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409,紡織廠
做好回村的決定後,澤靈夫婦並沒有立馬就啟程,因為永安縣這邊還需要善後收尾。
而之前被關押起來的一幫新公府人員,閆澤一律都放了,但也僅是放了,國民政府是不可能錄用他們任職的。
這些人關押起來並沒有多大的作用,其次,也好在他們的手上並未沾染作奸犯科之事。
在釋放他們之前,特意對他們做過一番敲打,只要想活命,那就老老實實當個縣民。
「統領,柳家那邊如何處理?」
等新公府的人釋放後,周勇這才想起來一件事沒處理,雖然閆湘湘嘴硬什麼都沒說,但王衛國卻交代的清清楚楚。
這個柳家就是當初救治了閆湘湘,並且幫助她去到了省城搭上了王家的人家,在永安縣算得上是大富之家了。
畢竟柳家名下有一家紡織廠,就憑藉這點,不少人都得給幾分薄面,因此柳家在永安縣的地位,可謂是相當的混得開。
在完全封城之前,新公府接到密報後,就已經放柳家人出城了,似乎回老家的祖宅避瘟疫去了。
因此,如今的柳家宅院就剩下幾個人灑掃守衛的傭人,至於紡織廠,也因為瘟疫而停止運轉了。
所以,柳家的產業現在處於無人管理當中,如果想要收繳充公的話,那簡直易如反掌。
誰讓柳家逃難去了呢!他們自己不要的,也不能怪他們『幫忙』接手了。
當時王衛國帶隊過來的時候,閆湘湘自以為是,想要跟著來親眼瞧一瞧,而柳家父子則留在了王家,估計想在省城等著這邊事成後,他們父子倆好領取功勞吧?
也不知道,當王元帥知道消息後,會如何『獎賞』他們呢?
說來,柳家如此也是助紂為虐,雖然他們也被閆湘湘欺騙了,但歸根究底,也是他們有貪心,受到了利益的驅使。
閆澤一聽,直接果斷決定,「收了。」
如此決定倒不是因為柳家幫助了閆湘湘,而是還有其他的原因。
柳家並不是什麼良善之家,所以收了他們的固定資產也算是一種懲戒吧。
閆澤之前在縣城讀過兩年的洋學,對縣城的情況也算熟悉,對於柳家也聽聞了一些,所以知曉了一些柳才進壓迫及剝削工人的消息。
甚至,柳才進還使用一些激進又陰損的手段擠兌打壓同行的商家,逼得對方不得不退出紡織業,這才造成了柳家在永安縣一家獨大的局面。
而恰好,閆澤曾經的一位同窗好友,他們家就曾遭遇過柳才進的擠兌打壓,讓他們家的紡織作坊關了門,不得不改行做起了其他的營生。
「好」
當天下午,閆澤就直接找上了曾經的同窗好友,並直接把紡織廠交給了他們家來經營。
金雲彬傻眼了,緩了好一會才開口問出了心裡的疑惑。
「阿澤,國民政府的統領就叫閆澤,你?」
當初他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就詫異了下,但心裡想想又覺得不太可能。
他的印象中,他的這位同窗性子有些冷,也不像會熱心樂於助人的那類人,在學堂里也比較特立獨行,不愛打堆湊熱鬧,話也很少,私下十分低調。
除了自己,學堂里都沒人知道他家的詳細情況。
於是他很快就否決了心裡的驚異,因為他無法把閆澤與征戰土匪亂軍,安邦建業的統領聯想在一起。
或許只是恰巧同名同姓吧。
閆澤直接點頭,「就是我。」
這下不僅金雲彬目瞪口呆,難以置信,他身後的家人更是滿臉的驚愕。
金雲彬咽了好幾下喉嚨,都有些難以消化剛剛聽到的消息。
他曾經的同窗竟然真的是全縣人都在歌頌的那個閆統領!
他感覺不可思議極了。
這種感覺就像是他們這平平無奇的生活中,忽然冒出來一個高不可及的大人物,特別是這個大人物還是自己所熟悉的人。
這種感覺就更加微妙了。
閆澤也不在意好友一家的反應,繼續說著自己的想法。
「柳家已經不在永安縣了,紡織廠我想交給你們家來打理,你們也別推辭,整個永安縣沒有哪家能比你們更專業,更熟悉紡織這個行業了。
放心,我也不是白給你們的,每年拿出三成的利潤給國民政府,用於往後的基礎建設,平時怎麼經營,我們都不會插手。」
「這」這麼大的事情,金雲彬可不敢貿然答應,轉頭看向了自家父親金德舉。
金德舉此時的心情並不平靜,光是自家兒子的同學成為了統領這件事,就足以讓他恍恍惚惚了。
現在又掉下來一件大好事,要不是活了大半輩子穩得住,估計他現在能暈過去。
「統領,這也太多了吧,你能看得起我們金家的手藝,放心把紡織廠交給我們打理,我們就已經很感激了,哪好意思占七成啊。
這樣吧,我們這邊也不推辭了,說實話,我也想把咱們金家的紡織手藝流傳下去,不想白白的浪費了,但七成利真的多了,我們就拿四成就足夠了。
剩下的,就全部交給國民政府,用於以後的基建吧,如果能為大家做點貢獻,我們心裡也高興。」
「對,我爹說的對,阿澤,我們真不能拿那麼多。」金雲彬積極的附和。
閆澤頓了頓,「那好吧。」
於是,紡織廠就這麼交接出去了,閆澤對於金家的人品是相信的。
錢,誰也不會嫌少,往後國民政府還會發展的更大,相對應的財力支出也會與日俱增,他們不能光靠著收繳來的物資過活,還必須要有其他的盈利產業,作為後盾支撐。
——
又等了兩天,重症院的患者們徹底解除了界線,可以回家了!
至此,歷經半月的時間,瘟疫徹底的被根除掉了,各個警戒防線也撤除了,就連城門口的防控也撤離了。
得知永安縣安全了,全縣人民歡呼一片。
出乎意料的是,在永安縣解除防控的第二天,城門口湧來了一大批周邊村子的村民,而且全是青少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