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杜永和遣使求援

  第253章 杜永和遣使求援

  五月四日,瑞國公兩廣總督杜永和派吳文獻出使赤軍,向岑丹初求援。

  杜永和視廣州為禁臠,屢次拒絕援軍。南陽侯李元胤、司禮太監龐天壽、廣寧伯虎賁將軍「繡花針」王興都曾率軍增援廣州,皆被杜永和橫加阻攔。

  赤軍剛到三水時,杜永和也曾派使慰問,婉言謝絕增援。為何此時,杜永和又向赤軍主動求援?

  時者勢也。就在短短半個月內,粵東形勢又發生了驚天之變。

  原來,清軍攻入廣東後,饒平總兵吳六奇請降。這吳六奇年輕時赤貧,乞食於江南,綽號「鐵丐」。他熟悉山川形勢,派弟弟吳漢面謁尚可喜,「請為大軍嚮導、招徠旁邑自效」。

  吳六奇一降,碣石總兵蘇利亦降。碣石鎮、饒平鎮為粵東海防重鎮,吳六奇、蘇利投降滿清,潮州、惠州頓受威脅。

  雪上加霜的是,漳國公招討大將軍朱成功趁火打劫,親率大軍進攻潮州。潮州與福建漳州相鄰,糧產豐富。朱成功糧源沒有保障,曾屢次到潮州買糧,或稱之為搶糧。

  東勛大將-新泰伯郝尚久駐守潮州,曾屢次與朱成功交戰。這次東勛有難,朱成功不僅沒有救援,反而落井下石,以郝尚久「不清不明」為由,發兵進攻潮州。郝尚久接到杜永和檄令援廣,卻根本出不了兵。

  未幾,惠州守將-奉化伯黃應傑降清,殺寄居於惠州的明朝藩王,以向清軍邀寵。

  惠州夾在廣州、潮州之間,黃應傑一降,郝尚久處境更加艱難,乾脆也投降了滿清。

  粵東諸鎮都是杜永和的東勛老兄弟,也是他的同鄉,未受清軍直接威脅。杜永和原以為能從他們那裡獲得增援,卻不想禍生肘腋。東援斷絕,能指望上的,也就是赤軍了。

  戰場上,形勢變化很快。杜永和沒有遠見,被這突如其來的變化搞得手足無措。

  「大將軍神機妙算,出敵不意,奇襲韃子造船廠、鑄炮廠,一舉成功。消息傳到廣州,軍民歡呼雀躍,認為大明中興有望,韃子必將有來無回。瑞國公特令卑職送來黃金百兩、白金兩千兩,聊作賀禮,還請大將軍笑納,以犒勞將士。」

  吳文獻言辭諂媚,說話沒有底氣,一心想要討好赤軍。此人字振伍,河南開封府通許縣人,是杜永和的同鄉,也是他的心腹,官居總兵,加都督同知銜。廣州之守,杜永和命他總領水師,職位相當緊要。

