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7年二月,大明帝都應天府陰雨綿綿,初春的寒氣仿佛在讓人重新回味冬天的味道。
張廷玉穿著一身厚厚的皮大衣,他是大明第三任首相。
第二任是閭范。
但後面閭范發現首相這個活太累,便辭去這官職專門幫朱克臧建奇觀。
而張廷玉也成功被票選為新一任首相,是三任裡面最年輕的。
他伸手接過來一份新鮮出爐的《皇明日報》,快速而高效地掃視著上面的信息。
在最近幾期報紙裡面,記述的自然是爆發在世界範圍內的這場戰爭。
除了少量篇幅在描寫國內的情況,更多的新聞已經完全聚焦在戰爭上面。
大明看到的只是一場又一場輝煌的勝利,讓所有人都為之喝采的勝利。
「戰爭已經到了第三年,大明忠實的盟友普魯士王國已經快支撐不下去,在面對羅剎和法國大軍的圍攻下,腓特烈的長劍似乎要被折斷,法軍的主力已經進入了萊比錫.柏林似乎已經岌岌可危。」
「幸虧,大明的飛艇神兵天降,先一步抵達柏林的上空,將歐洲聯軍這幫土鱉震懾地不敢前進半步。」
「隨後,征西大都督潘阿強及時率領十萬大明邊防軍,一路打穿羅剎國和波蘭,進入普魯士的土地,與十二萬歐洲聯軍在柏林展開決戰,明普聯軍獲得大勝,俘虜歐洲聯軍超過六萬人!」
「此戰挽救了即將崩潰的普魯士,並且給予其反攻的機會。」
「當大明的盟友,不會被賣!」
在報紙上面,自然是高度的吹捧大明軍隊的實力,並且理所當然地認為大明普魯士的解救者!
腓特烈甚至在傷重的情況下,向東方下跪,以表示對大明皇帝的感謝!
這一次,柏林守衛戰,普魯士贏了,配圖是「柏林上空的大明飛艇」。
然而,張廷玉並不想看到這個,實際上他更關注的是另外一件事。
那就是新的一輪戰爭債券的發行,他希望能夠從中得到更多的發財機會。
現在國家債券可是大明百姓、公務員、官員發財的好機會。
特別是官員們,他們平時可不敢亂貪污,而購買債券的收益,則成為他們最好的正當收入。
相對於建設國債或者是教育國債而言,戰爭國債在同等時間和同等規模下能夠給出更多的匯報,而且只要戰爭獲得了勝利,那麼未來擺在他們面前的,將會是無盡的財富,全部都可以為他們所擁有的財富。
只是令大明上下有些失望的是,這一次大明似乎獲得的好處實在太多,光是盟軍給到的戰爭經費和戰利品就足夠使用很久。
因此這一次戰爭國債發行的規模並不大,找來找去都沒有發現新一輪國債發布的消息。
「不知道戰爭還要持續多久」
張廷玉呢喃道。
對於柏林會戰的潰敗,英法等協約國皆是心膽俱裂。
他們能做的就是加快訓練後備部隊的同時,尋求著和平談判的可能。
只是對於此時的大明君臣而言,他們想要拿到的東西已經變得更多了。
「談判的基礎自然是存在的,但現在戰爭形勢對同盟國更有利,唯有真正的誠意,才能實現和平的可能。」
新一任大明鴻臚寺卿年羹堯帶著幾分凝重的神色,在柏林的宮殿內對來自協約國的使者們擲地有聲地說道:
「諸位,無論是天竺還是殷洲、羅剎平原,從實質上已經屬於大明的勢力範圍,如果你們對於這一點有任何異議,那麼我們的和平都將會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除此之外,戰後的相關賠付工作,也只能在大明提出提出的大框架下進行,細節可以談一談,但是大框架免談。」
天竺和殷洲已經不是歐洲人能涉足的地盤了,但是羅剎平原不能丟啊!
