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侯恂的策略

  「京畿俱為平原,東虜精騎奔行神速。閱讀如等孫閣老赴任,只怕大勢已去。」

  侯恂的分析非常詳實,但也給君臣的心裡帶來了巨大的打擊。

  可他還有更加可怕的情況要說。

  「另通州之張家灣,乃漕糧集散之地。倘若不儘快搶救,一旦被東虜攻占,則勤王諸軍盡失糧草補給,反而資敵。屆時形勢逆轉,我軍便是想戰也不能戰了。」

  左夢庚給侯恂的通氣中,重點提到了通州的張家灣。

  己巳之變中,後金軍能夠在京畿來來回回折騰了數月方去。除了搶掠到足夠的物資之外,張家灣的糧草才是關鍵。

  這件事,侯恂不提,滿朝文武沒有一個人想到。

  崇禎大驚失色,差點從御座上摔落下來。

  此時此刻,他再也顧不得之前對侯恂的些許不滿。

  「侯卿可有良策?」

  侯恂面色肅正,語出驚人。

  「為今之計,臣自請先行,趕赴通州。一則搶救糧草,以免為東虜所趁;二則為孫閣老赴任鋪墊,以免孫閣老蹉跎。」

  此言一出,滿朝哄然。

  所有人看向侯恂的目光,既像是在看傻子,也禁不住敬佩。

  後金肆虐之際,不好好地躲在城裡,居然自請出城參戰。這完全是將自己置於險地呀。

  但時局維艱之下,侯恂不畏生死,慨然出頭,僅僅憑這一點,就足以成為群臣表率。

  崇禎當真是熱淚盈眶,情難自已。

  不容易啊!

  真的太不容易了!

  朕還是有忠臣良才的啊!

  不但能提出建言良策,還能不避危難,為君分憂。

  崇禎竟然直接走下平台,抓住了侯恂的手。

  「侯卿真乃朕之干城!正所謂國難思良將,板蕩識忠臣。朕有侯卿,何愁東虜狂妄?」

  侯恂慷慨陳詞。

  「微臣羸弱之軀,手無縛雞之力,恨不能親自上陣殺敵。如能為君父分解,則百死莫悔!」

  崇禎感動了。

  他這人就是這樣。

  一旦認為一個人值得信賴的時候,那麼就會對此人百分之百的好。

  當然了,這份信賴能夠持續多久,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可現在侯恂提出的問題是實打實的,而且也只有侯恂願意在這麼危險的時候出城任事。

  崇禎也就不再吝嗇和遲疑,當眾宣布,加侯恂兵部尚書銜,總覽京畿軍政事。

  先期趕赴通州,處理張家灣的漕糧,同時給孫承宗搭建指揮中樞。

  在孫承宗到任之前,勤王諸軍皆歸侯恂指揮。

  也就是說,侯恂有權調兵。

  接受了任命,侯恂並沒有當即謝恩,而是頗為躊躇。

  崇禎心情稍好,看出他欲言又止,便道:「侯卿可有話說?」

  侯恂一咬牙,覺得不能忘了道義,還是開口。

  「陛下,王司馬長於政務,賑災、治水、屯田、緝盜政績卓越,然不喑兵事。恭為兵本,實乃超擢。王司馬不敢辜負聖恩,勤勤懇懇。東虜入寇以來,微臣親見,王司馬闔夜難眠,調兵遣將雖有疏漏,然罪不至死。應變非其所長,驟逢大故,方以時艱見拙。」

  這話其實頗不客氣,幾乎是當面指責崇禎亂來。

  明明人家不懂兵事,根本不能做兵部尚書。結果你看人家長的帥,然後就攆鴨子上架。

  王洽是有責任,但絕對不到論死的程度。

  崇禎默默聽著,心底的火氣又要上來了。

  可侯恂剛剛才勇於任事,並提出了具體而有效的措施。他要是當場降罪,那豈不是連聖君明主的面子都不要了?

