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阿彌陀佛!」和尚宣一聲佛號,正色道:「大隋皇帝,佛渡有緣人,我佛如來憐世人疾苦,故欲開方便之門,永傳大乘佛法於中土,此乃天大的善事,潑天的功德。
我佛門雖大,也絕不敢驚擾聖駕,陛下明察。」
楊廣雖然面無表情,但身上的氣息平和三分,淡然道:「我中土王朝,勵精圖治,朕二世乃統一中土乃至域外,於征伐吐番、龜茲等國時,也曾聽聞天竺之名。原本朕的將軍還欲前往天竺一行,奈何通過那些小族部落才知,天竺路途遙遠,朕也不得不放棄。」
楊廣說到這,顯露出身為天朝上國的霸氣,龍目中精光閃動,宛若萬年老龍,神韻非常,楊廣今年已經將近五十,但身受神州億萬萬人民信仰,又統一中土域外,九州結界中,已經完成大統一的不世偉業,堪稱中古時代第一人皇。
整個王朝氣運加身,修為早臻至大宗師巔峰,若不是身為人皇,不可修法,此時估計已經凝練金丹,踏入修法層次。
即使和尚身份非凡,楊廣攜當代人皇權威凝望過來,這位佛門高人,也感受到楊廣這位當代人皇鋼鐵意志,以及凝聚億萬萬氣運生殺予奪的威嚴。
人皇氣運貫穿千古,萬法辟易,這也是在上古時期,人族與玄門最終相敬如賓的原因之一。
這一瞬間和尚想起久遠的上古時期,自己師兄弟奉師尊命令,下崑崙的情景。
楊廣繼續道:「和尚,朕聽你所言,那天竺有大乘佛法,不知比東傳我中土的佛經好在哪裡?」
和尚面上一片神聖道:「陛下,你那法師講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脫苦,壽身無壞。」
楊廣聞言緩緩眯起一對龍目,將精光流溢的神采隱去道:「那大乘佛法是否就在天竺,寡人如何獲得?」
和尚雙手合十道:「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
楊廣又問:「你可懂得這大乘佛法。」
和尚緩緩退後,楊廣面容不變,和尚連續退後九步,旁邊禁衛見皇帝沒有表示,不敢阻攔,和尚周身祥光大放,一輪光輪映於腦後,顯出了大慈大悲南海觀世音原身。
當真是瑞靄散繽紛,祥光護法身。
一道祥雲在菩薩身下凝聚,托起救苦原身直上九霄。
身後,惠岸行者顯出本相,抖擻精神,立於菩薩身後。
下方人群一陣譁然,百姓爭相朝拜。
楊廣抬起龍首,凝望菩薩真顏,但見:
頭上戴一頂金葉紐、翠花鋪、放金光、生銳氣的垂珠纓絡;身上穿一領淡淡色、淺淺妝、盤金龍、飛彩鳳的結素藍袍;胸前掛一面對月明、舞清風、雜寶珠、攢翠玉的砌香環佩;腰間系一條冰蠶絲、織金邊、登彩雲、促瑤海的錦繡絨裙。面前又領一個飛東洋、游普世、感恩行孝、黃毛紅嘴白鸚哥;手內托著一個施恩濟世的寶瓶;瓶內插著一枝灑青霄,撒大惡,掃開殘霧垂楊柳。玉環穿繡扣。金蓮足下深。
菩薩立定半空片刻,駕雲而去,霎時間不見了金光。只見那半空中,滴溜溜落下一張簡帖,上有幾句頌子,寫得明白。頌曰:
禮上大隋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萬八千里,大乘進殷勤。此經回上國,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自有下面人將簡帖送上,楊廣見後,思忖半晌,目光抬起,掃過眾人,最終停在一千兩百和尚處,垂詢道:「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
陳玄奘從旁邊行出,行禮道:「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楊廣目射奇光道:「法師果是忠心我大隋,不怕程途遙遠,跋涉山川,朕情願與你拜為兄弟。」
