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遼瀋失陷

  袁應泰此人歷官精敏強毅,也算是個能臣,但用兵非其所長,所以在擔任遼東經略後,他認為熊廷弼持法太嚴,便「以寬矯之,多所更易」,這樣一來,官將再次開始吃起了兵血,士伍的訓練強度也大大下降,於是遼東明軍的戰鬥力再次低落了下來。

  可袁應泰對此不聞不問,甚至對敵情也不作偵查,一廂情願的提出「三路出師」,主動進攻後金的策略,並且毫無警惕的招降蒙古饑民,以至於當時就有人指出「收降過多,或陰為敵用,或敵雜間諜其中為內應,禍且莫測」。

  但袁應泰堅持認為「我不急救,則彼必歸敵,是益之兵也」。

  說起來,袁應泰的這個判斷並沒有太多的問題,要知道明萬曆四十三(1615)年,努爾哈赤正式建立八旗制度時,後金方面已編有了蒙古牛錄七十六個(每個牛錄100~200人),並將部分蒙古人直接編入滿洲牛錄,分隸於滿洲大臣下面。

  所以,出於不讓後金方面進一步徵募蒙古牧民充當軍伍的目的,袁應泰招降蒙古饑民的做法是不錯的;但問題是,袁應泰無視下屬關於蒙古饑民可能已經為後金所用的提醒,把收降而來的蒙古人「處之遼瀋二城,優其月廩,與民雜居」,這樣就為接下來遼瀋失陷預埋了隱患。

  天啟元年二月,努爾哈赤率八旗並攻陷了作為瀋陽屏障的奉集堡和虎皮驛,隨後又進逼瀋陽城下;瀋陽是明朝在遼東的軍事重鎮,一向布置有重兵把守,此時由總兵賀世賢與尤世功駐紮,對外號稱「堅城」。

  只是兵法上對於守城一向有不能死守孤城的說法,賀世賢便帶兵出城試圖與瀋陽城池形成掎角之勢,但努爾哈赤隨即重點進攻出城的賀世賢部,賀世賢很快遭到了致命的打擊,瀕於崩潰。

  見勢不妙的尤世功立刻率部出城援救賀世賢所部,但尤世功前腳剛剛出城,瀋陽城內那些被袁應泰收留的蒙古人便發生了叛亂,並充當起了後金軍的內應。

  在內外夾擊中,瀋陽城首先陷落,隨後被截斷後路的尤世功軍和賀世賢部都發生了崩潰,尤世功和賀世賢雖然依舊繼續率著家丁奮戰,但此時已經沒有回天之力了,隨後兩將先後戰死,瀋陽便徹底落入了後金軍的手中。

  從遼陽出發去救援瀋陽的童仲揆、陳策各部在行進至渾河邊時得到了瀋陽陷落的消息,一眾援軍將領激憤異常,便決定渡河收復瀋陽。

  隨即,游擊周敦吉及石砫都司秦邦屏率領的白杆兵(川軍)首先架設浮橋渡過渾河,而童仲揆、陳策、戚金率領的浙軍(戚家軍)則在橋南呼應。

  但周敦吉所部在剛剛渡河成功,後金軍就從四面八方圍了上來,與川軍展開了死戰。

  周敦吉及秦邦屏奮勇迎擊「敗白標兵、又敗黃標兵,擊斬落馬者二三千人,卻而復前,如是再三」,直到日近中午,明軍「飢疲無後繼」,而被後金軍以優勢兵力擊敗。

  川軍雖然死傷累累,但殘餘軍將官兵退回南岸後,與浙軍匯合繼續死戰。

  此後川軍殘部和浙軍一起,與後金軍奮戰良久,「後金兵追圍之數重,浙兵用火器據戰,擊死甚眾,後火器用盡,復接戰良久乃敗」。

  是役,童仲揆以下參戰的川軍、浙軍將領官兵全數壯烈犧牲,用熱血寫下了一曲悲歌。

  然而,令人作嘔的是,就在川軍與浙軍拼死戰場的時候,距離戰場不遠處,就有一隻數萬人的明軍在總兵官朱萬良、姜弼的統帥下坐觀不前,然後等到川軍和浙軍敗亡的消息傳來,這支由遼東將門統帥的明軍便不戰自潰,一路丟盔卸甲的逃回了遼陽。

  若是熊廷弼還是遼東經略,朱、姜這種見死不救、不戰而退的行為早就被拉出去砍頭了,但「寬厚」的袁應泰卻被兩人的花言巧語所迷惑,依舊讓兩人統帥所部,堅守遼陽。

  而在後金這邊,制定了一鼓作氣奪取遼瀋計劃的努爾哈赤,只讓後金軍在瀋陽休息了五天;五天後,老奴就帶著大軍沖向了遼陽。

  遼陽是當時明朝在遼東的首府,是明朝在東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高強厚,原本不是後金輕易可以奪取的,可惜的是,明軍精銳部隊在瀋陽一戰中損失殆盡,剩下的只有朱、姜這兩部早已經毫無鬥志的軍兵。

  所以,只經過了三天的戰鬥,這座遼左雄城便輕而易舉的落入了後金軍的手中。

  袁應泰此時表現了自己的氣節,自殺殉國,但此事與遼左大局而言,毫無補益,這不,聽說遼瀋陷落,遼河以東其他地區的明軍紛紛投降,後金方面因此得以迅速占領了三河、靜遠(瀋陽西北靜安堡)、鎮江(丹東九連城)、海州衛、復州衛、金州衛等大小七十餘座衛城、所城、軍堡;此後,為了日後更好的向遼河以西進軍,努爾哈赤還把後金的都城從黑圖阿拉遷到了瀋陽城。

  「小主子,京師急報!」

  朱由崧打開王乾緊急送來的情報,校譯後通讀了一遍,吐氣道:「現在再說這些,晚了!」

  是的,得到遼瀋失陷的消息,時任首輔的劉一燝不得不說了一句公道話:「使廷弼在遼,當不至此。」

  甚至天啟帝這邊也發出了感嘆:「熊廷弼守遼一載,未有大失,袁應泰一戰而敗,將祖宗百戰封疆袖手與人!」

  但這些馬後炮有什麼用呢?遼瀋已經丟了,後金的勢力已經擴張到了遼河邊,隨時隨地會侵入遼西走廊,就算熊廷弼再次被啟用,恐怕也改不了被動挨打的局面了。

  朱由崧正想著,忽然發現一張紙的背後還寫了一句什麼話,他立刻進行了翻譯,等翻譯完了一看,朱由崧冷笑起來:「王安啊,王安,你這是要自尋死路啊!」

  這句寫的什麼,讓朱由崧發出如此的感慨呢?

  原來,對於袁應泰誤國,天啟便遷怒了舉薦袁應泰的東林黨,可王安卻拼命的為東林黨說好話,這就讓天啟帝對此產生了某種不滿和懷疑······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