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進京趕考(求訂閱!)
1692年的春天。
百姓常說,舉子進京趕考,就是指會試了。
只要過了這一關就是貢士了,貢士一般來說是不會剔人了,殿試沒有錯誤就會被皇帝賜進士,就可以當官了。
會試的時間,一般定鄉試第二年的春天,也稱「春闈」。
輿論風波中的潘伯亨卻在興化府老家潛心向學,無心管他人的流言蜚語。
直到最近,他才登上前往應天府的火車,準備進京趕考。
殊不知,他前往的是風暴中心。
潘伯亨作為潘阿強的弟弟,也不是第一次來大明的帝都了,對於帝都的繁華早已適應了。
那些第一次來的舉人們,難免有些土包子進城的樣子。
在火車站乘上自家的馬車後,潘伯亨忍不住的掀開車窗簾看向外面的大街。
兩邊的商鋪修建的極為寬闊富麗堂皇,有氣勢,不愧為帝都。
他的目的地是潘家的府邸。
其實,他一年前就是國子監的學生了,回老家只是為了獲得一個安靜沒有誘惑的學習環境。
帝都誘惑太多了,不適合學習。
國子監學生的來源比較複雜,主要分兩類。
一類為監生,監生又分四種。
恩監,皇帝恩賜入監者。
蔭監,貴族子弟因祖、父為朝廷效力或死於國事者。
優監,由增生、附生選優入監者。
例監,由俊秀(指優秀的童生)援例入學者。
另一類為貢生,貢生又分五種,合稱「五貢」。
歲貢,命直隸及各省每年貢士京師者。
恩貢,皇帝特別恩賜的貢生。
拔貢,又稱選貢,只要「其人果有識見才幹,再訪其平日品行端方,即正考未列優等,亦准選拔」。
優貢,與拔貢相類,擇優者錄取。
監生、貢生經國子監考試合格者就可以參加鄉試,他們雖須經鄉試才能成為舉人,但他們也有其他途徑進入仕途,也可以和舉人一樣戴大帽或儒巾,穿青色圓領袍。
潘伯亨屬於是恩監類的監生。
他沒有選擇捷徑,而是自己踏踏實實去參加鄉試,獲得了舉人的身份。
因為春闈的到來,整個帝都變的更加的喧囂,比起過年的時候還要熱鬧。
各種各樣的詩會,來自五湖四海的文人才子,或是登高望遠,又或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當然現在幾乎所有的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潘伯亨身上。
雖然邵廷采暫時平息了輿論的風波,但實則依舊暗流涌動。
會試作為應天的一大盛事,可以為應天城創造不少GDP。
單說客棧酒店們,就賺得盆滿缽滿。
好在,有戶部從中監控,嚴格防止客棧酒店趁機漲價,給舉人們拖後腿。
不過就算如此,帝都的物價還是挺高的。
寒門子弟考科舉,不僅需要自己的才華橫溢,還需要運氣,還要有足夠的家底作為支撐。
潘伯亨算好的了,他有大哥潘阿強在,家底是不愁的。
回到潘府後,潘伯亨又開始努力學習,現在是一寸光陰一寸金。
任何的一點時間,都不能浪費。
時間一天天的過去,匆匆如梭。
進入二月份,吏部開始宣布印刷考卷。
於是,大明帝都的衙門開始的忙碌的運轉了起來。
二月一日,禮部在第一時間張貼出了科舉的公告,考試日期是二月九日正式開考。
這是一個朝廷的如期舉行的時間,按部就班,並沒有什麼變動。
整個考場分別是一天考一場,一共考三場,貢院是封閉式的,吃喝拉撒睡都在裡面。
從級別來說,會試是屬於最高規格的科舉考試,朱克臧任命禮部尚書劉殿親自主持的。
科舉嘛,肯定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徇私舞弊的現象,歷代都屢禁不止。
而會試的考生卻有兩種類型的人組成的。
第一種是全國各地正榜的舉人,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一路上過五關斬六將,來到大明帝都參見會試的。
第二種的人是國子監的學生(擁有舉人身份的)。
競爭很是激烈的,二月五日這一天,考生們都去禮部辦理考引(准考證)。
潘伯亨他是一刻都不敢耽擱,一大早就跑過去排隊了。
不過,大明是很內卷的。
即便潘伯亨來得早,但有人比他來的更早。
考生們組成的一字大隊有兩里路之長,一眼望過去,全都是黑壓壓的人頭。
人實在太多了!
潘伯亨運氣還不錯,終於到日落西山的時候,趕在禮部下班前,排上了隊伍!
只是,在排隊過程中,一些福建的學子看他的眼神中帶著憎恨,也有些帶著敬佩和肅然。
非常矛盾。
大明帝國神武十年二月九日,即會試開科的首日,禮部尚書劉殿早早地便來到了禮部本部府衙。
為了慶賀這特殊的日子,禮部尚書劉殿還換上了一身嶄新的官服。
踏入禮部本部府衙,不時地遇到來來往往的禮部的下屬,那些下屬們紛紛向他表示祝賀。
因為今年的會試皇帝十分看重,畢竟以往的會試皆由禮部或吏部左、右侍郎擔任主考官,哪裡需要他這個尚書親自上場。
在禮部本部府衙的前殿坐了片刻,那十六名擔任監考官的其他各部官員也陸續來到,這些官員的品級都不低,有不少侍郎,當然也有郎中。
看來這次的會試規格真的很高。
與各部官員們寒暄了幾句後,禮部尚書身為這次會試的主監考官,便有開始了解會試的準備情況。
「諸位,諸位,此次劉某有幸得陛下選中,欽點為此次會試的主監考官,深感責任重大。若期間有疏漏之處,還望諸位同僚幫扶劉某一把。」
禮部尚書謙虛了一把。
「哪裡哪裡。」
「劉尚書言重了。」
「職責所在,劉尚書就放心吧。」
這次會試的地點是夫子廟,也就是應天府學,不過在會試期間,夫子廟都會暫時停學,充當會試的考試場所。
此時在夫子廟內,隸屬於禮部的考務人員已全部到齊,除了一名主考官與十六名監考官外,還有十幾名令史、二十幾名主事,以及數百名從大理寺、府尹等府衙借來的衙役兵丁,負責維持整個考場的秩序。
而禮部尚書劉殿這些監考官,其實是最後一批入場的。
畢竟那些考場雜事,也輪不到他們堂堂尚書、侍郎、郎中去忙碌,自有手底下的主事、幹事們去著手處理。
他們這一干監考官來到了夫子廟的正殿,因為時辰尚早,他們暫時在正殿內休息片刻,一旦到了巳時,便正式開始今年的會試,陸續放廟外的學子們進入考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