玄奘法師頓首謝恩,楊廣上前拉起法師手臂,就在寺中佛像金身前與法師拜了四拜,之後稱法師「御弟聖僧」。
玄奘感謝不盡道:「陛下,貧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顧如此?我這一去,定要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經,即死也不敢回國,永墮沉淪地獄。」隨在佛前拈香,以此為誓。
次日,楊廣開朝上了金鑾,寫了取經文牒,用了通行寶印。宣玄奘覲見道:「御弟,今日正是黃道吉日,這是通關文牒。
朕又有一個紫金缽盂,送你途中化齋而用。再選兩個長行的從者,又銀鬃白馬一匹,送為遠行腳力。你可就此行程。」
玄奘拜別皇帝,騎著白馬,帶著兩個長隨便即出了長安,楊廣親率滿朝文武送別,直至關外。
楊廣道:「御弟,此去前程渺茫,今日不比其他,但飲酒一杯。」
玄奘法師不敢推辭,接過酒爵,楊廣低下頭,從地上撮起塵土,彈入酒杯。玄奘不解其意,楊廣笑道:「御弟啊,這一去到西天幾時可回?」
法師道:「三年可回。」
楊廣哈哈大笑,笑罷道:「那天竺古國,遠離中土,菩薩也道有十萬八千里,況且山遙路遠,便是御弟福緣深厚,保得平安,恐怕十年也難以返回……
有道是寧戀本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兩金。」
法師這才明白隋皇捻土之意,仰首將手中御酒飲下。
楊廣又道:「御弟可有雅號?」
法師道:「貧僧出家人,未敢稱號。」
楊廣道:「那南海觀世音菩薩曾言西天有經三藏,御弟便號稱三藏如何?」
三藏法師當即謝恩。
楊廣看向在一邊候著的長隨沉聲道:「寇仲、徐子陵!」
「臣在。」兩名長隨上前拱手敬禮。
楊廣道:「三藏法師肉身凡胎,此次西行,路途遙遠,途中必遇有兇險,你二人乃我大隋兩大少年大宗師,御弟的安危,朕便交給你了。」
寇仲、徐子陵拱手道:「陛下,我等必將三藏法師送往西天大雷音寺,取得真經。」
楊廣微微頷首,目送三藏法師一行三人,帶上行囊、馬匹,辭謝出關而去。
這一去,便是一十四年,任誰也想不到,這位白白淨淨的和尚,當真抱有不取真經誓不回的決心,一路艱難險阻,屢經艱險,終於達成目標,取得了真經。
縱觀西遊全程,孫悟空起過放棄的念頭,豬八戒就別說了,沙和尚也不是沒有放棄過,唯獨隋三藏卻從未有過改念,實是有大毅力,大智慧之人,不枉最終修成正果,成了金身,做了真佛。
至於三藏法師,攜寇仲、徐子陵兩位大宗師一行,到底經歷了多少磨難,這些已經超出本書範圍,不予以詳細敘述,我們只在本章大略述說一些。
出了兩界山,便出了九州結界,這九州結界許出,不許進,因此三藏法師一行,徑直出了九州結界。
說到這裡,又不得不提一下九州世界的天命主角寇仲與徐子陵。
十數年前,大隋尚是四分五裂,諸侯征伐時,兩人便已失去親人,在揚州街頭流浪。
後來樂浪縣主王霸天受封樂浪縣,百業待興,寇仲不甘屈從命運,小小年紀,便與徐子陵奔波數千里,一路乞討,成功來到樂浪縣城。
他們到時,正是樂浪縣百廢待興之時,因此得到官方安置,又因為年齡幼小,進入樂浪縣的學校,得到教育。
作為原大唐世界的絕對的氣運主角,原著到了十五、六歲這兩人才因為運氣獲得了道門寶典長生訣,又遇到與他們夾纏不清的高句麗羅剎女傅君綽,從而開啟一段傳奇人生,最終成就大宗師。
現在自然不會如此,在這個世界,源於地球世界的王霸天,也就是石朝傳,在樂浪縣普及教育、科學、武學,兩人因緣際會,乘風化龍,在樂浪縣修煉十年,便成武道大宗師。
