看看就行。」

  「這……」劉向東院士有些猶豫。

  「我這幾天一直在華東工廠,」紀弘說道:「我們利用靈犀重構了產線的光刻機系統並又花了生產工藝,將14nm工藝產線的良率提高到了97%!

  「四重曝光5nm工藝,利用同樣的技術預計也能夠提升至65%以上。」

  「你們重構了阿斯麥光刻機的整機控制系統?」

  「嗯。」

  「這……」得到了紀弘肯定回答的劉向東院士徹底驚了——這是什麼概念?別人不知道他還能不清楚嗎?

  光刻機的硬體系統雖然複雜,但是一項項掰開來,其實還是能突破的。

  不說28nm,就算是EUV光刻機,大部分的技術,國內都已經實現了相關的突破。

  之所以光刻機的研發一直不成功,主要就是零部件太多了,一台EUV,大小零件幾十萬個。

  這零部件一多,控制系統就會變得非常複雜,哪怕是極小的誤差,在這种放大效應下,也會變得非常棘手。

  這也是光刻機整機控制系統被稱為光刻機的靈魂和大腦的原因之一。

  紀弘重構了光刻機的整機控制系統,比原廠控制的都要好!

  劉向東其實知道,那邊的產線工藝是梁松帶隊攻克的,紀弘能夠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這意味著什麼?

  「行,我答應了。」劉向東院士稍微想了一想,便直接答應下來。院士有多個工作單位是很普遍的事情,自己有這個自由。

  他心裡突然有一種直覺,那就是卷耳肯定比滬微靠譜。

  別看滬微嚷嚷著已經到了最後時刻,馬上就能量產和交付,最後誰先搞定還真就不好說。

  主要是卷耳智能的研發速度,那就不能用尋常的眼光去看待——成立才幾個月啊,搞了多少事兒了這都?

  他之所以答應紀弘,也是想看看,類思維AI既軟體之後,在工業領域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

  如果真的什麼領域都能用,那這AI的價值就完全難以衡量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