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陽公主,原名李月貌(這個名字就很……),長孫皇后嫡次女,唐高宗李治的大妹。李治出生於貞觀二年的六月十五,由此推算,城陽公主應該出生於貞觀三年底,或貞觀四年初。
在這兩年,大唐覆滅東突厥,洗刷了「渭水之盟」帶來的恥辱,更使得頡利可汗成功轉職為「長安舞王」。在這舉國同慶的日子裡,嫡次女的降生,對於李世民而言,無疑是喜上添喜之事。
這個時候,長孫皇后的身體還算健康,除了執掌後宮外,還能親自撫養自己的子女。長女長樂公主李麗質,這時候已經十歲。對於這個時隔十年才誕下的次女,李世民夫婦應該是極為疼愛的。
後來的歷史也證明了,城陽的一生,除了第一段婚姻有少許波折之外,父母愛護,兄長疼愛,夫妻恩愛有加,並能患難與共,風雨同舟,可以說是極為完滿了。
有這樣完美的人生,城陽的性格,應該是極為明媚而張揚的,跟文靜、社恐這些詞,沾不上邊。
在古代的皇家,涉及巫蠱之事,按律那是要殺頭的,但城陽就敢。而且在她的皇帝哥哥赤裸裸的偏袒她,沒責罰也沒指責,只是將責任推到了她丈夫的頭上,將她丈夫一個人貶出京城時,她敢硬頂著皇帝的旨意,執意要隨夫出京赴任。皇帝也不得不妥協退讓。
由此可見,城陽性格之剛烈。因此,作者設定城陽的性格,是外向的社牛,大咧咧的小老虎。
而晉陽公主李明達,這是個真正的小可憐。當然,最可憐的嫡女,應該是小可憐小透明新城公主。但這個小公主與本書關係不大,略過。
晉陽公主生於貞觀七年,也就是在這一年裡,唐皇李世民病重,前後近一年都無法痊癒。夫妻情深的長孫皇后,悉心照料丈夫,晝夜不離其左右。甚至於,長孫皇后還隨身攜帶著一包毒藥,決心萬一丈夫有個三長兩短,她也絕不獨活。
大概也是因為長孫皇后這一年身體的勞累,和心情的抑鬱,導致晉陽公主李明達先天不足,出生時便險些夭折。
唐皇夫婦為這個體弱多病的女兒取了「兕子」作為小名。兕,是山海經中兇猛壯碩的小獨角犀牛。他們希望愛女能像兕一樣,遠離一切不測和疾病,健康成長。同時,將大唐的龍興之地,晉陽,作為小公主的封號。希望晉陽的龍氣,能夠鎮壓住病魔的侵襲。這些,都是父母對於愛女的祝願。
可是,就是在晉陽小公主出生的這一年,長孫皇后的身體,開始迅速變差。貞觀八年夏,長孫皇后身染重疾,數次病危。
剛康復不久,貞觀九年,長孫皇后生母和公公李淵先後去世。心理的哀慟和雙重孝期的折磨,皇后的身體再一次病倒,並迅速惡化,藥石無救。貞觀十年六月,長孫皇后病逝。
在大唐,皇帝的皇子公主們,在幼小之時,是由生母親自撫養的。但晉陽小公主還未滿周歲,皇后便重病臥床。為了方便皇后養病,晉陽小公主便搬離皇后的寢宮立政殿,由奶娘和侍女照顧。
現代的史料,無法查到晉陽小公主多久才能見到母親一次,但想來是不會多的。一直到三歲時長孫皇后逝世,李世民才下令讓晉陽小公主和晉王李治搬回立政殿,由他親自撫養。
史料記載,晉陽小公主五歲時,看到其他的弟弟妹妹有母親照顧,才明白自己的母親已永遠不在了。於是常在母親居住過的宮殿痛哭。小姑娘愛哭,每次李世民和李治外出,她都眼淚汪汪依依不捨地把他們送到宮門外。大概,她是真的想要人陪伴吧。
晉陽小公主七歲時,相依為命的兄長晉王李治出宮開府,成親,小公主之後便一人居住於太極宮立政殿內。李世民是個勤政的好皇帝,能陪女兒的時間極少。大概,是在這樣孤獨的環境裡,小姑娘思念母親和父親,並以臨摹父親的書法作為寄託。到後來,居然絕大部分人都分不出,哪些是李世民寫的,哪些是晉陽小公主寫的了。
晉陽小公主還學會了察言觀色。她會在在李世民發怒的時候,緩和氣氛,舒緩李世民的情緒,同時為大臣們辯解。雖然,史書稱讚她是聰慧溫婉,但對於一個十歲不到的小女孩,早熟成這樣,真的太過於沉重了。
晉陽小公主不到十歲,開始斷斷續續的生病。在十一歲不到十二歲時,這位小精靈,終於擺脫了病魔的折磨,離開了。
作者設定的晉陽小公主,是先天不足,較為瘦弱的小女孩,在不熟悉的人面前較為社恐怯弱。但熟悉了,她比任何人都更為熱情和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