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東瀛都護府 《大明文化普及項目》

  第329章 東瀛都護府 《大明文化普及項目》

  朱克臧欽點的東瀛都護府大都護便是他的弟弟,朱克塽!

  原因也一目了然。

  自古以來,大都護一職都屬於加官,文武皆可擔任,但更多的是以親王遙領。

  隨著時代的演變,華夏各朝都有一個特徵,那就是親王不再到封國「登基」了,這種情況叫做「遙領」,跟職務上的遙領有些不同,但本質上的意義很相近。

  遙領,就是只擔任職名不親往任職。

  直到明朝洪武初年,親王的權力再度復甦。

  朱元璋給自己的兒子們分封,這些「王」統稱為「藩王」,他們是有著藩府的,跟漢代的諸侯王一樣,封國境內有著專門的官員,屬於是「小政府」,從國君、丞相再到士大夫,都是比較完整的。

  經過靖難之役後,朱棣也沒有說廢除這個制度,畢竟都是自家人,還是要給他們一些好日子過。

  不過明朝的「王爺們」,也在朱棣以及朱瞻基等人的努力下,不斷「削弱」,他們也成了一群只會拿工資的宗室了,大明的滅亡,在韃清眼中看來,就是不斷放縱大明皇室的後果。

  所以在韃清初期,也就是後金時代,努爾哈赤就對「封王」這個東西抓得很嚴格,不是有功,即便是他的親兒子,也是不允許封王的,甚至在一開始,努爾哈赤只是給兒子們封了「多羅貝勒」,也就是清初的「四大貝勒」。

  朱克臧則打算是糅合一下,親王可以親自前往封地任職,但是封地都不是華夏本土!

  為了讓朱克塽能更好地管理東瀛都護府,大明準備在應天府招募一萬人左右的都護親軍,當然東瀛都護府親軍的錢糧,大明國庫不負責,就地解決。

  另外,還在文武百官裡面的夷州島派系挑選了一文一武,前去輔佐朱克塽。

  都護府的基層幹部也需要大明空降的官員搭出一個框架,然後再以經受過考驗的進步倭人充當枝丫。

  此外,朱克臧作為大明天子,也要明確未來一段時間內東瀛都護府的發展方向。

  首先,朱克臧指出,東瀛都護府位於神洲(亞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必然地震頻發,所以不適合搞大型工業。

  為了向眾人說明什麼叫地質板塊和地殼運動,朱克臧又不得不在地理學上火線做出了突破,並在大明格物致知學院提出了朱克臧板塊漂移假說。

  總而言之一句話,不是大明不想讓倭人去造船造自行車造槍造炮,而是東瀛的自然條件不允許啊!

  而且東瀛都護府這個地方國土狹小,雖然水稻產量極高,但水稻生產過於內卷,並不適合大量種植。

  因此都護府應當以發展輕工業,比如織棉花、紡衣服、捕鯨、漁業、林業等低附加值行業為主,讓大明本土高產的農業來保障都護府的糧食安全,讓大明發達的重工業來滿足都護府的工業品需求。

  為了讓倭島儘快擺脫貧困,大明將爭取在兩年內,在日本建成十家輕工廠,實現其與大明的產業互補。

  「目前,由禮部牽頭開展、戶部協辦的《大明文化普及項目》已經在神聖大明聯盟的各個朝貢國和附庸國率先進行了推行,並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禮部尚書接著稟報導:「今年下半年以來,大明歸化司已經向暹羅、馬塔蘭、亞齊等國以及緬甸、瀾滄、南洋等地區派遣了五百六十三名歸化儒教監。」

  「並在周邊諸國建立了一百五十九所明學堂來普及漢文、漢字以及傳揚我大明文化。」

  「另外,我們在泰西諸國也以私人的形式開辦了很多明學堂來加深文化滲透。」

  原來,大明在光復華夏事業的同時,對於文化滲透方面的布局也沒有放鬆。

  為此,大明還在一年前牽頭組建了一個「明學文化聯盟」,並號召和大明貿易的世界諸國加入其中。

  大明的各個藩屬國自然不必多言,全都加入了這個所謂的「明學文化聯盟」來學習大明上國的先進文化。

  就連西方世界也有不少小國加入了「明學文化聯盟」,就連英國也加入了。

  因為,大明的各種商品,是英國佬渴求的,加入一個文化聯盟而已,小意思。

  另外,逐漸復興的大明已經是世界的貿易中心,想要在日益繁華的國際商業市場上分一杯羹,掌握漢文、漢語那是非常迫切的需求。

  很多遠洋商人都開始主動學習漢語。

  隨著大明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漢語大有被默認為第一國際通用語言的趨勢。

  連帶著漢語翻譯和漢語老師也成為了海外最緊缺的職業。

  而各國商品經濟過於依賴大明,也為大明對西方世界的文化滲透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條件。

  趁著這股東風,大明也再次加大了對西方世界輸送文化書籍的力度。

  以此引導更多的西方人從心底里對大明這個東方大國充滿無盡的憧憬和嚮往。

  據禮部官員的設想:一旦大明在西方世界實行的文化滲透成功,未來越來越多的外國百姓都成為了大明的「鐵粉」。

  下輩子大明人,將會成為各國百姓的口頭禪!

  可以想像,如果文化入侵成功,有朝一日大明與其他國家開戰,這些已經被文化滲透洗禮的外國百姓轉眼便會成為大明軍隊的「帶路黨」。

  「嗯,不錯!」聽了劉殿的奏報,朱克臧滿意地點了點頭:「半年多在大明周邊諸國建立了一百多所明學堂,這個進度還是非常喜人的。」

  「對了,呂宋官商馬和泰搞出來的話劇也可以利用起來。」

  朱克臧突然想到了馬和泰這人,聽說他最近在應天府組建了一個戲劇社,在為朱克臧的偉大事跡編劇呢!

  這也專業對口,之前馬和泰就是靠著戲劇,打開了韃清宮廷的大門,重操舊業罷了。

  朱克臧隨口補充道:「把話劇推向西方市場應該也會大受歡迎的。」

  「至於劇本方面,待時機成熟後,可以讓馬和泰的戲劇社多準備一些宣揚我大明文化的劇本專門面向西方市場。」

  「這樣一來,既能賺錢又能藉此推進大明對西方世界的文化滲透,可謂是一舉兩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