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何去何從(第二更!求訂閱,求月票!)
兩軍扭打在一起,碰撞、廝殺,完全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
對於這些久經沙場的老兵而言,他們十分清楚戰鬥意味著什麼。
不是花拳繡腿擺一擺花架子,而是真刀真槍的幹仗。
活下來的人能夠享受一切榮耀,而死掉的人只能被割掉腦袋充作軍功。
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
袁宗第、郝搖旗、劉體純、劉興明、李來亨等人各顯神通,也把彼此之間的默契發揮到了極致。
這些當年從西北山溝溝里走出來的老弟兄,十分清楚對方心裡頭想的是什麼,總能夠在關鍵的時候出現在重要的位置實行補位。
而奧斯曼人也不甘示弱。
他們的戰鬥力極強,戰鬥欲望也不低。
換句話說是明軍的出現激發出了他們的戰鬥欲望。
畢竟近年來已經少有像明軍這樣強大戰鬥力的軍隊能夠讓他們提起興趣的了。
能夠和強手過招當然是很爽的,他們可以把自己的實力發揮到極致。
至於一旁的波斯軍隊,相較於這兩支軍隊而言就差了一些了。
不過他們也在盡其所能的幫助明軍分散奧斯曼人的注意力。
哪怕只是從側面襲擾也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
沒有人比波斯人更痛恨奧斯曼人的了。
這百餘年來雙方之間的爭鬥不斷,總體來說是波斯人處於下風。
他們可是高傲無比的波斯人啊,被如此凌辱如何能夠受得了?
此番正是報仇的絕好時機,他們自然不會放過。
奧斯曼人卻是十分沉著冷靜的應對。
畢竟總人數上他們並沒有明顯的劣勢,野戰也是他們最擅長最喜歡的方式。
他們有什麼理由去恐懼?
干就是了!
赫伊爾跟李定國毫無疑問是這場戰鬥絕對的主角。
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到戰場的局面。
李定國一直在戰鬥之中保持了一個習慣,那就是觀察。
往往他會騎馬在地勢較高的位置觀察不遠處發生的一切。
有道是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李定國這麼做也是為了讓自己更好的抽身而出,作出更合理的判斷。
這個習慣他已經保持了很久了,屢次幫助他在戰鬥中反敗為勝,最不濟也能夠突圍成功全身而退。
只是這一次李定國發現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在鄰近村莊殲滅少量奧斯曼軍隊讓明軍和李定國都產生了錯覺,認為奧斯曼人不堪一擊。
但在正面交手之後李定國才發現,奧斯曼人的戰鬥力遠遠比他想像中要強。
這個戰鬥力不光是體現在爆發力層面,在持續性和韌性方面奧斯曼人也展現出了絕對強大的統治力。
一場閃擊戰足足打成了拉鋸戰,這是李定國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的。
沒有人比他更清楚速戰速決的重要性。
本來聯軍的氣勢是極盛的,但如果遲遲不能打開局面,士兵們的心態就會發生微妙的變化。
雖然李定國不必擔心波斯軍隊反水,但拖下去對他們來說總歸是弊大於利的。
這是一個三方混戰,戰至中盤根本不可能抽身而出。
所有人都拼足了氣力想要克敵制勝。但命運的安排往往就是如此的詭異。
這一方剛剛占據了優勢那一邊又及時的把局面扳了回來。
你來我往,輪番占據優勢,誰也無法一拳把對手徹底打倒。
這令李定國十分無奈。
如果在開戰之前,明軍還可以通過投擲土手榴彈的方式給予奧斯曼人以沉痛的打擊。
可現在都已經是近身肉搏戰了,土手榴彈自然是不能再投擲了,不然傷到自己人怎麼辦?
李定國可不想做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情。
奧斯曼人的強勢之處在於很會合理利用戰場。
他們發現這一片區域鮮有植被覆蓋,幾乎沒有掩體,便從一開始把火炮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
而明軍和波斯軍隊顯然是輕敵了。
所以一開始並沒有用火炮轟射,只是在奧斯曼人動手後才回過神來進行反擊。
這一來一回大不相同,奧斯曼人神不知鬼不覺的在戰場之上占據了優勢。
李定國好恨,他一開始就應該把奧斯曼人當做最強大的對手對待的。
如果他把奧斯曼人當做八旗對待,也不會是現在這種焦灼的局面。
但是現在說這些顯然太晚了。
李定國的當務之急是趕快打開局面。
他仔細觀察了一番,發現奧斯曼人的右翼似乎薄弱一些,便對身旁的親兵吩咐道:「傳令下去,主攻奧斯曼人的右翼,給本王狠狠的打。」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與其處處打處處不開花,倒不如尋准一個地方狠狠的打,不把對手打殘不罷休。
人有的時候是需要一些決心的。
李定國很清楚繼續熬下去對明軍不是什麼好事情。
這個時候必須拿出決斷的勇氣了。
他是這支聯軍的統帥,這個時候如果連他都不能站出來主持局面的話,有誰能夠信賴呢?
親兵自然是領命照做。
隨後明軍吹響了號角。
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嗚.
一短兩長接一短,這意味著明軍要轉換進攻方向,從右翼進攻。
所有人眼神中都閃過一抹決絕的意味,是時候和奧斯曼人死磕了。
赫伊爾神情十分的嚴肅。
他第一時間就注意到了明軍的變化。
從中軍方向向右翼進行轉移,隨之發起了猛攻。
明軍的攻勢猶如潮水一般,一波連著一波,讓奧斯曼人很吃不消。
赫伊爾本人是很清楚明軍的用意的,明軍是想要先沖潰奧斯曼軍隊的兩翼,然後對中軍形成包夾之勢。
雖然奧斯曼人的中軍是最強大的,但只要兩翼崩了,便是神仙也難救。
赫伊爾現在面臨一個兩難的境地。
中軍正處於鏖戰之中,若是從中軍調軍隊去支援右翼,毫無疑問中軍的壓力會更大。
但若不這麼做,等到明軍拿下右翼,那個時候奧斯曼軍隊就會失去一切主動權,而中軍由於失去了兩翼的庇護,就會成為一塊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到底該何去何從,赫伊爾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作出決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