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赫煊來到紐約的第二天,胡適和張彭春也過來了。他們和普利茲兄弟關係很熟,胡適甚至和亨利·普利茲有將近十五年的交情。
發起「美國不參與日本侵略委員會」,胡適、張彭春二人也是出了大力氣的。關於日本侵華的宣傳工作,胡適在美國是搞演講,而張彭春則編寫話劇在美國演出,與美國教會的宣傳活動互相配合。
周赫煊隱約的感覺到,美國有一雙無形大手,把胡適、張彭春、美國教會和美國學界串聯起來。
但肯定不是骷髏會,因為骷髏會內部也非鐵板一塊。有的家族希望美國不參戰,有的家族希望美國趕快參戰,有的家族則希望美國在合適的時機參戰。
史汀生雖然在骷髏會有巨大影響力,但依舊無法調和這種矛盾。他是傾向於美國儘快參戰的,問題是別人不願意啊,只能通過支持民間抗日援華運動來達成目標。
周赫煊想要在美國造勢,史汀生和惠特尼等家族也想造勢,他們現在的目標是一致的。
於此同時,反對制裁日本的力量更為恐怖,那些利益財團聯手起來,把羅斯福和史汀生都壓得不敢輕舉妄動。
6月中旬,約翰·拉貝終於來到美國。
他高高的個子,身材微胖,戴著一副圓框眼睛,頭頂已經全禿了,只剩下周圍還有些頭髮。
約翰·拉貝在見到周赫煊之後,第一句話就是:「抱歉,周先生。關於大屠殺的影片,我沒有能夠帶來,它們被蓋世太保收走了。」
「你也拍了影片?」周赫煊驚訝道。
拉貝解釋說:「是美國的馬吉先生攝製的,我拿到了一份拷貝,打算帶回德國揭露日本的戰爭罪行。但是……」
經過拉貝先生的仔細說明,周赫煊終於了解了事情經過。
拉貝在剛回德國的時候,是受到了熱烈歡迎的,還被德國國務秘書授予一枚紅十字勳章。
緊接著,拉貝將自己的報告寄給希特勒。幾天之後,蓋世太保將他逮捕,並帶走了他的日記和影片拷貝,審訊了幾小時又將他放出。同時,蓋世太保警告拉貝,今後不許再做報告,不許出書,不許放映馬吉的大屠殺影片。
歷史上,直到1938年十月,拉貝才把自己的日記要回來。現在稍微有些不同,因為周赫煊答應幫拉貝在美國出書,拉貝托關係從警察總局那裡提前要回日記。
拉貝離開德國的經歷也很驚險,他將日記藏在皮箱夾層里,差點就被監視者搜出。他以旅遊為藉口,帶著家人前往瑞典,因為瑞典跟德國關係好,所以沒有受到蓋世太保刁難。到了瑞典之後,他再坐船去英國,緊接著連夜坐船來到美國。
拉貝慶幸道:「周先生,幸好你發給我的電報,是通過中國駐德大使館轉交的。如果直接發給我的話,肯定已經被蓋世太保發現了,他們一直在秘密監視我的對外通信。」
「你今後有什麼打算嗎?」周赫煊問。
拉貝說:「以後不知道,但現在我只想把日記公開,讓更多的西方人知道日軍暴行。雖然沒有明確數據,但日軍至少在南京屠殺了十萬人以上!」
周赫煊連忙問:「你是怎麼推算的?」
拉貝說:「紅卍字會每天最少掩埋200具屍體,竟然還有3萬具屍體尚未掩埋,這只是2月中旬的數據。所以,僅從紅卍字會的屍體掩埋報告中,就可以推測日軍屠殺了4萬2千人以上。在南京城裡,負責收埋屍體的,除了紅卍字會以外,還有紅十字會、回民掩埋隊、同善堂掩埋隊、崇善堂掩埋隊、南京臨時政府掩埋隊,以及零星的私人掩埋隊。就算這些掩埋隊埋葬的屍體比紅卍字會少一半,那加起來也超過了10萬受害者。至於更多的數字,我不敢去想。」
周赫煊沉默片刻,說道:「我能先看看你的日記嗎?」
「當然。」拉貝連忙打開皮箱,入眼便是三枚勳章和一塊紅綢布。
三枚勳章的其中一枚,是國民政府頒發的采玉章。而那塊紅綢布,則是拉貝離開南京時,他救濟的難民們所贈送,紅布上寫道:「您是幾十萬人的活菩薩。」
拉貝解開紅綢布,把日記翻出來交給周赫煊,自己則站到一旁不停抽菸。
說實話,周赫煊雖然喜歡看各種史書史料,但他穿越前沒有讀過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內容。因為讀高中的時候,學校組織了一次愛國教育展出,南京大屠殺的照片讓他反胃,之後便堅決不肯再接觸。
此時此刻,周赫煊帶著異常沉重的心情,翻開拉貝的日記手稿仔細閱讀。
開頭的一部分還很正常,是關於籌建國際安全區的,接下來就顯得觸目驚心了。其實拉貝的用語很普通,日軍闖進安全區他使用的是「光顧」,婦女被日軍搶走他使用的是「拉走」。
但在這些普通用詞背後,卻隱藏著無限的血腥、殘暴和醜惡。
有時候,在同一天內,就密密麻麻的記述著,幾點幾分誰被拉走,幾點幾分又有誰被拉走。
在拉貝的記述中,日軍也有少數好人,比如日本憲兵制止士兵強暴和搶劫,比如某個日軍救治受傷的尼姑。但這種「好日軍」的記錄,只有寥寥幾次,剩下全是一群禽獸不如的東西。
同時,從日記中可以看出,日本人在刻意隱瞞真相。稍微大一點的屠殺現場,都會事先把西方人驅走,但還是讓拉貝目睹到一次屠殺數百人的場景。而且日軍還會給國際安全區提供食物,儘量裝出偽善的面目,讓西方人以為被屠殺的平民並不多。
其中12月份的日記,拉貝有提到過一個傳聞,說是已經有6萬中國人被殺。但拉貝對此存疑,因為他沒有親眼目睹,更不敢相信那是事實。
周赫煊一頁一頁的翻看著,於珮琛在旁邊跟著看。
沒看多久,於珮琛便已不忍卒讀,跑出房間到外邊去緩和情緒。
房內一片死寂,只剩下周赫煊翻動手稿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