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3章 戰後治理之分化

  陸元鵬總督看著各府統計的結果。

  因為皇家陸軍進展速度太快,根本沒有給俄軍和貴族們留下破壞的時間。

  這些人聽聞皇家陸軍即將到來,都選擇收拾自己的財物,逃向歐洲其餘國家。

  大貴族與俄軍的逃離,讓俄國小貴族和農奴不知道怎麼應對。

  這些人還像往常一樣,做著自己的事情。

  除了莫斯科附近,遭遇了戰火,很多田地上面的小麥苗被損毀。

  其餘沒有經歷大規模戰火的地方,特別是糧食主產區基輔府,小麥種植基本沒有損毀。

  帝國的官員到任之後,沒有瞎折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疏通水渠。

  很多俄國小貴族與農奴,看到漢人官府的做派,他們不再牴觸帝國的統治。

  各地有一些懷念故國的人發動叛亂,但這些人數量不多,都不需要出動軍隊鎮壓。

  刑部的巡捕出動,就能解決這些人的叛亂。

  現在形勢已經基本穩定,陸元鵬總督準備實行最重要的政策。

  那就是完成對俄國原住民的分化瓦解,解決谷豐這裡存在的隱患。

  陸元鵬總督叫來自己的師爺施正忠,他想要先與師爺商量,推敲政策有沒有明顯的漏洞。

  他再詢問各地知府的意見,達成共識之後,就能推行這個政策。

  ………………………………

  施正忠師爺推門走進來,他把文件放到陸元鵬總督案前,恭敬的說道:「大人,莫斯科河與伏爾加河水源分配規劃,我已經做好。

  不只考慮現在農業灌溉用水,還要考慮今後工業用水。」

  陸元鵬總督接過文件,他看著師爺施正忠做好的文件。

  水源分配採取按需分配的原則,確定每個府水源分配的必要性。

  這份文件做得很詳實,每個府的水源分配,都已經列出詳實的理由。

  陸元鵬總督誇讚道:「施師爺,這件事情你做得很不錯。

  以我的名義下發給各府,讓他們按照這個方案實行。」

  陸元鵬總督處理完這件事,他才說道:「施師爺,我這次招你過來,有一件事情想與你討論一二。

  我的想法肯定會有疏漏,自己無法看出來,需要外人查缺補漏。」

  施正忠聽到陸大人這麼說,他立刻挺起胸膛道:「有什麼事情,大人請儘管吩咐。

  我的作用就是幫大人,處理您不太關注的小事。」

  陸元鵬總督說出他的想法。

  「可以預計數十年後,谷豐總督區都是俄國原住民占比更高一些。

  這些人現在吃不飽飯,他們惟一的想法就是怎麼才能吃飽飯。

  一旦帝國讓他們吃飽飯,這些人就會思考其他東西,想著要復國。

  施師爺,你知道消滅一個國家,最徹底的方式是什麼?」

  「最簡單的答案,那就是把這個國家的所有人全部消滅。

  但我知道大人想問我的方法,絕不是這個。

  這是成本高昂,代價無法估量,後續影響極為惡劣的方法。」

  施正忠師爺先是一攤手,他隨後一臉無奈的說道:「大人,小的才疏學淺。

  但知道陛下說的一句話,想要滅亡一個國家,就要先亡其歷史。

  正是因為這句話,學校的歷史一直作為主科,科舉也會考歷史內容。」

  陸元鵬總督用手敲了敲桌子,還算滿意的說道:「這句話很正確,但見效的速度慢,推行下去還容易反覆。

  按照帝國在各地總結的經驗,最佳的方法是消滅他們的語言文字。

  同樣的語言文字,這是構建族群認同的基礎。

  我們統治異族,最有效的方法是讓他們分化成不同的族群。

  使用他們族群原先的語言和使用漢語。

  經歷三世代人之後,他們就會天然變成兩個不一樣的族群。

  這是分化異族最有效的方法,這就是每一個官員最重視的漢化教育。

  我們只需要讓原住民全部接受漢化教育,當地的歷史必定會完全消亡。」

  施正忠師爺聽完,驚嘆道:「倭國的情況完全能佐證大人的想法。

  當地除了老人之外,年輕一輩已經忘記倭國的歷史。

  這種辦法在倭國管用,在俄國這裡也不例外。

  只不過我聽聞,反對漢化教育的倭人。

  他們全部變成鐵軌下的白骨,為帝國五萬千米的鐵路,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大人也想這麼做?

