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處死吳三桂(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

  第578章 處死吳三桂(第一更!求訂閱,求月票!)

  吳三桂的這場鬧劇以這樣一種方式收場是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朱由榔同樣如此。

  當吳三桂和其心腹一起被押送到南京時意味著一切塵埃落定。

  朱由榔心中最後一塊石頭落地,北伐的最後一道障礙也被拔除。

  接下來朱由榔要考慮的便是如何更高效的北伐了。

  當然,處死吳三桂是必須要重點宣傳的事情。

  朝廷很早就放出消息要將吳三桂明正典刑,而且是凌遲。

  百姓們得到消息紛紛蜂擁而至,都想看一看這個為禍一方的大奸賊如何死的。

  吳三桂也是心如死灰任由擺布。

  行刑的這一天西市人潮洶湧,所有人都聚集在刑場附近圍觀。

  花甲耄耋之年的老人,總角之年的孩童。男人,女人不一而足。

  吳三桂實在是惡名昭彰,故而來觀刑的人數也遠超平常。

  劊子手自然也是對吳三桂十分鄙夷的,故而在行刑之前給吳三桂灌下了類似於麻沸散一樣的東西,吳三桂喝了這玩意痛感會降低,知覺會麻木,所以不會被痛死。

  這樣劊子手就可以盡情的發揮,最大程度給到吳三桂痛苦。

  和吳三桂犯下的那些罪行相比,這懲罰也不算什麼。

  凌遲理論上能割幾千刀,但具體能割多少還要看劊子手個人的技術。

  負責今天任務的劊子手經驗十分豐富,他先是用漁網罩在吳三桂身上,然後把漁網收緊,這樣吳三桂身上的肉就被自然而然的勒了出來。

  這種情況下,用小刀來割肉是再簡單不過的一件事情。

  吳三桂雖然已經喝了麻沸散,但真的動刑時還是痛的嗷嗷直叫。

  他平日裡養尊處優,何曾受過這種痛楚。

  若不是嘴裡還堵著一塊破布,這聲音還不知道會有多麼響亮。

  圍觀的百姓們直是覺得妙極了。

  「把這個狗漢奸千刀萬剮!」

  「不能讓他死的太痛快!多少人因為他而死,一定要讓他痛不欲生!」

  事實證明吳三桂的「人氣」一點也不比洪承疇差,完全壓過耿繼茂和尚可喜一頭。

  百姓們就跟打了雞血一樣歡呼著,一邊稱頌著天子英明,一邊念叨著大明萬歲。

  從大明收復江南之後,這片區域的百姓們日子確實好起來了。

  在滿清治下和在大明治下完全就是兩種不同的狀態。大明天子是完全把他們當人看待,而滿清則不然。

  這種心靈上的差異會讓百姓們對待生活態度都全然不同,現如今百姓們卻是越來越自信了。

  才割了一百多刀,吳三桂的腦袋別耷拉了下來,一副有氣無力的樣子。

  劊子手看的直皺眉。

  這個吳三桂也太弱了吧。

  照這樣下去,用不到一千刀吳三桂就得咽氣。

  這可不行!

  劊子手命人取來一盆涼水毫不猶豫的潑到了吳三桂的身上。

  吳三桂一個激靈,瞬間清醒了不少。

  劊子手這才滿意的拿起刀子走到吳三桂的身側,開始一刀刀的剜肉。

  吳三桂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只能閉著眼睛不去看。

  行刑的過程實在是太折磨人了,他真的後悔沒有在來南京的路上咬舌自盡。

  這輩子的很多畫面在他的腦海中不斷浮現,吳三桂風光過也落寞過。給滿清當過狗,也一怒之下割據自立過。

  事到如今也沒有什麼可說的,漸漸吳三桂的意識開始有些模糊,整個人又昏死了過去。

  接著又是一盆冷水澆來.

  如此往復了幾次,一千刀才終於割完。吳三桂也終於咽了氣。

  比起三千多刀的記錄這顯得不算什麼。但比起吳三桂自己的體質,這已經是極限了。

  劊子手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讓吳三桂吊著一口氣。

  行刑完畢之後百姓們歡呼雀躍,行刑官也得第一時間去入宮復命。

  處決吳三桂是天子十分關心的事情,必須第一時間回稟情況。

  這一年來接連處決了幾名大漢奸,其意義十分重大。

  不僅教化了百姓,還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震懾了那些想要與大明對著幹的勢力。

  三藩已平,那些在滿清和大明之間搖擺不定的小軍閥軍頭們心裡應該是已經有了計較,繼續冥頑不靈下去,下場就是吳三桂這樣的。

  朱由榔不是沒有給過他們機會,如果他們自己不選擇抓住,那結果肯定是被捉住處死。

  朱由榔得知吳三桂已經伏法後下旨命各個軍將準備按照原計劃北伐。

  只是李定國由於平定西南的緣故,改為攜主力就近從西川北上攻打漢中。

  夔東十三家維持不便繼續攻打河南。而鄭成功等部則是攻打山東的主力。

  三條線齊頭並進,朱由榔信心高漲。

  莫說三路皆捷了,只要一條線打爆了滿清,清軍都只有吃土的份。

  老實說朱由榔確實有些心裡發癢了。

  他又動了御駕親征的念頭。

  但臣子們一再勸阻,表示朝堂缺不了陛下,請陛下三思而後行。

  朱由榔又考慮到一碗水端不平的事情,畢竟他不管選擇從哪條線進攻,另外兩邊難免會有想法。

  所以他最終還是選擇留在南京。

  畢竟太子大病初癒,還沒徹底好利索。

  這種時候朱由榔把責任全部推給太子,讓他監國承擔責任確實不合適。

  處理國事看似簡單,但是真的做起來才知道其繁瑣繁重。

  太子已經做的足夠好了,只是還需要時間積累經驗。在這個過程中朱由榔肯定是要以身作則來指點一番的。

  揠苗助長這種事情他是絕對不會做的。

  值得欣慰的是在文安之退居二線後,張煌言站了出來。

  他成長和適應的速度很快,如今不僅兼著兵部尚書的職務,內閣的事宜也由其全部處理。

  他跟韓淼一個主內一個主外配合的天衣無縫,也免除了朱由榔許多的煩惱。

  有這樣一個左膀右臂在,朱由榔不會每日批閱奏疏到半夜。

  二人會事先把重要的奏疏理出來交給天子御覽,至於一般的他們會票擬批紅好。

  對二人朱由榔是充分信任,只偶爾抽出幾份看看。

  司禮監和內閣相互制約,這個制度還是很完善的。

  朱由榔要做的就是適當的時候出來調和一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