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兵科給事中,自然也就是當事人。閱讀
顯然孫三傑的奏章可信度遠比鍵盤俠們要高的多。
也就是說,廣寧、大凌、右屯三地築城的實際情況是什麼呢?
崇禎旨准,周延儒授意,梁廷棟主之,孫承宗無奈,丘禾嘉執行,祖大壽、何可綱督責。
值得一提的是,祖大壽也是被脅迫的之一。
己巳之變後,有個細節。
回到遼東的祖大壽,從不敢孤身離開軍營。
他怕什麼呢?
他怕離開保護,讓朝廷抓去問罪。
而當時在遼東,誰會這麼幹呢?
自然是遼東巡撫丘禾嘉。
丘禾嘉此人,屬於崇禎信臣,上位速度極快。
崇禎元年時,他還僅僅是個兵部主事。
到了己巳之變,他擔任馬世龍的監軍,因為有功,進入了崇禎的視野。
凱旋之日,崇禎還給他賜了一塊金匾。
【帝依長城】
好傢夥,這一下丘禾嘉就進入了仕途的快車道,一躍成為了位高權重的遼東巡撫。
可實際上,這種提拔其實負面影響很大。
說好聽點,叫做簡拔於微末、受命於亂軍之際。
怎麼樣,是不是很有諸葛亮《出師表》的味道?
估計崇禎很喜歡《出師表》,所以對待臣子的態度上很喜歡這麼幹。
從袁崇煥開始,梁廷棟、丘禾嘉、楊嗣昌等等等等,都屬於超擢之列。
可這種行為換個角度去解釋,那就是媚上弄臣。
尤其要命的是,丘禾嘉僅僅是舉人出身,連進士都不是。
整個大明,以舉人而官至巡撫者,只有隆慶朝的海瑞、萬曆朝的張守中、艾穆。
丘禾嘉也知道自己出身不正,為了維繫權柄,自然只能一心遵從崇禎的旨意行事。
修築大凌城的決議下達後,他就威逼著祖大壽去做這件事。
祖大壽當然知道修築大凌城十分危險,打從心眼裡就不想去。
沒奈何之前己巳之變中,他已經有了把柄落在朝廷手裡。這個時候再違抗命令,那就等於是公開造反。
他又不想投降後金,只好趕鴨子上架,帶兵前出大凌城。
不過他也對丘禾嘉懷恨在心,與之互相攻訐。
丘禾嘉彈劾祖大壽延誤軍機,祖大壽疏奏丘禾嘉貪贓枉法。
文武不和,這本就是取亂之道。
孫承宗看在眼裡,知道這樣下去要出問題,於是秘密上奏,要求將丘禾嘉調走。
本來朝廷是同意了的,準備讓丘禾嘉去南京任太僕寺卿。
可是旋即取消了這個決定,同時兵部還傳檄過來,催促甚急。
兵部尚書是梁廷棟,這說明,崇禎否決了孫承宗的意見。
從另一件事上可以佐證這件事。
同一時間,崇禎下詔,加孫承宗太子太傅兼食尚書奉,還蔭其子為尚寶司丞,賚蟒服、銀幣、羊酒等。
結果孫承宗不受。
老頭當然看的出來,這是崇禎在和稀泥呢。
軍國大事,危在旦夕,可帝王卻還在耍權謀手段,孫承宗已經意識到了危機。
奈何在大明朝,沒有皇帝支持,他再如何心急如焚也無可奈何。
雖然現在剛臨近五月,許多事情還沒有發生,祖大壽更沒有動身去修築大凌城。
但通過情報,左夢庚已經察覺到了危機。
「君臣昏聵至斯,視軍國大事於兒戲也。可憐孫閣老,要背負千古罵名了。」
李邦華看過情報,怒不可遏,更對老戰友的遭遇十分同情。
劉宗周不懂軍事,問道:「中恆,一旦大凌城修築,遼東便會有戰事嗎?」
左夢庚直言相告。
「不但會有戰事,還將大打特打。黃台吉絕對不會坐視大凌城修築好的。」
黃宗羲知道更多的軍情,立刻道:「遼東戰事一起,必要從關內調兵。可縱觀朝廷部署,可調兵之處少之又少。弄不好,會找到咱們頭上。」
左夢庚比他更加堅定。
「不是咱們,就是宋偉。」
如今還有機動兵力的,就剩下山東了。
上次宋偉冒進,被慕容財打了一個全軍覆沒。可朝廷不容山東有失,同時也是為了制衡左夢庚,又令宋偉重新組建了軍隊。
這一次是足足五千人的車營,火器配比非常高。
到時遼東打起來,朝廷一定會從山東調兵。
「遼東那個爛泥潭,咱們絕對不能去。」
李邦華的說法,代表了大家的意見。
這一次和己巳之變不同。
京畿好歹離山東不遠,而且周圍是明廷統治中心,當時的後營有足夠的轉圜空間。而且不顯山、不露水,並不引人注意。
可這一次要是被派到遼東去,將避無可避,直面後金主力。甭管輸贏,對新軍都是重大損失。
最最重要的是,這一仗不論結果如何,對新軍都沒有任何好處。
沒有人知道,左夢庚其實比他們知道的更多。
在大家都想著如何避免去遼東的時候,左夢庚的目光卻看向了登州城。
隨著大凌河之戰的到來,那件影響深遠的叛亂也就不遠了吧?