後來樂浪縣主王霸天飛升仙界的消息,由皇宮傳來,天下震驚,樂浪縣這邊遂啟動了石朝傳留下的後手,將天仙功法,在樂浪縣傳開。
因此,今時今日,這兩位天之驕子通過修煉,已經接近進階天仙的程度。
作為樂浪縣,最值得培養的人才,他們兩人權限頗高,因此早就得到樂浪縣的機密傳承,得知了九州結界,乃至九州結界外的世界情況,也知道在九州結界的力量上限便是天仙。
因此,這一次楊廣準備為取經的和尚選護衛時,兩人才會積極跳出來,許諾護持三藏法師。
果然,兩人一出九州結界,立即感受到強於結界百倍的天地靈氣,加上在這方大世界中,天地對於他們的壓制也已經消失,兩人開始渡劫。
這兩人不愧是大氣運者,原本他們的晉級應該迎來天劫,但三藏法師在旁,天庭出手干預下,兩人便直接入了天仙。
因此在遇到猴子之前,有了兩個天仙保護的三藏法師,除了旅途勞頓,倒也沒有吃什麼苦頭。直到他們遇到了孫悟空這個被如來佛祖壓於五行山下的妖猴。
經過猴子的解釋,三藏法師為猴子接下了佛貼,放出了孫悟空,以猴子的跳脫性子,如何願意盡心輔佐一個普通凡人的和尚。
對於隋朝的和尚,猴子還是比較感激,對於寇仲與徐子陵就沒什麼好臉色了,言語譏諷自是少不了,好在寇仲和徐子陵自小便看人臉色長大,內心雖然高傲,卻也明白強弱之勢,而且達到他們這種層次,他們的心境也已經勘破了世間的興衰榮辱,盡心保護三藏法師。
猴子看在眼中,知道正是因為兩人的辛苦,他才能逍遙,倒也不為難他眼中的「弱小」人類。
之後不久,猴子與隋三藏因為強盜事件,分道揚鑣,觀音菩薩親自說回猴子,孫悟空最終還是逃不了戴上金箍的命運。
兩個天仙、一個太乙,保護一個普通人,這時的難度實際上只餘下旅途交通問題,只要不遇到厲害的妖怪,以三位仙人的實力,如何保不住三藏法師。
之後他們又得西海龍宮的三太子化作龍馬相助,為三藏法師解決了腳力問題,又得了昔日的天蓬元帥,今日的豬悟能這位金仙后期大妖的入伙。
之後在流沙河中又獲得捲簾大將下凡的沙和尚入隊,西遊小分隊此時的實力,擁有了一個太乙,兩個金仙,兩個天仙,實力頗為驚人。
原本在一行人心目中必然艱難險阻的西遊路,自從他們經過了萬壽觀五莊觀,自此一片坦途,三藏法師固然欣喜,寇仲和徐子陵感到驚異,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位大妖極為不解起來。
行了將近一年,一行人好不容易遇到一處人類王國,得知公主無故失蹤,孫悟空性喜炫耀,窺得了蛛絲馬跡,找到了擄走公主的妖怪。
兩個太乙級別妖怪斗將起來,引起附近天地元氣巨變,引來在附近潛修的一位萬年屍魔。
當得知打鬥的一方是孫猴子這位妖族名妖,萬年屍魔白骨夫人出手勸和,猴子一眼看出屍魔跟腳,驚奇發現屍魔身上沒有多少業力。因此聽了勸告,兩下罷斗,一番打聽下,得到一個雷人的消息,才明白為什麼一路上風平浪靜,毫無妖怪襲擊的事情發生。
原來這條道上,大概是七年前,出了一個叫霸天神君的絕世大妖,以一妖之力,一日之間,連續滅殺一十六位太乙級別大妖,凶威蓋世。
更奇葩的是,此妖認為禍害凡人是不對的,因此下了嚴令,所有居住在人類生活區域附近的妖怪,必須保證附近人族每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更不許傷害凡人性命,一旦犯了事,又被這位霸天神君知曉,那就等著被打上門吧。
如果為惡過大,便是直接化為灰灰也是有的。
據說平頂山上有一對叫做金角、銀角的妖王,因為不遵這位神君的號令,擅殺進山的獵人,結果被對方打上門去,當著三山五嶽,各路好妖的面,毆打一頓,落下好大的麵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