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鼓勵工商

  第139章 鼓勵工商

  次日,丹初召集縉紳議事。不少人參加了昨日的鄉飲,以為今日集議,必是為了讓縉紳捐建永安大學。

  地方州縣缺少財政自主權,為明朝一大弊政。州縣正稅主要是田賦,數量不多,大部分上繳朝廷,小部分提留地方,充作各級官吏的俸祿。地方州縣還要負擔治安、糧運、守河、修路、驛站等任務,只能僉派徭役,在徭費、贓贖銀上打主意。

  官員若要組織興辦儒學、興修水利等公共工程,經費無從著落,只能向下攤派,很容易落個盤剝鄉里、為政苛暴的名聲。明朝中後期起,官吏普遍不敢任事,得過且過,與此關係莫大。

  丹興辦大學是為善政,照舊例該向縉紳富戶攤派銀錢。昨日鄉飲酒禮上,賓主歡樂,縉紳紛紛表態支持昭永軍。

  這次辦大學,縉紳不能不出力。總兵府大堂內,二三十個縉紳提前趕到,已在討論大學經費的事。

  丹初才一露面,縉紳紛紛歸座。

  「諸位,久等了。」

  莫遜仕起身,代表縉紳說道:「大帥昨日提及辦學之事,我等剛才集議,認為此事應當速辦。老夫不才,願捐金五百金助學。其餘諸位各有捐獻,已合銀一千四百兩。」

  一千四百兩銀子不是個小數目,總兵府再補貼一下,永安大學的經費就有著落了。

  「甚好,甚好。大家踴躍捐資助學,此事當刻石記載,留傳後世。」丹初頓了下,繼續說道:「不過,我今日邀請大家,並非為了辦學,而是另有其事。」

  眾人面面相覷。長官召見紳衿,往往有難為之事,有難措之經費,需要紳衿大力支持。

  這年頭,武夫獨斷專行。岑丹初雖然年輕,卻甚是老練,辦事果決,往往不與下面通氣,就徑直下達文告。

  辦大學利州利民,紳衿們也有財力襄助其事。可著佃納糧令一下,大家收入銳減。若還有其他大事,還想讓大家捐金助銀,怕是做不到了。

  縉紳們紛紛把目光投向莫遜仕,希望他能說句公道話。莫氏傾力支持岑丹初,所費不下數萬金。可眼下,莫家也快被掏空了,這次捐學只能拿出五百兩白銀。

  莫遜仕沒有說話,靜待丹初發言。

  「我知道,大家都是永安州的縉紳,家裡本有不少良田。著佃納糧後,大家租賦收入銳減,這次興辦大學,又大加捐助,著實不易,其心可感。今日,我召集大家議事,不是想攤派錢糧,而是想幫大家增加銀錢收入。」

  還有這種好事?縉紳們不敢相信,都把目光投向岑丹初,卻見他一本正經,並不像在開玩笑。再看莫遜仕,亦是一臉驚愕,不知道丹初葫蘆里賣得什麼藥。

  左參軍俞厚基乃是丹初麾下第一助手。他的見識不及右參軍方以智,但理解力強,丹初有什麼想法,他很快就能理解通透,執行力也特別強,但凡是丹初交待下來的事情,俞厚基想方設法也要完成。

  此刻,俞厚基在一旁附和道:「大帥英明聰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既然說要幫助大家,決不會食言。」

  岑丹初身上有著不少傳說,邑民津津樂道,縉紳們自然知曉。不過,他們大多半信半疑。

  莫遜仕說道:「大帥有點石成金之術,我等致富有望矣。」

  丹初笑了笑,鄭重其事地說道:「點石成金倒不至於,但我確實想幫大家致富。我國自古以來重農抑商,商人居於士、農、工之後。縉紳家有餘財,多置辦良田,對經商不感興趣。久而久之,田地越來越集中,佃農越來越多,乃至流民四起,王朝崩潰。

  「我朝向不重視商稅,但也無形中促進了工商業的繁榮。隆慶開關以後,對外貿易突飛猛進。手工業、商業產值不少,尤其在江南,應當已逼近農業。永安僻居廣西內陸,附近亦不乏手工業,如金秀的鐵礦、五屯所的硝礦等。

  「今後,我將大力鼓勵大家投身工商業。大家在田租上喪失的收益,可在工商業上得到彌補。昭永軍也將收取商稅,補貼軍用,此為互利共贏之事。」

  明朝工商業很發達,長期貿易順差,從海外注入大量白銀。華夏本來銀礦不多,白銀反而成了事實上的流通貨幣。到了明朝中後期,沿海省份還出現了資本主義經濟萌芽,發展工商業的條件已經成熟。

  萬曆年間,神宗派中官到各地擔任礦使,受到地方紳衿的抑制,尤以江南東林黨抵制最烈。

  有明一代,朝廷未能從工商業中獲取稅賦,以至在後期捉襟見肘,只得在田賦上做文章,逼得流民四起,實為一大失誤。

  丹初鼓勵縉紳投身工商業,合情合理,若能舉措得當,確實為兩全其美之事。

  縉紳們仍有猶疑,嚅嚅不敢言語。莫遜仕自然得帶頭擁護丹初,便問道:「敢問大帥,工商稅定為多少?」

  「原則上定為值十抽一,個別情形另作規定。譬如菸酒,我們不提倡菸酒,菸酒稅將大於十分之一。再如食鹽,為民生所必需,鹽稅將小於十分之一。」

  「大帥亦允許私鹽行市嗎?」有個縉紳壯著膽子問道。

  歷朝歷代,鹽稅亦為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唐宋元三代,鹽稅占到財政總收入的一半以上,正所謂「天下之賦,鹽利居半」。南宋末年,鹽課甚至占到國庫收入的八成。

  明朝的財政體制存在重大弊端,但不重鹽稅,亦有鹽引這樣的創舉。到了明朝後期,明廷甚至公開下詔允許買賣私鹽。有明一代,老百姓不像前朝那樣為食鹽所苦,可謂一大善政。

  南明時,廣西人一般吃廣東的生鹽,價格較熟鹽便宜。但陳邦傅等軍閥看重鹽利,復使食鹽專賣專營,抬高了廣西食鹽的價格。

  「朝廷早有明令,允許私鹽買賣。慶國公貪嗜鹽利,抬高食鹽價格,廣西人苦之久矣。我們允許私鹽,且將降低鹽稅,管制鹽價,讓老百姓吃得起鹽,也讓商人有動力販賣食鹽。」

  鹽與米,堪稱兩大民生必需品。永安尚能自產稻米,鹽則只能借重於商人的轉運。在實力足夠壯大之前,丹初還不敢貿然實行食鹽專賣。

  在座縉紳大受鼓舞,都能私鹽買賣了,只見大帥鼓勵工商是誠心誠意的。

  「昭永軍在金秀投資了鐵器局,在五屯所投資了軍器局。鐵器局生產的火槍、鐵鍋,物美價廉,想必大家已有耳聞。諸位可以幫鐵器局打開銷路,哪怕要買鐵器局生產的精鐵,自己打造農具、鐵鍋,我們也歡迎。

  「另外,永安州出產絲綢、蜂蜜、藥材、茶葉,你們可以投資生產這些商品。也可以從外地輸入商品,賣給昭永軍、永安百姓,譬如桂西南土司地界出藤甲,交趾出產交趾弓……」

  投資土地,每年收租只有一成,上交官府卻高達四成。投資工商業,上交官府才一成,剩下的利潤都歸自己。這本帳,誰都會算。雖然投資工商業風險更大,但眼下這個環境,投資工商業顯然比投資土地划算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