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死木蟲潮,就已經讓禺中大軍束手無策了。
又突然出現一支規模上百倍的死木蟲潮,這都不能算是雪上加霜,而是落井下石了。
如果白玉琦不加以干涉,幾乎可以肯定這支數十萬戰力的禺中大軍死定了!
要不是一直以來,儘可能收服敵方戰力為己所用的習慣,白玉琦對禺中大軍的下場其實並不關心。
甚至樂得看到他們多吃點虧,畢竟不到山窮水盡的絕境,禺中國也不可能那麼輕易的投降。
但是當隊伍靠近了一些,隱隱綽綽的看到禺中大軍防守的陣地,居然是一座巨大的雄偉山城後。
白玉琦不由得一愣,當即反應過來這裡居然是禺中國的國都,禺山王城!
剛剛的那一次空間轉移,居然重新將他們轉移到了霧區邊緣?
要知道白玉琦他們進入霧區之後,可是一直在朝霧區深處行進,就是為了找到理論上位於霧區核心地帶的位面裂隙。
以他們的行進速度不說日行千里,每天跑出個幾百里一點問題都沒有。
雖然在霧區之中兜兜轉轉繞了些路,可是有禺中獬將他們隨身攜帶的那種,長的像拖拉機搖把的「指路棒」,好歹也能大致上分辨出前進方向。
所以這些天下來,怎麼也往霧區內部行進了幾千公里,無限接近於核心地帶。
可是沒想到一次空間變換,居然再度將他們轉移回了霧區邊緣,前面十幾天時間的努力平白浪費了。
這也不知道該說收攏起來的這十幾萬禺中戰力運氣好,還是該說白玉琦他們運氣不好。
這十幾萬禺中戰力被困在霧區之中長的有半年之久,短的也有好幾個月了,死活都走不出來。
可白玉琦他們想要進入霧區深處,花了十幾天卻又被送回了霧區邊緣,頓時感覺自己是不是被死位面意識給針對了。
不過考慮到死位面意識,應該還不至於具有操控空間和位面迷霧的能力,不然早就調集整個霧區之中的死木蟲潮,圍剿他們這支攪屎棍一樣到處搗亂的隊伍了,所以只能怪自己臉太黑了。
白玉琦他們進入霧區之前,可是偵查過禺山王城附近環境的。
雖然已經被位面迷霧籠罩了一小半,但禺山王城核心處的王宮卻還在禺中大軍的保護之下。
禺山王城對禺中國來說,可能具有十分重要的象徵意義,所以即便已經被位面迷霧波及,城民也已經被遷徙了出去,留下一座空城卻依然被重兵把守著不肯放棄。
可是沒想到白玉琦他們這才進入了霧區十幾天,整個禺山王城就已經完全淪陷了……準確的說,應該是禺山王城周邊全部淪陷了!
擴散的位面迷霧將整個禺山山脈都包裹了進去,並向更遠處繼續擴散。
但是禺山王城本身,卻在一層黃光屏障的保護下苟延殘喘的繼續堅持著,這顯然是禺山王城裡的鎮城重器在起著作用。
各級重器其實都具有這種庇護功能,只不過跟西雲帝國所具有的城防級暗晶護盾,是通過消耗暗物質結晶能量來形成防禦不一樣。
大荒的重器具有一定的信仰之力,一座城市的人口越多、人氣越旺,城民對統治者越信服,鎮城重器的威能也就越大,有那麼一點「民心所向,勝之所往」的意思。
禺山王城作為足以容納上千萬人口的國都,本來就是禺中國首屈一指的重城。
鎮城重器積累的信仰之力自然也就十分龐大,以至於即便被位面迷霧所籠罩,也能憑藉信仰光罩將位面侵蝕隔絕在外。
不過,因為城民全部跟隨禺中王室遷徙離開了的原因,鎮城重器的信仰之力大幅度衰減。
以至於即便駐紮進了大批的禺中戰力,信仰光罩也依然顯得暗淡脆弱了許多,看上去搖搖欲墜隨時有可能破滅。
籠罩的範圍也大幅度縮小,無法再將整個王城覆蓋進去,而只能放棄了外圍地區,儘可能縮小防護面積保護重要區域。
所以白玉琦他們所看到的戰場,實際上就是禺中大軍依借禺山王城的建築架構起來的防線。
最外圍的城牆和民居,已經在之前的戰鬥中被打的稀爛,只留下了一片屍橫遍野的殘埂斷壁。
禺中大軍已經全員退守到了第二道城牆之後,利用第一道城牆和第二道城牆之間的建築廢墟,阻礙死木蟲潮的狂涌之勢,與它們展開了巷戰。
白玉琦觀察了一下,大概也猜到了禺山王城為什麼在他們進入霧區後的短短十幾天時間裡,就徹底淪陷了的原因……
估計是因為他們在霧區內折騰的太狠,再加上消滅的死木蟲蘊含的位面本源又都被他給吞噬。
死位面意識被他們薅羊毛薅的有點虛,不得不加強了對霧區周邊地區的吞噬,而禺山王城之中又駐紮了這麼多氣血旺盛的禺中戰力。
人也是位面物質的一部分,旺盛的生命力和澎湃的氣血更是精華之中的精華。
這對吞噬位面物質的死木蟲來說,禺山王城簡直就像是黑暗之中的明燈,那還不像聞到了臭味的蒼蠅一樣聚攏而來?
只不過受到禺山王城的信仰光罩所阻礙,以及禺中大軍的拼死抵抗。
死木蟲潮這才不得不繞過禺山王城,先吞噬周邊地帶的位面物質來補充消耗。
以便於衍生出更多的死木蟲來用於進攻,結果就導致禺山王城被位面迷霧給包裹了進去。
對此,白玉琦只能表示同情,但這鍋他肯定是不背的。
不過既然都到這了,再扭頭回去好像也不對,不然這些天收攏起來的禺中戰力,也不可能繼續跟著他了。
根本就不需要他們指揮了,發現自己居然到了禺山王城附近後,十幾萬禺中戰力像打了雞血一樣亢奮了起來。
挾裹著白玉琦和數百龍裔弟子就向禺山王城沖了過去,而禺山王城的信仰光罩之中也衝出了一支大軍,向他們前進的方向衝殺,顯然是打算過來接應這支「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