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新的征程

  第220章

  李自成,九宮山服毒自盡;

  朱由崧,開城門投降;

  張獻忠,死在火炮之下,

  隨著幾股大勢力相繼被滅,

  剩下那些零星勢力,更不是保鄉軍的對手,

  有些在陸長樂的號召下,主動到附近縣城投降,

  有些扔下武器,偷偷跑回老家回良民,過安生的日子,

  有些看到情況不妙,可能是作惡太多,也可能是不甘心做回普通百姓,帶著手下跑到大明境外,

  也有抱著僥倖心態,拒不投降的,

  保鄉軍沒慣著他們,給予他們雷霆一擊,

  在陸長樂的指揮調度下,

  保鄉軍、新八旗四處出動,

  全面圍剿各割據勢力和為害百姓的山賊土匪路霸,

  還組織各地百姓成立民團,保護家園,

  隨著閩南快報的迅速傳播,還有老百姓的口口相傳,

  知道分田分地是真的後,

  老百姓對陸長樂和保鄉軍更是翹首以待,

  有時保鄉軍還沒到,

  他們就綁了當地小股土匪夾道歡迎,

  保鄉軍所到之處,戶房、後勤房如影隨形似的跟著進駐,

  登記人口,丈量官田、皇莊、軍囤田、無主田地等,

  給沒有田地的百姓分田分地,

  除此之外,

  還組織當地開明士紳,

  一起醫治傷患,興修路橋和水利,

  想方設法復工復產,讓生活儘快上軌道,

  復工復產、修路補橋、興修水利這些都要錢,

  陸長樂用的還是老辦法,

  收繳當地官倉充分,

  然後開設議罪處收議罪銀,

  跟在福建時的做法一樣,

  罪大惡極、引起民憤的人會遭到清算,

  其它人可以用錢糧贖罪,

  士紳是特權階級,沒幾個能安份守己的,

  他們消息靈通,早就多渠道了解福建的土改情況,

  知道陸長樂的作風,

  言而有信,交了錢就能睡安穩覺,

  就是再不濟,封項還能留下三成家財,

  怎麼也比普通百姓強得多,

  底子不乾淨,又不肯破財擋災,

  清算時真是一絲情面都不講,

  能交這筆議罪銀,說明事情還有商議的餘地,

  要是不肯收錢,那才叫絕望。【無錯章節小說閱讀,google搜尋】

  憑著這個屢試不爽的方法,

  陸長樂在短時間籌集了海量的錢糧,

  憑著這些議罪銀,

  有一段不短的時間內,

  維持平定各處的動亂和大小勢力的開銷,

  還儘可能協助復工復產,

  當然,光是靠議罪銀,

  不能長時間支持剿匪、土改和復工復產,

  跟著戶房、後勤房一起進駐的,

  還有商房,

  第一時間接手關卡、城門,

  著手收繳各類稅賦,

  根據陸長樂要求,把鹽、鐵、茶收為專營,

  收繳的稅賦極大的充盈了庫房,

  讓土改、剿匪更有底氣,

  陸長樂不會為了短時間的民心,輕易放棄稅賦,

  李自成就是最好的反面例子,

  剛開始時為了壯大實力、收買人心,

  提出均田地、不納糧,

  口號是在陝西提出,

  可所有老百姓都以為不用給闖王納糧,

  養了那麼多軍隊、官員,還有隨軍家眷,

  老百姓都不納糧,李自成又不能憑空變出錢糧,

  只能硬著頭皮搶士紳富戶,

  各種追贓助餉,

  隊伍龍蛇混雜,素質很差,

  上行下效,李自成的口碑人設迅速崩潰,

  最後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拿下張獻忠後,

  保鄉軍用了半年時間,就把華夏境內有名氣的大小勢力都平了,

  苟在雞籠山的施大瑄、陳金池、顏明軒,看到情況不妙,

  陳金池帶著一部分手下,遠走呂宋,

  說要做一個消遙快活人,