  「瑞國公好意,吾已心領。」丹初揮揮手,早有親兵上前,把金銀寶箱抬走。

  「吾奉旨援廣,義不容辭,率軍輾轉千里,前來結好東勛。前番,瑞國公派使勸阻,這次,反而派人過來請兵。前倨而後恭,何也?」

  吳文獻額頭冒汗,神色慌亂,正在思索應對之策。卻聽赤軍參軍僉事楊玉祁說道:「大概,瑞國公斬殺了尚可福、張大奎二酉,足見兵馬強壯,能夠獨力應付尚可喜數萬韃子吧。」

  三月時,清軍遠道而來,進攻廣州北城。杜永和派兵出擊,大敗敵軍,斬殺清輕車都尉尚可福、游擊張大奎。

  尚可福是尚可喜的族弟,斃命於廣州城外。杜永和捷書往來梧州,「行在以是少安」。他也不自量力,覺得有粵東諸鎮為後盾,足以守衛廣州,屢次阻擋粵西來的援軍。

  時勢已變,杜永和坐困孤城,必須向岑丹初求援,趁赤軍還在,儘快打破清軍對廣州的封鎖。

  吳文獻連忙說道:「大將軍,楊先生,此前多有誤會,瑞國公亦自感失禮,深為懊悔,願向大將軍負荊請罪。只要大將軍不計前嫌,提兵解除廣州之圍,日後分割汛地,一切好說。」

  這就是以地盤相誘了。東勛各鎮兵馬加起來足有二十萬之眾,占據粵東富庶之地,卻不思進取,可謂尸位素餐。

  粵西民風剽悍,出勁卒。粵東富庶,財賦為粵西十倍以上。若能兼併兩粵,北憑五嶺之險,南得通海之利,足為霸業之基也。

  赤軍的基本戰略,正是先取粵西,再取粵東,進而割據嶺南。滿清三王相繼南下,嶺南秩序大亂,赤軍正可火中取栗,謀取兩廣。

  丹初笑道:「當今亂世,汛地為勛鎮安身立命之本,豈能輕易割捨?吾等赳赳武夫,汛地當自致耳,豈可求取於他人?」

  給地盤也不要?吳文獻見丹初不上鉤,以為他不信,大為著急,說道:「爵帥,瑞國公為兩廣總督,有節制諸鎮之權。他既說分割汛地,決無欺騙之意。」

  節制諸鎮?丹初暗自好笑。寶豐伯羅成耀,不就被岑丹初、李元胤誅殺了嗎?安定伯馬寶、博興侯張月,此刻不正受自己節制嗎?

  反倒是杜永和,政令不出廣州。惠州、潮州諸鎮皆叛,儼然已是孤家寡人。

  「嗯,我知道,瑞國公不會欺我。」丹初說道:「吾奉詔援廣,既已進駐佛山,自要與韃子大戰。你且告訴我,廣州城防如何?守軍實力如何?」

  吳文獻稍感安心,說道:「廣州三面環水,易守難攻。瑞國公在城北築新城,為廣州兩翼,置炮台。惟西城為山麓,樹木柵迭石以守,開三濠通海潮,泥淖不能攻。韃子無計可施,只得掘長濠圍困。

  「守軍尚有三萬多人,勛鎮除瑞國公外,還有安肅伯李建捷。瑞國公想請博興侯張月回師廣州協防,懇請大將軍批准。」

  李建捷也是李成棟養子,只有十八歲,卻驍勇善戰,忠勇仁義。

  張月是東勛驍將,正鎮守肇慶,不可輕離。

  守軍實力尚可,足以應付一時。清軍造船廠、鑄炮廠遭到破壞,攻城日期也將延後。暫時而言,戰場態勢尚屬可控,廣州還算得上安全。

  至於主帥杜永和,曾是李成棟麾下頭號大將,掌中軍。他能繼領東勛,決非泛泛之輩,「善機略,嫻守戰」。

  此次守衛廣州,杜永和親上城樓督戰,置白銀於城牆上,不吝賞格。若有炮彈打中敵人,就賞以白銀,「將士益效命」。

  丹初說道:「張月要留鎮肇慶,不便援廣。要調人協防廣州,就調宣平伯董方策。」

  董方策是陝西延川人,鎮守德慶。德慶位於梧州與肇慶之間,既有張月鎮守肇慶,董方策即無必要鎮守德慶。

  一動不如一靜,調董方策協守廣州,確實比調張月要高明。

  「大將軍英明。」吳文獻恭維道。

  丹初看了他一眼,說道:「吳文獻,你為瑞國公掌管水師,自知水師的緊要。廣州有水師,就能打破韃子的封鎖,軍民可源源不斷地獲取糧草軍械,不必重蹈南昌、大同之復轍。吾欲重創韃子,亦將自水戰起。日後,還要仰仗你鼎力配合。」

  吳文獻誠惶誠恐,說道:「大將軍什麼時候用得著吳某,吳某一定盡心用命,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