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村民們的工作

  第119章 村民們的工作

  屋子外的小騷動,根本不入屋內眾人的眼裡。林也申明了自身此行的目的,既不是要找實驗材料,把整個村子的人給獻祭之類的;也不是要什麼召喚惡魔的儀式。他此行,就為了那滿山滿谷,無人問津的果實。

  當然,林也不是只要一棵樹、兩棵樹的產量。假如只要這麼一點,他跟兩個小徒弟自己動手就好,反正這片樹林也是無主之物,這群村民也只能幹瞪眼,不敢對帶著兩頭身型巨大魔獸的魔法師做些什麼。

  不過林希望儘可能大量的摘取,並處理,那就需要人手幫忙,也需要地方來作業。有什麼比住在這處山中,在農閒時期煩惱過冬糧食的山民,還要更方便的人手。

  要求很簡單,按照林的處理流程,將果實的果肉和果皮剝離,最終只留下裡頭的種子。按照最終成品的種子重量,林付出相對應的酬勞。

  當他抖著一個錢袋,發出清脆的聲響吸引眾人的目光。再隨興地將錢袋攤放在桌上,露出了裡頭黃澄澄的顏色,就再也沒有人質疑林的信用,只問要做什麼。

  林先從錢袋中挑出了5枚金幣,推到了老者面前,說:「這是我先給你們的訂金,大概就是我們約定價格,XXV(25)桶生豆的數量。我預計會停留一到兩個月。假如這段時間,豆子的產出不到XXV桶的話,我也不會要你們還我剩下的錢。但假如產量遠大於XXV這個數量,我當然會就約定的金額,支付你們該得的酬勞。」

  因為這個世界還沒有很好的麻袋工藝,所以保存方式林乾脆選擇了木桶。就透氣、防潮、保鮮、防蛀、防蟲等效果上,木桶可是優於麻布袋。缺點也很明顯,就是重。不過重量對魔法師來說,那算是事?所以林就不考慮了。

  約定的一個木桶,要裝滿XXX旬,也就是三十公斤重量的生豆。每五個木桶,林就支付I基爾(1金)的代價;而I基爾可以買來四口之家半年份的粗糧。也就是說,林預先支付的V基爾(5金),已經足夠這個村子的所有人,渡過一個月的冬天還有富餘。配合他們原本的存糧,再省吃儉用一點,這個冬天已經不用煩惱了。

  沒有錯,對於經濟規模還處於原始狀態,大多數底層的老百姓,既沒有什麼消費力,其實也沒什麼消費需求的狀況下,基爾,也就是金幣的購買力是很強大的。

  至於組織和管理人手的方式,林則是認準了眼前的老者,作為其與村民溝通的窗口。包含吩咐工作,收取酬勞後再分配給眾人。當然,有任何意見,都可以透過老者來和他溝通。而不是親自組織起願意替自己工作的村民。

  這麼做,公平嗎?

  只能說,不盡然。

  至少在林這個僱主,不介入太深的狀況下,很難去避免老者以權謀私之類的行為,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公平性可言。

  可是這樣做有幾個好處。最直接的一點就是,自己身上只有金幣,沒有價值更小的錢幣,也就難以按照每個人勞動的付出,給予對應的酬勞。既然如此,集中交給一個人,再由他去用其他種方式,合理地支付每個人勞動的成果,這對林而言省事很多。

  第二點,林對這個村子裡的人,完全不熟。要用僱工的型態去管理每一個人,先不說這會耗費多少精力,對方會不會信任自己?每個人的積極性有多高?誰適合做什麼?這些事情林都不清楚,自然不用提什麼工作效率了。

  這樣的話,不如採用包工的形式。林只對一個人負責,而這個人統籌其他雜事。而最好的人選,當然就是第一個敢於和自己接觸的老者,也是唯一一個收下了自己表達善意禮物──就是最初的那枚金幣,──的人。

  這樣的人,只要林不是要求太過分的事情,就立場上,老者會隱隱站在林這一邊。因為他會明白,自己的權力是源自於林所給出的金錢。所以不想要失去狐假虎威的機會,就只能巴結一點了。

  再者,這也只是第一回交易。當他們可以確實地用付出的勞動,得到回報的時候,再跟他們商量如何有規模,有計劃地去種植咖啡樹,並且完善之後的處理流程,然後交付到住在五聯城的自己手上。

  這些話,要在他們嘗到第一次甜頭後,再來說會比較有用。假如是現在就提出這樣的要求,做出自己認為是百分之百的規劃,那跟畫了張大餅,擺在他們眼前有什麼不一樣。沒有建立起初步的信任,後續的計劃和想法都是空談。自己也不是此地的領主,沒有權力命令任何人。

