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為國除奸

  第227章 為國除奸

  十一月,陳邦傅偽封秦王之事泄,朝野一片譁然。

  原來,赤軍占據南寧、橫州,威脅到陳邦傅的老巢潯州。為對抗赤軍,陳邦傅相繼聯絡忠貞營、大西軍,希望引為奧援。

  楊畏知出使肇慶,為孫可望請封秦王。永曆帝不許,僅封孫可望為「景國公」。

  岑丹初在昭平攔住楊畏知,聯絡堵胤錫,封孫可望為「平遼王」。後來,堵胤錫向永曆帝面陳此事,得到了永曆帝的認可。

  陳邦傅卻喪心病狂,夥同中軍胡執恭,利用空白敕書,封孫可望為「秦王」。胡執恭為使者,搶在楊畏知之前,把秦王敕印送到了昆明。

  陳邦傅、胡執恭二人為取媚孫可望,在秦王敕書上大做文章,文字肉麻,不倫不類,語曰:「朕率天下臣民以父師事王」、「崇之以監國」、「許之以九錫」、「推之以總理朝綱」、「總制天下文武將吏兵馬錢糧,專征四方,行大元帥事,公侯閣部以下皆稱臣,啟旨行事,不必關奏朝廷」……

  又用白銀鑄成「秦王之寶」,鍍以黃金,令胡執恭送至昆明。

  孫可望對胡執恭送來的敕書和「秦王之寶」極為滿意,親自郊迎使者,舉行了隆重儀式。

  史載,孫可望「肅然就臣禮,先五拜叩頭,舞蹈稱臣。受秦王封后,率其義兄弟三人並三軍士卒各呼萬歲後,又秦王升座受義兄弟三人並三軍士卒慶賀」。

  又令人把敕書謄黃,布告雲南各地,軍民「歡慶三天」。

  哪知不久之後,正使楊畏知等人回到昆明,帶來了封孫可望為「平遼王」的敕書和銀印。

  孫可望如夢出醒,始知秦王之封為假。楊畏知厲聲斥責胡執恭,胡執恭則爭辯說平遼王敕印也是假的,朝廷所封只是景國公。

  真是丟人丟到家了!秦王之事,雲南軍民人盡皆知。這時,朝廷又要降格孫可望為二字王,其尷尬可想而知。

  孫可望惱羞成怒,聲稱「為帝為王,吾所自致,何藉於彼?而屑屑更易,徒為人笑。」

  他把楊畏知、胡執恭投入監獄,給朝廷送去啟本,稱「於某日接敕封臣秦王,於某日接敕封臣平遼王,莫知所從」。

  不過,孫可望對朝廷還抱有希望,把兩份敕書抄送朝廷,表示秦王之封已成事實,無法改變,請朝廷真封秦王。

  不用說,朝廷又是一陣反對。首輔嚴起恆、戶部尚書吳貞毓、兵部侍郎楊鼎和等重臣皆明確反對真封。督師瞿式耜還自作聰明地上書朝廷,說胡執恭偽封只是個人行為,並非出自陳邦傅之意。

  為防範大西軍,朝廷大封貴州軍閥,「封黔鎮皮熊為匡國公,播鎮王祥為忠國公,防滇寇也」。

  ……

  消息傳至南寧,軍民群情激憤。陳邦傅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不僅沒能取媚孫可望,反而結下大怨。更嚴重的是,朝廷與大西軍的關係更加緊張,勢同水火。

  丹初早就想奪取潯州,如今師出有名,正是天賜良機。他立即上書朝廷,彈劾陳邦傅大逆不道,破壞大局,請纓討伐陳邦傅。

  不等朝廷回信,丹初就集結大軍,發布討賊檄文,以「為國除奸」為口號,起兵討伐。

  牛刀殺雞,丹初出動了水師標、親兵標、步兵第一標、輔兵標一萬多人馬,從橫州向東出擊,作主攻方向。步兵第三標從五屯所方向西進,為輔攻方向。

  十一月二十日,赤軍西路軍進入潯州府貴縣境內,逼近瓦塘渡。

  瓦塘渡顧名思義,是個渡口,也是個商埠,北依潯江,南依亞計山,甚是險要。陳軍以瓦塘渡為防禦前沿,在江上扎設巨筏,布置火炮,又在亞基山扎設四座營壘,防範赤軍東下。

  雖說赤軍有把握攻下瓦塘渡,但陳軍防禦嚴密,赤軍若不付出一番傷亡,並不能輕易攻下瓦塘渡。

  攻堅戰就是這樣,守方占據地利,更具優勢。

  赤軍還未開始進攻瓦塘渡,就有一夥山賊來投,原是貴縣的佃民,願意獻計破賊。

  情報局經過盤查,覺得可行,向丹初做了匯報。聯想到國內佃變四起,丹初來了興趣,下令傳見。

  「爵帥,小人原為貴縣佃民,因官逼民反,到亞計山落草為寇。今日特意來見爵帥,願獻以破賊之策。」

  山賊首領是個三十出頭的中年人,皮膚黝黑,說話不卑不亢,似乎來歷不凡。

  賜坐之後,丹初問道:「潯州沃野數百里,在廣西號稱富庶。怎麼,這裡的百姓也活不下去了嗎?」

  他並不刻意擺架子,卻自有一股威嚴,令來人不由得心生畏懼。

  「回爵帥,廣西連年戰亂,官府盤剝太重,就算莊稼豐收,老百姓還是吃不飽飯。」

  「嗯,」丹初並不詢問破敵之策,反而問道:「你是什麼時候落草的?」

  「前年三月。」

  前年三月,也就是永曆元年三月。

  那時,丹初還是個童子兵,隨焦璉救援桂林,在城外奪旗斬將,大出風頭。清軍剛剛進入廣西,各地佃變四起,明軍忙得焦頭爛額。幸虧焦璉在桂林取得大捷,陳邦傅在貴縣擊敗清軍,明軍才穩住陣腳。

  不難猜出,這人必在那時參加了佃變,或許還是個頭領。清軍敗退後,明軍捕殺佃變頭目,他不得不落草為寇。

  「你在那時,為什麼參與佃變?」

  這突如其來的一問,令他敬畏不已,以為丹初真的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丹初卻笑道:「沒關係,你如實說便是。我們赤軍立志為民謀利,與民親善,並不會為難你。」

  「當時小人以為,韃子來了,佃農的日子會好過些,於是大家都揭竿而起。」

  「非也,非也。」丹初說道:「韃子來了,百姓的日子只會更苦。」

  清軍南下時,各省民變四起,鄉村有佃變,城鎮則有奴變。皆是佃民、奴僕不堪壓迫,趁機反抗。尤其是江南、江西、閩浙等富庶省份,佃變、奴變更為嚴重。

  原以為,改朝換代後,佃民、奴僕們的生活會大為改善。但清軍入關之後竭力維護地主利益,得到了地主的支持,對各地佃變、奴變進行殘酷鎮壓。

  「赤軍著佃納糧,只徵收五成地租,且不附加任何瑤役。南寧、橫州的佃農皆能衣食無憂,潯州佃民亦熱切歡迎赤軍。我等亦願為爵帥效力,誅除陳邦傅這個奸賊。」

  赤軍的名聲已經傳播開來,潯州百姓也期望赤軍早日到來,改善他們的生活。丹初心中甚喜,說道:「甚好,甚好。且等我軍攻破潯州,定讓潯州百姓過上好日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