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槍斃完鬧事者後,李家的御賜牌坊終於平靜了下來。
於是,大明帝國稅務總局陝西分局便正式根據官紳一體納糧當差的新政在西安開始徵收糧賦。
首先被催繳的是李念慈李家。
「作孽呀!作孽呀!我李家何時繳納過這樣多的田賦啊!」
「李先生,納稅光榮,這是每個大明帝國人民的責任!」
已經升官到帝國稅務局陝西分局局長的徐憲文如是說道。
他哥徐憲武在軍隊混得風生水起,連帶著他也沾了光。
這就是雞犬升天。
現在,李念慈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家的新糧被運了出來,且因此哭嚎了起來。
對於李念慈而言,繳納這麼多糧賦給朝廷,的確算是剜心之痛,但他絲毫不敢反抗。
西安府的官紳一體納糧當差推行的還算順利。
雖然官紳們的怨憤很大,但攝於皇帝威嚴,也都沒敢激烈對抗。
事實上,官紳一體納糧當差對官紳們而言,也就比以前多繳納了一份徭役銀和優免的糧賦而已,損失並不大。
因為新大明的田賦本就不高,所以,田畝眾多的官紳實際上並不會因為沒有優免而影響富貴的生活。
但這給朝廷帶來的好處可不只是有更多的田賦收入。
除此之外。
官紳一體納糧當差還抑制了土地兼併。
因為官員士紳沒有優免田賦的特權,所以,官員士紳也就不願意再接受庶民地主的投獻,畢竟如果庶民地主投獻,自己還是交投獻田地的田賦,相當於只是幫朝廷收一下稅,官員士紳們自然不願意。
所以,接下來,官員士紳要想不通過巧取豪奪的方式兼併田地而讓庶民地主主動投獻是不可能的了。
但已經投獻的則難以再解除依附關係,所以,這些官員士紳如今反而要因為當初接受了一些鄉民的投獻,而替其繳納田賦。
如此一來,倒給大明朝廷不少便利。
畢竟真分散成一個個庶民小戶,收稅也是很麻煩的,稅務局都要增加不少人手。
不過官紳一體納糧有一個缺點,那就是當官員士紳將在投獻田地所收的租子交給朝廷作為田賦,甚至還要補繳一些後,畢竟庶民地主願意投獻的,肯定是因為官員士紳收的地租比朝廷賦稅低。
之後官員士紳為了彌補自己的損失,肯定會加收地租。
原本投獻田地給官員士紳家而自甘為佃戶以逃避賦稅徭役的庶民地主們自然不願意,而因此和官員士紳的矛盾增加。
另外,官員士紳都是有權有勢的,這些表面佃農,實際是庶民地主的傢伙們無法抵抗官員士紳的加租要求。
一時間,昔日那些想逃避賦稅而投獻田地的官員士紳家為佃農的人反而如今成為了利益損失最大的人。
「李家管事,我等投獻本就是想多留些錢糧的,怎麼你們如今突然要加地租,按照如今這租子,與不投獻有什麼區別?」
「不得妄議朝廷!現在要麼加租、要麼就退田,給你們兩個選擇。」
官字兩個口,在各階層極其不樂意的情況下,官紳一體化改革靠著皇帝強大的威望勉強落地。
而另一邊,朱克臧從金山總督區淪陷的教訓中,深刻領會到,大明的武力還是不夠強,必須再領先西方人的軍事裝備。
於是,他從系統花了80點數兌換了一款新大炮的圖紙。
正所謂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內,沒有什麼是大炮不能解決的。
在確定了新大明工業能夠已經搞定後膛閉氣與火藥擊發技術,朱克臧就兌換決定了克虜伯73型火炮。
這款火炮是德國克虜伯公司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研發的一款後裝線膛炮,可以說是現代火炮的雛形。
研發不久,就被廣泛的應用在了普法戰爭中,和後裝線膛槍一樣,為普魯士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克虜伯73型火炮採用鋼鐵鑄成,炮身尾部裝填,炮管刻有膛線,可以發射尖錐形的爆破彈和榴散彈,爆破彈採用觸發引信,最大射速一分鐘三發,最大射程六千米,根據口徑的不同炮身重量從一千斤到三千斤不等。
無論從射速、射程還是重量上,都遠遠優於這個時代的青銅和鑄鐵炮。
六千米的射程,足矣打得這個時代所有陸軍還不了手。
最為關鍵的是這種火炮可以發射觸發引信的爆炸彈,這種炸彈可是落地產生距離爆炸的,殺傷半徑能達到6到10米,要是遇上密集陣型,那真是一炸一大片了。
再配合大明的無煙火藥,穩了!
而且克虜伯火炮還有一個優點就是重量輕。
採用鋼鐵鑄成,在保證強度的前提下,炮身重量就下來了,裝上輪子之後,機動性就上去了。
就拿最重的三千斤火炮來說,裝上輪子,兩匹馬可以很輕鬆的拉著到處跑。
另外,只要大明能成功製造克虜伯火炮,就意味著,只要朱克臧願意,大明的後膛槍時代也會來臨。
不過朱克臧考慮到目前掣電式米涅步槍夠用,還是先不搞後膛槍了。
朱克臧始終覺得,槍和炮不一樣,槍容易落到敵人手裡,炮則不會。
時間來到1693年的春天,也就是三月份。
花費了進半年的時間,大明製造總局在蘇老成的帶領下,總算解決了克虜伯火炮的各種技術難題,很快製造成功的克虜伯火炮就出廠了。
他們將火炮拉到了將軍山進行了第一次射擊驗。
這裡是岳飛抗金的地方,因此得名將軍山,現在淪為了大明新武器的試驗地。
第一次的試驗效果還不錯,最大射程雖然也達到了六千米,但是在沒有現代機械觀瞄設備的前提下,這麼遠的射程基本用不著。
但是配合上高倍望遠鏡和大明炮兵專業測距技術人材後,四千米距離的準確度還是有保障的。
克虜伯火炮落到其他國家手裡也用處不大,他們一沒有高倍望遠鏡,二沒有專業的測距人才。
大明炮兵每個人都要學習數學,專業程度不同凡響。
「先造五十門吧,多了養不起!」(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