  憋屈之下,崇禎卻不能不有所回應。

  「王洽領兵部事,進不能抵禦東虜,退不能理通本部。雖罪不至死,然活罪難逃。侯卿無需多言,朕自有主張。」

  然而有這句話,對侯恂來說,也就夠了。

  發生這麼大的事,王洽這個兵部尚書是不可能一點不擔責的。但從死罪變成活罪,結果就全然不同了。

  情勢緊急,侯恂不敢耽擱,領命之後當即出宮。他連家都沒有回,第一時間趕赴通州。

  還在路上,就寫了第一份調令,令人八百里加急送出。

  這份調令當然是給左夢庚的。

  而且調令中特別強調,左部可便宜行事。駐紮、行軍、作戰諸事,都可自行做主,無須向侯恂匯報請示。

  這就等於給了左夢庚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環境。

  至於他能打成什麼樣、創造什麼樣的戰績,就全看他自己了。

  通州距京師不遠,侯恂當日下午就進了通州城,第一時間接管了全城軍政大權。

  「爾等速速派人,集中全城大小車輛,隨本官前往張家灣。無論如何,明日凌晨之前,張家灣所存漕糧,必須全部運入城中。」

  通州本地官員聽到這個命令,全都犯起難來。

  知州不得不出頭,向侯恂訴苦。

  「總政大人,本地運力實屬有限。縱是抽調所有馬車,恐怕也杯水車薪……」

  侯恂不耐煩聽這個,喝道:「你們衙門的車馬不夠就去徵集大戶、百姓的,本官只給你們一個半時辰。倘若徵調不夠的車馬,本官就砍你們的腦袋。」

  眾位官員更加坐不住了,紛紛哀嚎。

  「總政有所不知,城中大戶俱都背景深厚,下官等……」

  侯恂一巴掌拍在桌子上,同時擺出王命旗牌。

  「本官得陛下特許,一切以抵禦東虜為要。抗令不遵者,以通敵論處。」

  這個威脅一出來,本地官員也沒法了,只好硬著頭皮開始征繳車輛。

  高威高壓之下,這些官員們全都迸發了前所未有的幹勁。僅僅只用了一個時辰,就征夠了所需車輛。

  城門口的旗杆上,掛著的兩家大戶腦袋告訴了全城的官民,這位新任總政大人,可是真敢殺人的。

  一俟車輛足夠,侯恂立刻行動,奔赴張家灣。

  這裡還一片祥和,貨運繁忙,渾然沒有半點危機意識。

  侯恂一見,也不客氣。不管是官儲的糧草,還是商家運輸的糧草,全部沒收,裝車送入通州城中。

  誰敢有異議,殺無赦!

  同時侯恂令人沿著運河傳令,讓南來的貨船全部停在滄州,不得繼續北上,以免資敵。

  侯恂又傳令各路援軍,從即日起,接受指揮。

  這一天是十一月初六,原本的歷史上在這一天,崇禎會將諸路兵馬的指揮權交給袁崇煥,但現在全都到了侯恂手中。

  侯恂也根據各部的情況,做了相應的部署。

  大同總兵駐紮順義,掩護通州側翼。

  宣府總兵侯世祿不再去三河,免得後來又被袁崇煥半路攆回昌平,避免了來回奔波之苦。

  侯恂直接讓侯世祿來通州,加強通州城的防禦。

  原本漕糧是在張家灣,但是現在被收入了城中。侯恂不確定後金會不會因此而強攻通州,增加防禦力量是必須的。

  昌平則交給了尤世威負責,護衛京師北翼。

  薊遼總督劉策本來在薊州,侯恂令其所部轉向去守衛皇陵。

  本來劉策就會被袁崇煥派去密雲。

  可憐的劉策,身為薊遼總督,沒有被袁都督調來調去,但是被侯恂調來調去。

  反正原本屬於他的地盤,他說了不算。

  不過經過侯恂的布置,各路明軍的狀況好的太多了。

  首先各路大軍沒有因為調配混亂,在路上白白消耗時間和補給,駐守堅城能夠以逸待勞。

  除此之外,侯恂還給各地下了死令。

  一個是各路明軍駐紮之地,必須保證大軍糧草供應。

  按照明朝的規定,行軍駐紮的糧草是怎麼供應的呢?

  接到兵部的調令,去到一地後,當天兵部是不撥付糧草的。要到第二天,才會把軍資發給該軍。

  如果是平時,這麼做沒有問題,各路大軍都等的起。

  可現在是戰時,情勢一日三變,誰也不敢保證哪支兵馬什麼時候就會和後金作戰。

  還不讓軍隊吃飽,拿什麼打仗?

  而且後金騎兵來去如風,還指望兵部撥付給養,也不怕半路上被劫了。

  除了命令當地提供駐軍糧草之後,侯恂還嚴令堅壁清野。

  事實上,面對外敵入侵,堅壁清野絕對是非常有效的一招。

  當侵略者無法在野外獲取到補給的時候,唯一的辦法就只能是攻城。

  而攻城戰不管成不成功,對進攻方來說,都是莫大的損失。

  正是有了侯恂的提前到位,明軍的部署變得有條理了起來,狀況遠比原來的歷史上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