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早論國本
允禮在馬場中挑了許久,沒有挑中一匹,卻一直在對著身後跟著的葉瀾依沒話找話。
「皇兄說這次進貢了一些好馬,讓本王挑了騎。
可是本王看了這半日,竟沒有一匹入眼的。
性子倒是都挺烈的樣子,模樣還差點兒。」
葉瀾依跟在他身後,不卑不亢道。
「不知王爺喜歡什麼樣的?在奴婢看來,這馬場中的馬,
都是頂好的。頂好的模樣,頂好的性子。想來是王爺眼光實在是高。
若王爺實在沒有看得上眼的,那就請王爺先回罷。
等有了更好的,王爺再來挑也不遲。」
允禮被葉瀾依的話噎了一下,這馴馬女的性子與她方才所馴那棗紅馬兒倒是相似。
允禮也不矯情,只說自己改日再來,就回了王府。
阿晉不明白,自家王爺沒有挑到喜歡的馬,還被一個小小馴馬女給嗆了,竟也不急,還一路笑眯眯的樣子。
他摸摸腦袋,不懂,只是緊緊跟上就是了。
年羹堯看著手中密信,那是鴿子送來的,信中說皇上已經起疑,要他不著痕跡的好起來。
於是胤禛剛攜妃嬪搬進圓明園,就聽人稟報,說年羹堯翻牆想逃出年府回邊疆去找他的「父親」,結果不小心摔了下去,磕到了腦袋。
胤禛憂心忡忡,立刻派了太醫院幾位太醫去了年府,還傳下口諭,一定要治好年羹堯的傷。
年世蘭依舊住在清涼殿,那兒是圓明園中最清涼的所在。
四阿哥已經十歲了,早就不能再與年世蘭住在一處,但不耽誤他時常去清涼殿,看望自己才六歲的妹妹溫儀公主。
年世蘭看著四阿哥帶著溫儀公主在院中玩鬧,嘴角翹起一抹笑意,那笑看著慈愛無比。
上一世,這樣溫馨幸福的場景她可是連想都不敢想。
外面太監高聲道。
「皇上駕到~!」
年世蘭才慢慢悠悠站起身來,招手喚玩鬧的兒女近前,與自己一起迎著從轎輦上下來的胤禛而去。
「臣妾給皇上請安,皇上萬安~」
「兒臣給皇阿瑪請安,皇阿瑪萬歲萬歲萬萬歲!」
年世蘭行禮的同時,四阿哥已經拉著溫儀公主雙雙跪了下去,又異口同聲請了安。
胤禛看著娘仨,心中歡喜了不少。
「快起來罷。朕今日無事,過來瞧瞧你們。
沒想到你們都在。弘曆今日功課都做完了?」
剛站起來的四阿哥見胤禛問話,立刻又跪了下去,恭恭敬敬道。
「回皇阿瑪問話,兒臣今日功課俱已完結,
只是老師所講還有一兩處不甚明白之處,
正好皇阿瑪來,老師日日告訴兒臣,
皇阿瑪讀書最為用功,不如請教了皇阿瑪。
還請皇阿瑪不吝賜教。」
胤禛見四阿哥這一本正經的樣子,忽然懷念起從前那個軟糯如糰子的小人兒膩在自己懷裡的時候。
他叫起四阿哥來,伸出雙手想試試抱抱四阿哥,卻是有心無力。
四阿哥心中湧上一陣酸澀,皇阿瑪明明還年輕。
他退後兩步,拱手道。
「兒臣近日吃胖了些,皇阿瑪恐要費些力氣了。
不如等皇阿瑪龍體康健了,再將兒臣抱起。」
胤禛笑著搖搖頭,摸摸四阿哥的腦袋。
「好,那就等朕康復了,再來抱你。至於你所說功課一事,
還是等明日由老師給你解答吧。朕今日不問你的功課,
你好不容易來看一趟你額娘,何苦這般掃興。」
四阿哥小臉上綻開笑容,喜滋滋告退,領著溫儀公主去一邊玩了。
年世蘭上前攙起胤禛的胳膊,與他進殿去了。
「臣妾聽說,欽天監預測今夏暑氣悶熱,
皇上早早就帶咱們進園子來住,
剛好皇上也養養身子,臣妾這些日子可擔心壞了。」
胤禛坐了下來,笑道。
「要世蘭擔心,是朕不好。不過朕這些日子用了張仙人進奉的仙丹,
自覺比前些時日好多了。溫太醫為朕請脈,也說朕的身子強健了起來。
原文在六#9@書/吧看!
孩子們還小,朕為了你與孩子們,也要儘快好起來才是。」
年世蘭親自從頌芝手中接過茶來,先是吹了吹,又輕抿了一下,試了試水溫,才遞到胤禛手中。
「這茶晾的剛好,是皇上素日喜歡的千島玉葉茶,皇上潤潤口吧。」
胤禛笑著接過茶,喝了一大口,又將杯子遞迴給年世蘭。
「朕病了這些日子,世蘭倒是溫婉了許多,
從前你可從不會給朕試茶溫,朕倒寧願一直這麼病著。」
年世蘭忍不住白了胤禛一眼,將杯子重重放回頌芝端著的盤子中,胤禛沒喝完的茶水便灑在了托盤上。
「皇上能不能不諢說了?您是想嚇死臣妾?
您知不知道臣妾這些日子打理後宮有多難?
臣妾只盼著您現在立時三刻就好了,如從前一樣,
步履輕盈,龍體康健!臣妾的所有都要依靠您!」
胤禛見年世蘭動氣,趕緊拉了她的手在手心。
「好好好,朕再不諢說了。整個宮中也就只有你敢這樣對朕說話了。」
他頓了頓,接著道。
「不過你說到宮中事多,朕倒也有一為難事與你商議。」
年世蘭輕輕將手抽了出來,拽了帕子擦了擦並不存在的淚,才瓮聲瓮氣道。
「臣妾未必能為皇上解憂,但很願意聽一聽。」
胤禛道。
「今日早朝,有大臣進言,說朕膝下僅有三阿哥與四阿哥兩子,
為江山社稷思量,該及早立嗣才是,不知世蘭作何想?」
年世蘭聽聞此言,柳眉都豎了起來。
「說這話的人,就該當庭打死也不為過!皇上春秋鼎盛,
怎得就早早的論起國本來了!再說了,無論是弘時還是弘曆,
都還年紀小,不成氣候,難當東宮之責。」
胤禛眼珠子不錯的盯著年世蘭,說道。
「朕今年四十有餘,原本應是壯年的,但朕忽染卒中之症,
又久久不愈。朝中之人難免杞人憂天,想些江山社稷之事。
先帝兒子多,早早立了太子,也是早早讓太子成為眾兄弟的靶子。
朕擔心,無論是立長還是立賢,都會惹另一方不快。
朕所經歷的事,不想讓朕的兒子們再經歷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