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中美蜜月期的頂格支持
昨晚溜達的有多開心,今早就睡得有多香。
時隔幾個月後,江山沒想到又和黃華同志住進了一個屋。
一覺睡到了日上三四五竿後,兩個人才迷迷糊糊的醒了過來。
「幾點了華哥?」江山邊問邊抓起了手錶。
「11點了,」黃華一屁股坐了起來:「帶快點江山,今天的活可不少。」
下午兩點左右,
當江山和王扶林向「紐約GG節」的主辦方遞交了參賽GG後,一行人又馬不停蹄的趕向了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高台闊門、通天羅馬柱、12萬平方米的占地面積……
這座極富古羅馬風格的建築,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個龐然大物。
背靠著第五大道中央公園的大都會博物館,原本只想走一個鬧中取靜的思想路線。
可惜那堆了一屋子的藏品,沒能給它這個躲清靜的機會。
剛踏上博物館的台階,還沒等幾位同志仔細瞧幾眼。
大門旁兩位東方面孔的男同志,已經開始仔細打量他們了。
接著,一位身穿黑色西服、戴著黑框眼鏡的同志,試探的問道:
「請問,你們可是中國派來拍攝『明軒』展廳紀錄片的同志?」
剛拿出相機的江山,轉臉看向了對方:「沒錯,我們就是明軒紀錄片的攝製組,請問您是?」
「歡迎歡迎,」一聽這答覆,對方立刻笑了起來:「鄙人姓方,是大都會博物館亞洲部的負責人。」
「原來您就是方聞同志,」
王扶林和江山一塊迎了上去:「我們沒來晚吧?」
好久沒聽見這種客套話的方聞,感覺尤為親切。
在他的親自接待下,一張照片都沒拍的7人小組,直接就走進了大都會博物館。
高挑的穹頂大廳,開闊的展廳布局,令幾位同志剛進門就挪不開眼了。
其中,以黃永鈺和王世襄的表現最為突出。
見此,50歲左右的方主任決定先徵求了一下攝製組的意見:「請問,我們是先去明軒展廳,還是先上其它展廳看看?」
江山看向了王扶林:「您看呢王導?」
王扶林果斷道:「當然是先去完成工作了。」
「那好,」方聞向著二樓一指:「大家請跟我來。」
跟隨在方主任的身後,一行來自中國的訪客順著樓梯登上了二樓。
剛一放開視線,就見到了一幕既熟悉又陌生的場景。
北齊的四面佛塔、北魏的燃燈佛像……高達4米多的觀世音立像。
雖然說好了先去「明軒」,但江山這一會還是陪著黃永鈺、王世襄走到了一幅巨型壁畫的面前。
高約7.5米、長約15米的壁畫,幾乎占滿了展廳的一面牆。
端坐在中間藥師三尊、以及一眾有緣人的元代壁畫。
雖已經顯出了蒼黃的歲月痕跡,但畫面的線條和色彩瞧著依然無比華麗。
「藥師經變圖,」
用不著看備註,黃永鈺直接將此畫的名號報了出來:「小江,你見過這幅畫嗎?」
儘管已經見了很多次,但江山還是覺得瞧不夠:「沒有!」
黃永鈺抬頭看著壁畫:「連畫冊也沒見過?」
「沒有,」江山說沒有就沒有:「您見過?」
「一次偶然的機會,」黃永鈺道:「在一本雜誌上見過,那個時候我還住在香江。」
江山轉臉看向了餘思歸:「你見過這畫嗎?」
還在震撼中的餘思歸,緩緩的搖了搖頭:「你都沒見過的東西,我哪敢見!」
「嘁!」
江山的嘴角笑了一下,看著餘思歸仰著下巴使勁看的傻樣,忽覺有點手癢。
「這幅壁畫你們沒見過也不奇怪,」
這個時候,方主任帶著其他人走了過來:「因為它早在1929年時,就已經被人帶到美國了。」
「1929年?」王扶林盤算了一下:「軍閥混戰的時期?」
「據說是這樣的,」
身為一位考古學家的方主任,介紹道:「《藥王經變》這幅壁畫原本是山西廣勝寺大殿的一幅壁畫。
廣勝寺是中國最早建立的幾座寺廟之一,早在東漢就已經存在了……」
到了1929年時,為了修繕圍牆倒塌、破敗不堪的殿宇。
廣勝寺將這幅繪於元代的壁畫以1600塊銀元的價格、出售給了登門求購的米國人。
接著,分多幅鏟下的巨型壁畫,又到了文物販子盧芹齋的手裡。
在這位二道販子的推銷下,《藥王經變》以及《昭陵六駿》等壁畫,一一被送進了米國的博物館。