這可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呢。
「要想不去遼東,明面抗旨自然不行。除非有不能前去的必須理由,這才能讓朝廷無話可說。」
黃宗羲靈光一閃,隱隱抓住了苗頭。
「你的意思是……」
左夢庚自信一笑。
「我決意,回去之後,全軍出擊,徹底消滅白蓮教亂賊。」
話鋒一轉,他又古怪地道:「當然了,白蓮教亂賊狡猾機靈,很難一戰而滅。沂蒙山區道路崎嶇坎坷,便是有百萬大軍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告誡全軍,務必戒驕戒躁,穩紮穩打,不要給白蓮教亂賊一點機會。哪怕遷延日久,也要畢其功於一役。」
眾人鬨笑,紛紛稱是,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新軍可沒有閒著,還要剿匪呢。
白蓮教如今還在山東肆虐,新軍剿匪不是理所當然的嘛。
至於剿匪的時候追進了莽莽無邊的沂蒙山區,那也是無可奈何啊。
這本就是新軍的既定計劃,要借著剿匪之機,在朝廷統治薄弱的沂蒙山區建立根據地。
現在為了避免被派去遼東,正好順勢而為。
到時新軍全都進了大山剿匪,和白蓮教亂賊攪成一團,朝廷總不能不管不顧讓新軍撤兵吧?
甭說現實不現實,一旦新軍撤了,白蓮教死灰復燃,趁著山東空虛再來一波。
到時候遼東如何尚未可知,山東反而再次大亂,朝廷肯定承受不起。
崇禎和群臣就算再如何昏庸,也能分得清輕重。
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責令新軍儘快完成剿匪,再去支援遼東。
可大山地形複雜,什麼時候能夠剿完白蓮教亂賊,誰能說得准呢?
眾人商討片刻,一致同意了這個決策。
李邦華猶未滿足,嘆道:「可憐孫閣老七十高齡,卻要遭遇此厄,一世英名毀於一旦也。」
說起這個,眾人也是唏噓。
對孫承宗,大家還是很佩服的。而且在座不少人都受過他的提攜,更不忍他晚節不保。
左夢庚想了想,道:「遼東太遠,我等鞭長莫及。為今之計,還是讓止生給孫閣老去信一封,勸他早點脫身為妙。能勸動自然極好,勸不動我等也盡人事聽天命了。」
茅元儀曾是孫承宗幕僚,關係匪淺。這種事只有他出面最好,也是這邊唯一的辦法。
眾人皆知,能做的也只有這麼多了。
南下以來,無往而不利的大好心情,都因為遼東的情報破壞殆盡。
眾人只想輕舟快進,早日回到山東,更快做好準備。
左夢庚的心思,卻並不在遼東,而是開始布局山東。
避開眾人,他對傅豫孫吩咐道:「告訴左富,可以行動了。」
傅豫孫收到,逕自去尋了情報部的人。
在新軍的行動還沒有開始前,情報部率先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