  我認為大人不要操之過急,朝廷當時能這麼做,那是因為有著數百萬大軍。

  第三軍和第二十一軍這兩隻皇家陸軍已經啟程。

  他們在離開之前,已經清理了一遍匪患。

  我們這裡的軍隊,現在只有兩萬多人,維持著主要地方的穩定。

  我們沒有強大的軍隊鎮壓,完成大人的想法。」

  施正忠師爺這麼說,他就是想打消陸元鵬總督不切合實際的想法。

  帝國確實是在很多地區,已經完成關鍵性的漢化改造,當地的小國完全消亡了。

  數代人之後,根本沒有人記得這個國家。

  但這是建立在帝國強大的實力,至少有數十萬軍隊鎮壓地方,讓所有人都不敢反抗。

  他們現在達不到這種程度。

  皇家陸軍還在奔赴前線,他們這裡是重要的途經地,必須要保持後勤補給線的穩定。

  如果能額外供應軍隊一些糧食,那是極大的加分項。

  萬一要搞出大規模叛亂,影響皇家陸軍的戰略。

  陸元鵬大人這個總督的職位,都做得不安穩。

  施正忠師爺了解這個情況,但他卻不敢明說,只是通過旁敲側擊的方式,講述他的態度。

  陸元鵬總督看到施正忠師爺糾結的表情。

  他哈哈一笑道:「施師爺,你不用太糾結,我的方法根本不用兵力鎮壓,就能達成這個效果。」

  施正忠師爺瞪大眼睛,他簡直是不敢置信。

  有這種方法,帝國早就在其他地方應用,他怎麼一點風聲都沒有聽到。

  陸元鵬總督用手緩慢敲擊著桌案,他說出自己所想的方法。

  「本官這段時間的調查,已經發現俄國這裡的土地,九成屬於大貴族,一成屬於小貴族。

  農奴只是種地的奴隸,他們一畝地都沒有。

  俄國的農奴不是帝國歷史上的自耕農,他們的地位也不如佃戶。

  他們就是貴族的奴隸,就是貴族的財產。

  俄國的大貴族,大部分都已經逃往其他國度。

  沒有逃走的大貴族,這其中的大部分組建私兵反抗帝國,已經被關進大牢之中。

  只有極少數的一部分,守著自己的產業沒走。

  俄國底層百姓擁有土地的情況,那是比大明朝還惡劣。

  大明朝還有占比不多的自耕農,俄國根本沒有。

  只要我拿出分地這個大殺器,俄國的土著根本無法抵抗。

  分地的要求就是學漢語,只有通過漢語二級考核,能用漢語進行簡單的日常對話。

  他們就會獲得屬於自己的土地。

  有這麼大利益的驅動,這些俄國人絕對會選擇放棄自己的語言。」

  施正忠師爺聽完之後,他瞪大眼睛,讚嘆道:「大人的想法真的很出色。

  但我們有足夠的土地給俄國人分嗎?