那是歐洲最後的屏障。
因為大明的崛起,原本瞧不起羅剎的歐洲國家不得不承認羅剎人也是歐洲人。
當然,承認他們是文明的歐洲人,就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那就是當好歐洲之盾。
面對大明略微有些苛刻的要求,英法等國自然不願意就此妥協,他們認為自己還有的機會,並更願意放在戰場上去解決。
1717年8月,明普聯軍從普魯士反攻進入漢諾瓦,其中一部分兵力已經進入奧地利。
而奧斯曼的軍隊則是從背部進入奧地利,歐洲聯軍軍在西里西亞同明普聯軍展開了激烈的西里西亞會戰。
雙方兵力合計八十餘萬人,簡直就是絞肉機。
當然,絞的是歐洲聯軍。
因為大明這邊有手搖機槍、飛艇、先進步槍,歐洲聯軍除了兵力多,沒有別的優勢。
西里西亞會戰歷時四個月,最終結果以明普聯軍的勝利告終,腓特烈·威廉一世揚馬進入維也納,大明大氣地大筆一揮,把奧地利的地盤劃給了普魯士王國。
腓特烈·威廉一世狂喜,吞併奧地利後,在大明方面的建議下,直接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國!
在歐洲戰爭進入激烈化階段的時候,英法兩國鼓起勇氣,在北殷洲同大明展開了最後一次決戰。
此次決戰範圍主要波及加拿大地區,這片區域大明尚未涉足,大明方面自然不會放棄這片沃土。
決戰的勝負很明顯,在殷人的背刺下,英法聯軍慘敗。
隨著英法兩國殖民地的全面淪陷,荷蘭、西班牙以及葡萄牙在全世界地區的殖民地,都被大明像拔釘子一樣顆顆拔起。
當大明在陸地和海洋都取得了的霸權後,距離戰爭的結束日子似乎不遠了。
當然了,對於歐洲聯軍來說,他們不能輕易投降,因為要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當戰爭進行到現在的時候,大明勝利只是其結果已經無足輕重了。
而對於此時的大明和朱克臧而言,卻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那就是徹底確定將來的皇室傳承。
隨著大工廠產業蓬勃發展,朱克臧發現面對發展越來越快的大明社會,以及出現的各種思想潮流,君主制要面臨很大的挑戰。
即便某種意義上,大明其實是立憲君主制。
「怡銘,未來大明皇室依然會是天下尊貴的表率,可是那並不是建立在權勢的基礎上,因為所有人都會老死,都有逝去的一天,權柄不可能一直牢牢握在我們家族的手裡」
朱克臧認為,無論未來如何,恐怕新大明也難以逃離王朝周期律。
周期律的危機遲早會爆發,在黃金一般的發展勢頭過去之後,民眾會如何看待遲緩下來的經濟發展?
當生活水平逐漸遲滯甚至衰退下來的時候,民眾又如何去餓著肚子支持大明?支持皇室?
「父皇,每一代人都有一代人的使命,或許您苦惱的問題,到我們的時代就有答案了呢。」
太子朱怡銘一邊思索一邊意氣風發地說道:「當下社會變革迅速,很多新鮮事物都會出來,包括父皇你說那些激進思想,將來也必定會孕育出來,這只是時間的問題,如何去應對,也並非只有一條路。」
「怡銘,你想當皇帝嗎?」
當明普聯軍兵臨巴黎城下,歐羅巴聯軍果斷頭像。
1718年12月,同盟國和協約國終於在巴黎簽訂了和平協議,但其實是城下之盟。
戰敗的歐洲諸國將交出所有的殖民地,並且需要承擔大筆的戰爭賠款,他們的陸軍和海軍規模也將會得到一定的限制,而作為戰勝國的大明,成為了真正的日不落帝國。
大明的土地,從愛爾蘭到遠東,到處都是!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大明的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遍及全球的原料和市場助推大明本土資本的快速發展。
所有人都認為,萬國來朝的時代已經到來了。
1719年12月,也就是神武三十八年。
朱克臧在奉天殿正式宣布退位,由太子朱怡銘登基為帝,年號啟新。
當了三十八年皇帝的朱克臧親手將《欽定大明憲法》交給了太子,另外還有皇帝的十二旒冕冠,皇帝所用的玉璽。
在莊嚴肅穆的環境下,朱怡銘臉上帶著幾分感傷,堅定地坐上了皇帝的寶座。
新的時代已經到來,朱克臧則是懷揣著奇觀系統進入了看海模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