  不過這些考慮,似乎都不曾在這些山民的心中存在過。他們只是簡單地認為,這麼做是有好處還是壞處。是好處就做,是壞處就拒絕,他們生活的態度就是這麼簡單。

  所以在林的吩咐下,全村近百人,包括老人、小孩都動了起來。也許一些老弱不適合太過粗重的工作,但採收果實這一項,卻沒有什麼年齡的限制。只要有手有腳,頂多就是來回多走幾趟路,把自己籮筐里的果實集中起來而已。

  就算腳真的不便利,也能擔任第二步驟,選豆的任務。這邊主要是挑出雜質,如小石子之類的,以及汰除明顯的劣質豆。

  第三步開始,就有些粗重了。首先就是要挖一個水池,而小村旁有一條山澗,自更高處的山,源源不絕地流下,剛好可以引水入池。接著就是把所有咖啡果實丟到水中,成熟飽滿的果實會沉入水槽底部,未成熟或有殘缺的會浮上水面。

  第四步開始就有分歧。有一半的果實,會鋪在村子裡的曝曬場上,進行日曬乾燥。每日要翻動,讓果實均勻風乾。夜晚則要覆蓋,以避免受潮。曝曬時間,約需要兩周到四周。這就是咖啡生豆處理上,所謂的日曬法。

  另一種當然就是水洗法了。它需要大致地去除果皮與果肉,再將附著黏膜的咖啡種子放進發酵水槽中,大概一天到一天半的時間,那層果膠黏膜就會變得很好清洗。這時再用大量的水去清除那層黏膜與殘餘的果肉。

  日曬法的第五步驟,是去除已經干硬的外層,和脫掉種子外的一層殼。如此一來,就算是完成了。

  而水洗法第五步,則是再把咖啡豆曝曬乾燥,大約一到三周的時間。最後脫殼,就完成了所有步驟。

  兩者間,風味當然有所不同。林沒有喝過,自然不知道迷地的咖啡適合哪種方式。至於日曬法和水洗法,需要的時間則是差不多的。硬要說差別,就在於水洗法需要大量的清水,所以一些水資源不足的地方,是難以進行的。

  工作的開展,算是相當順利。畢竟是土地里的事情,對這群人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了。

  而各種規畫,包括曝曬場、處理廠、發酵水槽、清洗池等等,也都在村中壯丁的包辦下,逐一形成。

  間中,林除了出張嘴指導之外,他就沒有再提供其他協助了。不管怎麼說,他都算僱主。這又不是打仗,得要靠身先士卒來提振士氣。管太多或做太多,都不見得能討好其他人,反而徒增他人壓力。

  而且就熟練程度上來說,自己肯定不如這些操持農事一輩子的人,所以就別添亂了。

  整片山林,咖啡樹只是其中一種,且是占比較大的樹種。因為是野生植物,並沒有經過規劃與照料,咖啡果實的產量肯定不如地球的咖啡莊園。但林大略推算了一下,這片山林大致能有三千六百桶上下的咖啡產量。

  不過那是地球用上機器輔助生產的推論數據。考慮到有些山體的部分不利於採收,這裡的村民除了是純人工之外,也是第一次做這樣的工作,過程中不見得會有多順利。所以這個產量還要打個折扣。

  接下來的一個月,在作業的過程中,因為只有林知道完整的處理流程,也只有他知道最後要得到什麼樣的東西。儘管他沒有時刻盯著眾人的工作情形,還是在老者的邀請下,確認每一個步驟是否合宜。

  很多機器設備,迷地世界沒有,所以只能想一些替代的方法。林在提要求的時候,也沒有硬性要眾人按照他所說的方法。反而是提出了一些可能可行的方案,來和眾人討論。當然有人能夠提出更好的方案,也實際在眾人使用後得到認同,林也不吝惜獎賞。

  一次就是一枚金幣的賞格,很好地刺激了村民們的積極性。異想天開的意見不是沒有,但林並沒有提供任何協助,而是要提意見的人自己去做。

  以他們一般人的能力,能夠完成的工作,並且得到眾人的認同,這樣的工藝才是他需要的。要是什麼事情都要法爺們出手,且是用魔法來解決,那不是代表每一年自己都得來,或者是聘請其他魔法師來來協助,才能完成咖啡豆的採收與處理?這就有點本末倒置了。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迷地版的果肉分離機,還有脫殼機應際而生。雖然很簡陋,但比起用人工處理如此大量的咖啡果實,已經是數倍效率的提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