  為了吸引漢人移民,我們分配的土地必須要與其他地方高,這樣才能爭搶到移民。

  按照之前的推斷,每人要拿出五百畝土地。」

  陸元鵬總督哈哈一笑,道:「你是對谷豐這裡有多少畝地,還不太清楚。

  再說漢人移民的土地,每人五百畝,保持著對想要擁有大量土地的移民,足夠的吸引力。

  給予俄國人分土地,美人只需要分十畝,這些農奴就能樂瘋。

  他們種地手段較為原始,還沒有採用機械化。

  每人十畝土地,那也足夠他們忙碌了。」

  施正忠師爺聽到陸元鵬總督這樣安排,而不是漢人與俄國人一視同仁。

  他的嘴角微微翹起,這樣的安排,還有施行的可能。

  必須要表現出漢人與當地人的巨大差別,這才有利於當地人羨慕漢人,主動進行漢化,才是長久之道。

  施正忠師爺建議道:「大人,這些人與我們漢人在外表上有極大的差異。

  想要讓他們徹底完成漢化,必須要經歷上百年,多代人的通婚。

  但想要短時間分化這些人,讓他們無法聯合起來,抵制帝國的統治。

  大人的做法已經足夠,我聽聞大人的做法,想到了一些可以施行的方法。

  不只是語言上的分化,還有信仰上的分化。

  俄國絕大部分人都信仰上帝。

  我們要扭轉這個情況,讓國內的佛教與道教在這片區域傳教。

  短時間內會非常困難,但長時間堅持下去,效果一定會很出眾。

  短時間的方法也有,那就是支持不同的教派。

  帝國內的儒家就有數十種派別。

  道家和佛家,衍生出來的派別更是數不清。

  我相信德國本地的宗教,他們也不例外,肯定有著不同的派系。

  我們要強調不同派系之間的差別,必然會導致當地族群的劇烈分化。」

  陸元鵬總督聽完施正忠師爺的方法,他激動的一拍桌子,立刻站起身。

  「好,這個方法非常好,絕對是可行的方法。

  從信仰上入手,我認為比分土地上入手,效果還出眾,這還是潛移默化的影響。

  帝國的信仰很寬鬆,我一時之間沒有想到從這個方向入手。」

  陸元鵬總督認為是好的改進方法,他立刻就融合進自己的方案之中。

  他與師爺兩人,對於方案實行的細節,討論了許久,這才達成一致意見,形成實施細則。

  陸元鵬總督通過電報與各知府聯繫,詢問他們的意見。

  知府也擔心治下會發生叛亂,他們全力支持總督大人的分化瓦解政策。

  陸元鵬總督獲得各大知府的支持,他把這份方案下發到各府。

  知府根據各付的情況,調整方案的實施細則。

  ………………………………

  基輔府,庫里科老爺正在指使家中的農奴,給茁壯成長的小麥田澆水。

  漢人到來之後,庫里科族長也猶豫家族是否難逃。

  但他看到撤離俄軍的表現,立刻就有些絕望。

  只是讓自己的大兒子跟隨俄軍撤退。

  他們庫里科家族一旦出事,還有一個分支能存活。

  大華帝國進攻俄國多年,他們這些貴族對於大華帝國也有所了解。

  大貴族除了徹底倒向大華帝國,成為漢人手中的鞭子,這才能保存自己的家族。

  他們這些小貴族,那就不需要太過擔心。

  只要當順民,而不是反抗漢人的統治。

  他們這些人過得好不好另說,生存下來完全沒有問題。

  跟隨俄軍跳向其他國度,接下來的命運財無可預料。

  俄國大部分小家族,他們的做法都與庫里克家族差不多。

  讓一部分分支帶著錢財逃亡,他們繼續留在俄國,觀望局勢的發展。

  庫里科族長與一位大貴族討論漢人的動作時,大貴族所說的話,讓他至今記憶深刻。

  一個國家在軍事上掌握絕對優勢,他就不會對敵國百姓展開大屠殺,除非兩國有著血海深仇。

  因為實力強大的一方,他們自己認為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對於敵國的百姓,他們有著各種各樣的手段。

  只有軍事進展不順利,對自己極度不自信,這才害怕敵國百姓放過自己,採用大屠殺震懾。

  庫里科族長還記得一句話,大貴族說過大華帝國擅長用王道手段,追求長治久安。

  他們的統治手段不會太過酷烈,而是採取分化瓦解,逐步蠶食的手段。

  大華帝國的手段基本公開,關注大華帝國的貴族,都能對漢人手段有所了解。

  但他們卻因為實力不足,即便是了解,那也無能為力。

  庫里科族長回憶著漢人近期的手段。

  他們給挨餓的農奴發放糧食,還組織農奴修建水渠,繼續種植大貴族已經拋下的土地。

  漢人以穩為主的特點,已經表露無疑。

  庫里科的小兒子,騎著自行車已經來到路旁,他后座上摞著一摞報紙。

  「父親大人,您所料的不錯,漢人真的出大動作了。

  他們要把那些權貴的土地,分給低賤的農奴。

  這簡直是不可理喻,那麼好的良田,怎麼能直接分了。」

  庫里科族長聽到小兒子的叫嚷,他立刻拿過報紙,上面是用漢字書寫的內容,一點俄文都沒有。

  他只能讓自己的小兒子,把報紙上的內容念給他聽。

  大兒子學法語,二兒子學英語,小兒子學漢語。

  這就是他們這些小貴族,狡兔三窟之策。

  庫里科族長看完之後,他感慨道:「變天了,這是徹底變天了。

  我們再也沒有反抗的能力。

  貴族想要反抗,都沒有人會跟隨。」

  他長嘆一聲,立刻讓小兒子前往漢人的官屬求職。(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