  施大瑄和顏明軒主動率兵投降,

  成為福建水師的一份子。

  然而,土改和清算舊帳,

  在絕對的武力前,足足用了一年的時間才完成,

  主要是歷史遺留的問題很多,

  特別涉及一些族產,

  很多狡猾的士紳用田地併入族產的方式,想要逃稅,

  也有百姓把先人葬在田地里,分田地時,

  輕易不能動,

  作為後勤房的主事,陸長富在這一年裡把腿都跑細了,

  這一年,陸長樂也沒閒著,

  著手對麾下軍隊的改編,

  在全國設立東、南、西、北、中五大軍區,

  並設立一套募兵、駐防制度,

  一步步把軍權收到手中,防止有人生中權力過大,

  滋生野心。

  還開設了很多學院、研究所,

  普及教育、大發推動科學研究,

  陸長樂像一個總設計師,

  每天都沉浸制定各種政策,

  打造自己心目中的神州,

  太忙了,兒子出月也趕不回去,

  只是替他取了一個振中的名字,

  本想讓楊璇帶著兒子到京城跟自己團聚,

  可是二叔公和還有岳母都不同意,

  說孩子太小,不能在路上折騰,

  再說天下也不是很太平,還有小股賊匪偶爾作亂,

  陸長樂知道老人家隔代親,也不能強求,

  只能用寫信的方式互訴衷腸。

  老婆孩子什麼時候來京城的事,陸長樂也不著急,

  京城經歷了鼠疫和李自成禍害後,

  變得千瘡百孔、百業蕭條,

  特別李自成撤出京城當晚,

  城中就沒了軍紀,各種搶砸欺凌,

  完了還殺人滅口、放火滅跡,

  要是當時楊璇看到京城一片殘垣斷壁,

  肯定會很失望,

  還不如把這裡恢復繁華,給她一個驚喜。

  陸長樂不急,可身邊人還有手下,都快急瘋了,

  剛開始時,陸長樂手裡的兵力,

  保鄉軍加上水師,合計也就七萬多人,

  連一個左良玉都比不上,

  拿下建虜後,新八旗人馬加上福建新招募的兵力,

  就是不計算那十多萬隨時調動的民團,

  總兵力超過二十萬,

  一個總督已經滿足不了陸長樂,

  雖說有很多人勸陸長樂在瀋陽稱帝登基,

  包括多爾袞、阿濟格、代善、祖澤潤等人,

  但陸長樂拒絕,只是自封福建大總督,

  很多人以為陸長樂顧惜名聲,

  畢竟還是明朝封的總督,

  先是崇禎自縊,以身殉國,

  然後征服建州、蒙古全境,

  各路勢力聞風來投,

  陸長樂現在的兵力,應該在四十五萬左右,

  大明境內大小勢力剿殺一空,

  因為分田分地,民心前所未有的高,

  陸長樂卻一點動靜也沒有,

  做大總督的陸長樂不急著稱帝,

  可那些手下還想升官晉爵呢,

  隱晦的,在來信中暗示敵人已經剿清,可以考慮下一步事宜,

  直接的,直接在信中問陸長樂什麼時候稱帝,不要忘了他的功勞,

  陸長樂看完,只是輕輕擱在一邊,

  煮熟的鴨子,飛不了,

  先把內部矛盾解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爭鬥,

  有敵人時,眾人還能團結一心,一致對外,

  等到外敵都沒了,內部矛盾慢慢暴露出來,

  簡單來說,

  嫡系的,看不起外族的,

  外族的,瞧不上有過不良記錄的、例如山賊土匪出身的,

  不良記錄的,又看輕被征服的建虜新八旗,

  新八旗還不算最低,他們瞧不起自家的奴才,

  陸長樂都被這些人弄得哭笑不得,

  很快以軍令的形式傳令下去,

  立功多的、進保鄉軍久的,晉升會優待一些,

  待遇方面所有人平等,

  嚴禁軍中發生鬥毆事件,

  發現一例,嚴懲一例,

  又授意是閩南快報,開始宣傳百家姓的由來:

