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啟發民智

  第235章 啟發民智

  按照丹初的估計,清軍最早會在年底進犯赤軍地盤。留給赤軍還有半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

  對於赤軍來說,時間還算充裕,可以好整以暇地擴軍、練兵。裝備製造還有些困難,但已無關宏旨。

  水師這邊問題不大,年底前可以配齊戰船。難的陸師這邊,特別是步槍,缺編比較嚴重。

  邕寧公司加班加點,今年最多可生產一萬支定虜式步槍。加上軍中已經列裝的步槍、由新式火繩槍改造過來的步槍,全軍到年底最多可裝備一萬五千支步槍。對付孔有德的韃子,應該綽綽有餘了。

  對於軍政府來說,時間相當緊張,許多事業都進展緩慢,難以達到丹初的預期。政府畢竟不是軍隊,一項政令下來,總要有個消化理解執行的過程。潯州府、鬱林州都是新打下來的地盤,改造舊政權、成立新部門、增加新職能,總要久久為功。

  不過,有幾件事卻是丹初所關注的,必須加緊推進。

  首先,便是大興教育。他在堵胤錫、楊畏知二人面前誇下海口,要普及公學,要興辦技校,要簡化漢字、實施拼音教學。

  事非經歷不知難,真到推動時,卻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阻力。一向在戰場上殺伐決斷的岑丹初,也深感有心無力。

  但教育為百年大計,欲興大業,必辦教育。千難萬難,丹初也要推動此事。

  「為了大興教育,我們特意在軍政府新設了學房,專管教育。現在,興學的章程拿出來沒有?」丹初問道,有些責備之意。

  俞厚基為左參政,主掌政務,對興學負有責任,答道:「章程還在細化,再有十天可以出來。」

  「十天?」丹初眉頭一皺,脫口而出地問道。

  俞厚基輕輕嘆了口氣,說道:「是的,還要十天。戶房要核算經費,吏房要統計教師,工房要統計館舍。學房制定章程,方有根據。」

  想想也是如此,這年頭計算要靠算盤,各地傳遞信息要靠驛馬。僅統計教師一項,各地公文往來,就要耗費大量時間。心急吃不上熱豆腐,更何況是興學這樣的大事?

  「經費怎麼樣?」丹初問道。

  「爵帥明察秋毫,大興教育,最難的有兩點。一是經費不夠,二是教師不夠。其他還有諸多問題,譬如教材,需要統一編纂,譬如簡化漢字、拼音教學,需要制定標準,組織教師培訓,等等,紛繁複雜,不能一蹴而就。」

  俞厚基擅長處理繁劇,尚且感到頭疼,換了他人只會更加難辦。他能這麼快就擬出章程,堪稱神速了。

  赤軍有六萬多人,再加上各級官吏、學校師生、邕寧公司、鹽業公司員工等,合計已逼近十萬。在赤軍治下,差不多十個百姓就要養活一個「公職人員」,負擔已經相當沉重。大興教育,還要增加開支,還要養活更多的教師。

  「這次出兵援粵,我會想辦法約束隊伍,節省軍費。興學的事不能耽擱,你有什麼想法,有什麼決斷不了的,先說說看。」

  丹初鼎力支持,俞厚基備受鼓舞,說道:「全面普及公學,普及簡化漢字、拼音,目前都是不現實的。受制於經費、教師的緊缺,軍政府只能著重開展幾項工作。

  「一曰擴建大學堂。永安大學、武備學堂為兩所僅有的大學堂,均需擴建。為普及興學,擬新建一所師範學堂,專門培訓教師。

  「二曰新建技學校。有幾項技藝很緊缺,需要設立專門的技學校。擬新建七所技學校,分別為軍械學校、農桑學校、醫護學校、冶金學校、水利學校、土木學校、法律學校。

  「三曰試點公學。擬試辦公學,先為赤軍、官吏、教師、工人等公職人員的兒童提供免費小學教育。待經費充裕,再全面推開。

  「四曰統一教材。制定拼音、簡化漢字標準,編纂統一的教材……」

  「思路清晰,切實可行。章程抓緊擬出來,第一時間呈給我。在我率軍開拔之前,必須敲定興學方案。」丹初贊道,總體感到滿意,提議道:

  「水師協駐地在八尺寨,與武備學堂相隔較遠,來往不便。將來若爭奪廣東,勢必要大興水師。現在,咱們沒實力也沒必要修造大船,先在八尺寨新建一所水師學堂,專門培養水師骨幹。」

  十年陸軍,百年海軍。赤軍雖有水師,卻只是一支很小的內江水師。廣東多海寇,戰船多用廣船,堅固高大,往來南洋,不容小覷。赤軍得未雨綢繆,先行培養水師人才。

  方以智提議道:「此次增援粵東,我軍不必死戰。爵帥勞苦經年,何不坐鎮南寧,拜一大將領兵出征?」

  丹初苦笑一下,說道:「此番作戰,只能派親兵協去。我是協統,又要與朝廷、東勛打交道。我若不去,誰還能擔當此任?」

  想一想,還真是如此。即便方以智是左參軍,名義上的赤軍二號人物,也根本不能擔此重任。他只好嘆道:「某甚慚愧,不能為爵帥分憂。」

  下一個議題,加強宣傳。

  丹初說道:「啟發民智需要教育,也需要宣傳。教育確實不好辦,宣傳卻容易得多。軍政府成立了宣房,頭一件事便是辦報。《中興報》是我親自命名,親自題辭的。自元月開始發行後,我還是不太滿意。

  「一是內容太少。每月朔望各出一期,一個月也就是兩期,一期一萬多字,講不了多少東西。從下個月開始,每月要出三期,初一、十一、二十一各出一期。

  「二是質量不佳。《中興報》的發行對象,是赤軍,是各級官吏,是縉紳,是讀書人,也是所有平民。每一期報紙,欄目要相對固定,有政論,有時事,有新聞,有文學,有知識,有趣事。

  「說教不能枯燥,免得引起讀者反感。語言要通俗易懂,活潑生動,讓識字的人都能看懂,讓不識字的人都能聽懂。可以向特定部門、特定人約稿,也不妨允許讀者投稿,經選用的,可以署其名字。工商業有什麼大事,可以登報,商品物價,可以登報,商人想在報紙上賺吆喝,也可以登報廣而告之……」

  眼下,信息閉塞,國人視野狹窄,見識短淺。因此,《中興報》一經問世,大受歡迎,加之價格便宜,往往一經發行,立即搶售一空。

  俞厚基問道:「南寧、潯州幾個縉紳,也有出錢辦報紙的想法。爵帥,我擔心他們混淆視聽,暫時沒有批准。」

  思想開放,社會才能活力,國家才能進步。丹初答道:「讓宣房訂個章程,允許民間辦報,但需經過批准,內容要符合公序良俗,不得與軍政府唱反調。否則,宣房可以隨時封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