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朱大皇帝視察倭島(求訂閱!)

  第327章 朱大皇帝視察倭島(求訂閱!)

  目前,倭島的局勢基本已經平穩,唯一的反抗勢力德川幕府已經逃到了蝦夷島欺負阿伊努人。

  他們現在只求大明別打過來,一切都好商量。

  大明確實沒精力管他們,光是治理九州、四國、本州三個島,就已經讓大明忙得不可開交了!

  因為倭島的金礦、銀礦太富裕了!

  大明挖礦還來不及,誰有空去管一個荒涼的蝦夷島。

  在金礦方面上,佐渡金礦僅僅只是倭國排列在第二名的金礦,在他的上面還有在一個產量更加豐富,品質更好的菱刈金礦。

  菱刈金礦作為倭國最大的一座金礦山,位於九州島鹿兒島縣北部的北薩,根據記載,目前這個金礦還沒有被發現呢!

  也就是說,大明能得到一座完整的金礦山!

  之前朱克臧兌換的亞洲礦產資源分布圖,這就派上了用場。

  除了這些金礦山以外,倭國最多的就是銀礦,16世紀後期,倭國掀起了礦產勘探熱,許多地區都發現了銀礦,這也是豐臣秀吉能夠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1562年到江戶時代這漫長的400多年時間裡,位於倭國島根縣大田市的石見銀礦是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銀礦,產量高達都是全球的百分之三十。

  倭國成為世界屈指可數的產銀國,以至於當時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銀產自倭國,倭國也因此被大明人稱呼為「銀群島」。

  倭國開採出來的這些銀子,在東亞的貿易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入到了大明,對於他們使用的錢幣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倭國這些金銀礦山都將成為朱克臧的新大明發展路上的奠基石,為他提供相當一筆充足的資金。

  何況,倭國金銀礦分布層比較淺,對開採的技術要求沒有那麼高,更加容易開採出來。

  占領倭島之後,大明還沒有在各地建立秩序,近衛軍便迫不及待地派出小隊前去接收金山銀礦,以掠奪大量的金銀作為戰略儲備,同時用來彌補這次出兵的費用以及補貼財政。

  1684年十一月二十日,石見港,冬日的海風之中已經夾雜著絲絲的寒氣,讓整個海面都瀰漫著一股來自北極的寒意。

  港口之中的眾多碼頭倭島工人們也是躲在了房屋內,烤著火爐談論著一些事情。

  「聽說了嗎,大明天子要過來石見銀山視察,明人領導們讓我們好好干,要讓大明天子見到咱們石見礦山工人的精氣神!」一位沒有姓氏中年倭人礦工興奮地說道。

  「終於有機會見得大明天子天顏!多虧了大明天兵過來解救我等倭人,讓我們這些貧民都能吃飽飯!」旁邊一名比較年輕的倭人興奮地說道。

  雖然他們沒有實現大米自由,但是來自大明的紅薯粉味道也不錯,能吃飽就挺好的了。

  之前的天皇,還得靠宮女賣身才能吃飽飯,現在他們礦工只要好好為大明工作,就能吃飽飽!

  「礦工雖好,但我還是想加入東瀛協從軍,那才是我們倭人進步的途徑,只有東瀛協從軍才有希望入籍大明!」年輕的倭人盼望道。

  雖然大明鯨吞了倭島,但是可沒讓這些倭人都成為大明國民!

  得對大明有貢獻才能成為大明人,現在的倭人們大部分都不夠格。

  這些倭人的情報沒錯,朱大皇帝現在確實到了倭島。

  倭島大部分都成了大明的領土,朱克臧不來視察一番說不過去。

  朱克臧的第一站就是被燒得老慘的京都,看得朱克臧直呼:德川幕府真是殘忍!

  這時,皇明日報的記者記載道:京都慘狀,天子憐憫,痛斥幕府賊人殘忍至極!

  當然,臉上這麼說,朱克臧心裡是十分開心的。

  朱克臧的第二站便是江戶城,也就是後世的東京。

  這個地方還是比較重要的,在朱克臧看來,江戶城的定位是將來大明帝國東部的港口都會。

  向東可以與向北美殖民貿易,向西可以與大陸進行貿易,向北有北海道漁場,向南與琉球、南洋來往,占據了比較好的地理位置。

  對此,朱克臧的視察團隊,還有工部專門派來城市規劃師,這裡將按照大明的規划進一步建設江戶城。

  「皇上,江戶城的地牢里關押著前倭國的皇族,是否過去看看他們?」汪顯武請示道。

  「不必,讓閩海艦隊押送去應天府天牢,等候發落!」

  朱克臧才懶得去看失敗者,而是直奔著石見縣這裡的石見銀礦而去。

  「石見銀山可以說是當地最大的銀山了,原本是毛利家所有,後來關原合戰之時因為毛利家作為西國總大將敗給了德川家,石見銀山便由幕府派遣官員直接管轄,管理的官員被稱為銀山奉行。」

  石見銀山當地的嚮導對大明的視察團隊介紹這邊的情況。

  「這片地區幾乎都是山地,森林覆蓋。石見銀山已經算是容易開採的了,臨近海邊,開採出來的礦石可以由貨船運往各地。」嚮導繼續介紹道。

  朱克臧頻頻點頭,十七世紀的倭島是個好地方,別的沒有,金山銀山倒是挺多。

  很快,朱克臧一行人就抵達了礦區,只見蒸汽機在不停的轟鳴,礦工們在不停地工作,喧鬧的聲音驅掉了冬日的寒冷,一座座滾滾的高爐在冒著黑煙,遠遠都能夠聞到一股刺鼻的味道。

  只見一車車的銀礦石被不知疲憊的倭人礦工拉出來,隨即也投入到熔煉之中,伴隨著火爐的加熱,銀水、銅水、鐵水等等從中不斷的流出來。

  「這石見的銀礦,它不僅僅只是銀礦,伴生的鐵礦和銅礦才是最主要的,銀的含量相比起銅鐵來小的多。」

  嚮導耐心且詳細地向大明皇帝解釋起來。

  外面冷的要死,但是這冶煉廠內卻熱的出汗,太熱了。

  朱克臧仔細的看著眼前翻新過一遍的冶煉廠,伴隨著滾滾的熱浪,鐵水、銅水、銀水被傾倒出來,在一個個磨具之中形成標準的銀塊、鐵塊、銅塊之類的。

  再接著,隨著冷水的冷卻,滾滾的水蒸氣升騰而起,很快一個個標準的模塊就從中脫離出來,接著有工作人員也是開始給這些銀礦打上標籤和烙印。

  每一個銀礦都有單獨的編號,以確保可以追溯到最開始開採和冶煉環節。

  「這速度可真夠快的啊。」

  朱克臧隨手拿起一塊沉甸甸的銀塊說道。

  「是的,皇上,我們這裡每天都要冶煉出大約一萬兩白銀,有些時候還要對白銀進行提純,只有提純達到合格的標準之後才可以收入倉庫和入帳上面。」

  「皇上,看到外面的那些山了嗎?」

  「以前的時候,這些山都很高,但是伴隨著大明機器的開採,這一座座山都已經被我們給開採平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