在《藥王經變》的壁畫前拍了幾張照後,江山一行終於來到了傳說中的「明軒」園林展廳。
穿過擺有兩隻石獅子的月亮門,明軒展廳的整個空間便出現在了眾人眼前。
「陳工,」
方聞剛一進門就喊了起來:「咱們的客人來了。「
「攝製組的同志來了?」
這個時候,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走了過來:「歡迎歡迎。」
陳從周,國內首席園林建築學家、園林美學大師。
四年前,當大都會博物館準備建築一座擺放明代家具的展廳時。
著名設計師貝聿銘,二話沒說就向方聞推薦了陳從周。
「當時一樓的埃及廳上方是個全挑空的設計,」
在江山與張路架好了攝像機後,方主任首先介紹了起來:
「之後博物館決定,就在埃及廳的上方加蓋一個二層樓板,作為中式園林的展位。
選好了展廳地點後,展廳的建築風格又成了一個大問題。
在尋遍了蘇杭地區的庭院後,陳工和我一致認為蘇-州城的殿春簃是個很不錯的樣本……」
清泉、假山、半亭、書房……
裝修已經接近尾聲的明軒展廳內,來自國內的27位工匠正在完成最後的修飾工作。
隨著方聞和陳從周的介紹,江山扛著攝像機一路跟著。
當鏡頭對準一位位工匠的時候,很多同志還對著攝像機笑呵呵的招了招手。
「國家領導對紐約博物館的項目非常支持,」
陳從周邊走邊說:「明軒廳的一磚一木全部來自國內。
這裡的50根楠木樑柱,都是1979年專門採伐的。
當時在四川的森林中砍伐後,紮成木筏直接從長江漂流至蘇州。
為了給展廳燒制磚瓦,蘇州還重新啟用了陸墓的御窯……」
王世襄腳步一停:「陸墓御窯?紫禁城的御窯?」
「對,就是紫禁城的御窯,」
陳從周點了點頭:「按照老規矩,這裡的每一塊磚都打上了『戊午蘇州陸墓御窯新造』的印記。」
聽到這,王世襄轉頭看了眼江山:「還真不是一般的支持了。」
江山只笑不語,中美蜜月期間的諸多事宜可不就是頂格上嘛。
「不僅是國內,」
方聞在這會拿出了一迭照片:「美方的領導也十分重視這項中美藝術合作……」
接過照片後,攝製組的幾位同志一塊看了起來。
「這一張是紐約市長親自主持的開工儀式,下面這張是中美兩國工人在開工儀式上交換安全帽的場景,」
方主任在旁邊一一介紹道:「還有這張,是前總統尼可松親臨博物館看望蘇州工匠們的照片……」
「這些照片可以給我們一份嗎?」
江山一拿到這迭照片,就沒準備撒手了:「我計劃把它們一塊放進紀錄片裡。」
「當然可以了,」方主任笑道:「這些照片本來就是給你們準備的。」
那敢情好,江山笑眯眯的將照片遞給了身後的餘思歸。
「請問,」
下一秒,一直在猶豫不決的陳從周實在是忍不住了:「您是不是黃永鈺先生?」
「正是在下,」
早就被對方看得發毛的黃永鈺反問道:「你認識我?」
「哎呀,」
陳從周一聽,趕緊握住了黃永鈺的手:「我先頭就看著面熟,沒想到還真是你啊。」
瞧著對方一臉的激動,一片茫然的黃永鈺,只能使勁的回憶。
不過還沒等他多動會腦子,方聞也過來打招呼了:「原來您就是黃永鈺先生,幸會幸會。」
接著,他們又將目光轉向了王世襄:「請問您是?」
「他伱們都不認識?」
為了給好友壯壯聲勢,黃永鈺隆重介紹了起來:「國內著名的文物專家、文物鑑賞家、漆器技法整理編撰者、古建築研究所專員王、世、襄!」
「王世襄?」
一聽對方的介紹,方聞差點沒原地起跳:「故宮文物研究所的王世襄?」
「退休職工一個,」王世襄一臉的風輕雲淡:「不足掛齒啊!」
方聞再次確認道:「您真是王世襄先生?」
王世襄點了點頭。
瞧著對方激動的模樣,不僅的王世襄本人,就連一旁的江山也停下了手裡的活。
方聞緊緊握著王世襄的手:「真是沒想到啊,國內居然給攝製組安排了兩位特級專家。」
黃永鈺和王世襄相互瞧了瞧,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升的級。
「王老,您來得正好,」方聞問道:「能幫我們館看件東西嗎?」
王世襄:「古董?」
「也可以這麼說吧,」
說完,方聞向著一個方向指了一下:「請跟我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