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金殿傳臚(求訂閱!)
這一回,被面試刷掉的貢士絕對得哭暈過去,他們也是倒霉了,要是早一屆殿試,根本不會碰上這種事。
收回思緒,朱克臧開始專心面試。
而現在正坐在一個繡墩上,侃侃而談的,正是有真材實料的潘伯亨。
見到他,朱克臧感慨潘家運氣真不錯,一文一武,都挺有才華。
今天面試的題目總共有三道,一是清流物議如何為國所用——這道題目就是用來招募朝廷的宣傳幹部的。
二是官屯軍田如何管理收租——隨著軍屯衛所數量的增加,需要許多官員去管理,這方面的人才缺口也是極大的。
第三道就比較敏感了,如何在不傷害農民利益的前提下,提高朝廷收入。
面試就是讓考生從三道題選一道回答。
不可能三道全回答,面試三百人,要是全回答了,皇帝還要不要休息了?
因為是選擇回答,基本沒人會選擇第三道,因為太過敏感,新大明根本沒啥宗室,所以答案肯定不是砍宗室,商稅也收了,也不能針對商人,那就只能砍讀書人自己了。
潘伯亨選擇了第一道題,因為他感同身受。
自己連日來被網暴,深知輿論的重要性。
「陛下,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成虎。人言成虎,人言亦可畏!而我朝清流物議尤為可畏,如果能因勢利導,使之為用。則可為國家所用,到時候需要畏懼的就是國賊朝敵了。而要讓人言為用,光靠堵是不行的,還應該有能為朝廷所用的喉舌和筆桿!如此才能伸張正氣」
看著侃侃而談的潘伯亨,朱克臧陷入了回憶。
記得他大四那年,為了提桶跑路離開工地,土木工程的他選擇了公考。
那年他筆試面試綜合成績第二,惜敗,後面就無奈回了工地。
真是一段痛苦的回憶。
「好!好!答得好!」朱克臧笑容滿面地點頭。
這傢伙是自己人,靠得住啊!
仔細瞧瞧,長得也不錯,斯文儒雅,像那麼回事兒,跟潘阿強順眼多了。
也不知道咋生出來的。
文官嘛,經常出現在皇帝面前,要是長得對不起觀眾也不行呀!
朱克臧接著又道,「玉成(潘伯亨的字),你的殿試成績肯定是不錯的,馬上也有進士出身,但是呢」
潘伯亨連忙站了起來,聆聽朱克臧的教誨。
一般人可聽不到的!
「從明年開始,大明的官可就不好做了,文官開始要逐步實行試官制。」所謂試官制,就是給大明的新官們增加了一個試用期!
也就是說,明年開始新官員在正式授官之前,先使用三個月。
三個月後,由吏部會同上官考核政績,合格者轉為正式官,授予官階並發放全額俸祿。
在試用期內,只發放一半俸祿!
本來朱克臧還想再加一個末位淘汰制,可仔細一想,又覺得不妥。
因為末位淘汰制只會加深官場的人身依附關係,因為第一個被淘汰的肯定是那些沒關係的小官!
末位淘汰制下,就更加方便一些大官圈養「私兵」和排除異己了!
因為你要是不聽話,人家分分鐘把你淘汰了。
所以,大明官員萬萬不能實施末位淘汰制。
「謝陛下提醒!」
朱克臧點點頭,又開始面試下一位考生了!
一個接一個,皇帝一個人面試三百人,屬實太累了,一連面試了好幾天才搞定。
朱克臧尋思,要不下次把人數砍一砍,殿試只考一百人!
給自己減輕一下工作量。
朱克臧越想越有道理,反正都是精簡編制,先從這裡開始砍!
至於本次殿試的名次,一切皆在不言中。
神武十年三月一日,天一點一點的亮了,星月隱去,天空泛白,夜幕漸漸褪去。
一道金光從東方破開了層層的雲霧,應天皇城迎來了第一縷晨光。
隨著天色大亮,大明門前的庭燎已是關閉了。
庭燎就是照亮宮廷的火炬,不過在新大明更為先進,已經改成了電燈!
目前大明電力僅在皇城內部小規模使用。
大明門前等待的考生看著奇怪的電燈,均是疑惑不解。
陡然之間,景陽鐘響,悠揚而又威嚴的鐘聲,伴隨著端門鼓漏聲,在皇城的重重紅牆碧瓦間跌宕迴響!
景陽為南朝宮名,齊武帝置鍾於景陽樓上。文官﹑武將聽到景陽鐘聲,文武百官早朝議政,後世各朝各代,皆以景陽鐘聲為準。
悠揚大氣的鐘聲,將宮闕前的燕子們驚飛而起。
燕子們翱翔在大明門前,時而低飛,時而掠過城樓上的重檐飛角一飛沖天。
不禁讓現場的考生們聯想到一句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潘伯亨的目光從飛燕身上落下,因為眼前朱紅色的大明門,在吱呦的沉悶響聲中,從左右而開。
道道宮門,層層宮禁沿著中軸線,一一從外至內逐次開啟。
雖多次見此場景,每次依舊感慨萬千!
他們馬上要見證大明的朝會。
朝會是皇權行使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皇帝召集臣僚商議政務的主要形式。
朝會分為大朝儀和常朝儀。
大朝儀最隆重,但只在正旦冬至進行。
一般稱為常朝儀,常朝儀也分兩等,由地點而定,分別稱為常朝御殿儀與常朝御門儀。
常朝御門儀,就是御門聽政,地點就是在皇極門(奉天門)舉行。
天子直接在皇極門外升座,百官在門外大廣場上拜見天子。
常朝御殿儀,就是御殿聽政,地點在皇極殿(奉天殿)內舉行。
不過永樂年後,就很少使用御殿儀。
只有寒冬臘月時,天氣實在太冷,百官在才門外行禮完,就近入殿進行朝議。
不過今日特例,因為今日要傳臚了!
傳臚就是要公布名次,一個個念名字了,這是讀書人的榮光時刻!
傳臚乃國家盛事,關乎社稷,自是要在奉天殿行御殿儀,方顯鄭重。
不然就不是金殿傳臚,而是御門傳臚了。
大明門一開,一名李老太監李忠節走出門外道:「陛下有旨,文官百官與新晉進士入奉天殿覲見!
大明門外百官已是聚齊。
首相陳永華與六部幾位尚書都是昨日參加評卷的讀卷官,昨日朱克臧已是欽點了三甲,並填了金榜,這一科的狀元誰屬,讀卷官們胸中早已瞭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