  比如「張」姓,最早是黃帝的孫子揮,由於有一手好的射箭本領,因此被黃帝賜名「張」;

  比如「陸」姓,戰國時,齊宣王(公元前319-公元前301年在位)封少子田通於陸鄉,子孫以陸為氏;

  比如「楊」姓,源於周武王孫,叔虞次子,晉侯燮父之弟。晉武公(叔虞十一世孫)時,封次子於楊,稱楊侯,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祖;

  比如「李」姓,李氏源出嬴姓,血緣先祖為皋陶(一作咎繇,嬴姓,一說:姬姓),皋陶曾被任命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為理氏,後為李氏;

  諸如此類等等,

  而每個姓氏又有多種不同的說法,

  就以「陸」姓為例,就有四個不同的說法,

  一是源自陸終,顓頊的後裔吳回的兒子就叫做終,由於居住在陸鄉一帶,所以他被稱為陸終,子孫也就以陸為姓;

  二是源自田通,齊宣王封小兒子田通於陸鄉,子孫以地為姓;

  三是源自西周的允姓戎人,在西周時期,有一族戎人進入陸終後裔居住地定居,最終他們改族名為陸渾戎,後來建國,成為了陸姓氏族的一脈;

  最後一種是有部分源自少數民族改姓,比如在北魏孝文帝時期,因為他推行漢化政策,所以步六孤氏就改為了陸姓,被稱為「河南之陸」。

  古人對自己的出身還有姓氏非常看重,

  閩南快報推出百家姓來溯源,

  還列舉各個姓氏曾經出現的名人或典故,

  士紳和百姓都沉緬當中不能自撥,

  千方百計打聽各自姓氏的由來或名人,這可是光榮的事,

  要是跟名人扯上關係,那也是臉上有光的事,

  聊天的時候,偶爾來一句,祖上當過什麼官,或是有過什麼成就,

  馬上感覺自己的身份不同了,

  隨著士子學者研究得越來越多,

  眾人最後得出一個結論,

  幾乎所有的姓氏都將自己的遠祖追溯到炎帝、黃帝或他們的臣子,

  包括境內很多少數民族,

  也是炎黃後代的分支,

  一句話,都是一家人。

  陸長樂趁機頒布大總督令,

  所有人團結友愛,嚴肅相互歧視、傾軋,

  違令者,嚴懲不貸。

  1644年十一月七日,

  多爾袞、代善、阿濟格、多鐸、祖澤洪等人聯名上報,

  自願取消八旗制度,願釋放所有旗人和奴才,

  和平共處的風向這麼明顯,

  多爾袞等人知道肯定有陸長樂的授意或默許,

  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他們很清楚,

  胳膊擰不過大腿,還不如主動一點,

  要是陸長樂心裡有這個意思,能搏得他的好感,

  要是陸長樂心裡沒這個意思,也會開口拒絕,

  陸長樂也懶得跟他們做表面功夫,

  許諾給他們晉爵,再委以重用,

  然後下令廢除八旗制度,

  所有旗民、旗奴即時變成建州省子民,

  老寨對多爾袞等人意義非凡,

  陸長樂把它賜給多爾袞、代善等人,

  至於瀋陽的皇宮,改造後成為建州府衙,

  第一任建州巡撫,就是老好人代善,

  誰叫他聽話,沒什麼野心呢。

  至於多爾袞、多鐸、阿濟格這些驍勇善戰的將才,

  西有莫臥兒王朝、歐州各國,

  北有羅剎國,

  南下有呂宋、暹羅、緬甸等國,

  東有一直不報臣服的扶桑國,

  派他們率領建州、蒙古鐵騎,配合保鄉軍犀利火器,

  簡直就是絕配。

  解決了內部矛盾,陸長樂長長鬆了一口氣,

  看著維修了一年多、已經煥新一新的紫禁城,

  陸長樂若有所思,在陸長嚴耳邊說了幾句,

