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忠烈祠與希望
大明天子御駕親征大破虜賊,斬首無數。
這對大明軍民來說無疑是一件極為鼓舞鬥志的事情。
畢竟野戰中明軍已經很久沒有取勝對手了,這次天子親征破陣證明清軍野戰並非是不可戰勝的。
封賞有功將士這種常規操作自然不必多說,朱由榔還決定建立一座忠烈祠,凡是為大明戰死的將士都可以進入忠烈祠,供奉牌位。
他的想法一經提出立刻引起了朝中群臣激烈的爭執。
朱由榔發現爭執的關鍵還是在于思想的差異性。
朱由榔的靈魂來自後世,在他眼中生命自然是平等的。
無論王侯將相還是販夫走卒,都是一個人,那麼就應該享受到一個人應有的權利。
保家衛國,英勇捐軀的將士們難道不應該受到人們的尊敬和供奉嗎?
如此一個簡單的道理偏偏群臣就是不明白。
兵部和工部的人提出,或許可以參照貞觀時期修建凌煙閣,將有功之臣排位,但是供奉每一位英烈的牌位就有些誇張了。
這讓朱由榔好不氣惱。
受到時代的限制,有些事情無法真正推行。
但修建忠烈祠給普通陣亡士兵供奉牌位這種事情絕對在他的能力範圍之內。
換言之,這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想不想。
或許在這些尚書侍郎,部堂大員的眼中他們就是高人一等的吧?
仔細思忖一番,朱由榔決定不予讓步。
大明有著各種各樣的頑疾,有的是制度上的,有的是人心所致。
如果他都沒有決心修建一座忠烈祠,給陣亡的將士們應有的尊重,以後還怎麼改革,怎麼中興大明?
身為君王,該堅持的事情一定要堅持。
朱由榔下旨通過內閣再一次明確向群臣表明態度,這讓百官們感到十分驚訝。
高高在上的天子竟然真的關注底層的螻蟻?
他們平日裡也會提什麼君上當愛民如子,但那不過是嘴上說說,有誰真的相信?
而現在看來陛下竟然要來真的?
弄清楚皇帝的真實想法事情就好辦許多了。
這又不是什麼關乎文官集團切身利益的事情,他們沒必要跟皇帝對著幹。
相互通過氣之後,很快文官集團內部就達成了一致意見,贊同聖天子的意見,準備修建忠烈祠。
修祠是工部的事情,還牽扯到兵部、戶部,兵部需要提供名單,戶部則負責撥錢。
朱由榔命各部商談後三日內拿出具體章程,十日內修建完畢。
這並非是他一時腦子發熱做出的決定,而是從長遠計。
他要培養的就是將士們一種當兵的榮譽感,讓他們清楚朝廷和天子不會忘記他們做出的貢獻,大明的百姓亦不會忘記。
經此一役後,清軍短時間內是不會再來攻打了。這給明軍爭取了寶貴的時間休整。
朱由榔現在面臨兩個棘手的問題。
其一是編練新軍,其二是普魯士槍炮彈藥補充。
編練新軍的話雖然已經開始進行,但從實際效果來看並不是十分理想。
這個時代兵員素質還是有些差,吃不飽穿不暖,面黃肌瘦。
這還是青壯男子,女人小孩就更慘了。
朱由榔給新軍士兵們開出的條件是戰兵每月一兩銀子,輔兵半兩。
這個條件乍一看並不太突出,也就是和清軍軍餉差不多。
但在貧窮的雲貴之地,這個條件已經是十分豐厚了。
即便一個人一兩,人數多了也是一筆不小的花銷。
朱由榔覺得自己負擔的極限是一萬人。這樣一年也有十萬多兩的支出。
只靠國庫和內帑是肯定不夠的,朱由榔還得另想辦法。
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搶,搶誰?自然是搶清軍的。
畢竟雲貴的豪商巨賈不多,便是朱由榔想搶也找不到肥豬啊。
搶普通百姓就更不靠譜了,看看崇禎年間不斷加稅的下場吧,稅都加到了窮人頭上,結果就是揭竿而起天下動盪。
思來想去只能搶清軍的了,沒有錢沒有糧,盯著清軍搶就好!
對於這支軍隊的架構朱由榔也想的很清楚。
這支軍隊直屬於他,相當於當初的京師三大營。
錦衣衛雖然也直接對皇帝負責,但屬於是花架子,上陣殺敵是不可能的。
朱由榔必須培養一支信得過的心腹軍隊。
這個代價便是再大也必須付出。
至於槍炮彈藥短缺的問題則有些棘手了。
朱由榔帶來的槍炮中,火炮類的消耗極大,幾乎一多半的彈藥已經使用完畢。
槍枝類的情況好一些,但也禁不住一直用啊。
坐吃山空這種事情朱由榔是不會做的,必須及早思考對策。
朱由榔的想法是趁著還有彈藥命匠人仿製。
這個難度固然是有,但比直接仿製槍炮難度還是要小的多的。
大明實行匠戶制,手藝都是子子孫孫傳下來的。
專業性是不用懷疑的,唯一的問題是需要一個適應過程。
但即便將來彈藥供應充足,槍炮數量有限也是個極大的制約因素。
如今朱由榔只有幾百杆滑膛燧發槍,幾百杆德萊塞步槍,幾十門各式野戰、重炮。
這些數量勉強夠配備新軍,要想全軍配備,一是需要大量銀子,二是要解決工藝難題。
銀子的話恐怕靠搶清軍是不夠的,得等將來打下湖廣、江南有了大量賦稅來源才可能。
至於工藝
朱由榔知道德萊塞針槍的關鍵是底火,這個製作難度極大,其他的倒還好。
至於克虜伯早期線膛炮,是可以點火繩的,利用傳火孔里裝拉發管
這些光靠大明本地匠人想要完全仿製頗是有些難度,但有了樣本將來若是能和澳門的佛朗機人商討一下說不定能搞出個仿製品來。
說來說去眼下最重要的還是在立足之餘儘可能的擴大地盤,提高收入建軍強軍啊。
這麼看來,雖然明軍剛剛獲得一場大勝,形勢還是十分危急。
而清廷方面要做的就是各種封鎖,爭取利用經濟優勢拖死明軍。
洪承疇一直奉行的策略不就是步步緊逼,逐漸壓縮明軍空間嗎?
如何衝出去,選擇哪個地方作為突破點是朱由榔首要考慮的問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