  很快,一隻只信鴿振翅而起,

  用力扇動翅膀,向四面八方飛去,

  接到飛鴿傳書的人都很興奮,

  那是趕赴京城的命令,

  天下定,四海一,

  是時候論功行賞了,

  接到命令的人,一個個盛妝打扮,

  昂首挺胸、招搖過市般進京,

  作為陸長樂老家和發跡地的福建,

  隊伍更是龐大,

  陸晉遠親自率著福建水師,護著十二條大船,

  二叔公、楊正保夫婦、楊璇母子還有陸楊兩人族的族老、房頭等人,

  還有陸楊兩族的友好氏族代表,

  像早早支持陸長樂的程立業等商人,也在受邀的行列,

  船隊由閩安鎮碼頭啟航,揚槳起帆,全速前進,

  要趕在年前抵達。

  公元1646正月初一,

  陸長樂在群臣的擁簇下,在紫禁城內最大的殿宇金鑾殿舉行登基儀式,

  取國號為興,

  封楊璇為皇后,兒子振中為太子,

  富曉娜為順妃,富曉婷為寧妃,

  楊正保為閩國公,甘輝為英國公,陸晉遠為盧國公,

  陸長威、陸長勝、楊啟軍、陸長富、楊正蒲、陸長庚、陸思明、陸晉東為開國縣侯,

  陸長興、陸長嚴、陸長和、程立業、柳如風、陳七、宋應星等人,

  跟隨陸長樂一起戰鬥又立了大功的人,都獲得應有的回報,

  多爾袞最早歸順,也立功最多,被封為開國縣子,

  遲遲才投靠陸長樂的是李定國,憑著李自成的屍首和後面的戰功,

  等級跟多爾袞一樣,都是開國縣子,

  代善、阿濟格、多鐸、祖澤潤,也憑戰功授為開國縣男,

  成功擠入貴族行列,

  對他們來說,由戰俘晉爵,很滿足了。

  登基當天,陸長樂一口氣封了四名國公、八名開國縣候,

  開國縣伯三十二名,開國縣子和開國縣男加起,有一百七十六人,

  授勳完畢,成功晉爵的人齊齊跪下謝恩,

  陸長樂看著殿下跪成一片的人,

  突然回想起自己剛到這世上,目睹陸楊兩族械鬥時,

  心裡發出【王候將相寧有種乎,和尚做得、亂賊做得、建虜做得,誰說自己做不得?】的宏願,

  真到達成的這一刻,

  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陸長樂沒有第一時間讓他們平身,

  用誘惑的語氣說:「眾愛卿,爾等對現在的授的勛位還滿意嗎?」

  眾人一下沒回過神,

  怎麼有這種問題,

  估計也就那幾位國公能真正滿意,

  說不滿意,還能晉升不成?

  這個問題,太難回答了。

  還沒來得及回應,陸長樂搶在他們面前開口:「大功就那麼幾件,有能耐的人,豈能輕易滿足,朕登基之日,羅剎國竟然沒有派使團稱臣納貢」

  「朕決定懲罰羅剎國,哪位愛卿願意替領兵出征?」

  現在人強馬壯,還有無敵火器,

  不誇張地說,憑現在的軍事力量可以席捲天下,

  幾十萬驍勇善戰的將士,

  就這樣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太可惜了,

  每天錦衣玉食、左擁右抱,

  很容腐蝕人的鬥志,

  還不如讓他們去征戰天下,

  至於羅剎國沒來,那是自己根本就沒通知它,

  找一個理由而己。

  這次不僅羅剎國沒派使團前來稱臣貢納,

  像莫臥兒王朝、扶桑、呂宋這些,都沒有,

  安份守己,不是陸長樂的個性,

  作為一個有見識、有野心的穿越者,

  目標不僅僅是詩歌和遠方,還有星辰和大海。

  陸長樂的話音剛落,

  不少跪在地上人的眼睛都亮了

  《全書完》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