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封禪泰山?可笑!

  4338年(公元1641年),五月二十五日。【,無錯章節閱讀】

  皇帝蘇河召開御前會議,這次御前會議人員發生了很大變化。

  首相魏時鳴和大都督馮三秋分別帶著文武官員入場。

  他們分成左右兩排,文武官員的敬畏分明。

  內閣與六部官員和大都督府大都督與副都督坐在前排,他們有著討論政策的權利。

  其他列席的官員,只能討論與他們衙門相關的政策。

  皇帝蘇河看著魏時鳴,他剛上任就表現的很好。

  新官上任三把火,燒得很精準,直接讓內閣大臣李志升暫時退避。

  魏時鳴聯合新入閣的曲向陽和王言虎二人,很快掌控內閣的局面。

  御前會議剛開始,工部尚書金銀花起身奏道:「陛下,魏王等人大肆招募國內的工匠,購買國內技術。

  大量的技術外流,朝廷是否要阻攔。」

  工部除了興修水利道路這種日常工作。

  它還負責制定工業發展政策,協調各地的工程項目。

  現在遇到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技術和人才外流。

  魏王等人大量收集人才,普通官吏沒有能力阻攔。

  工部剛開始也沒有太在意,但魏王等人給的待遇太優厚。

  頂級工匠流失,很多項目工期拖延,負責的官員來工部哭訴。

  負責主管工業等事物的內閣大臣曲向陽,他聽完工部尚書金銀花的發言。

  他站起身說道:「我在前段時間的內閣會議上,就提出增加工匠的待遇。

  督促少府旗下的公司,讓他們與頂級工匠簽訂待遇優厚的契書。

  不餵飽的千里馬,千里馬與駑馬又有什麼區別。

  咱們給的待遇太低,根本無法留住人才。

  這些人才哪怕是不向海外跑,也會流向民間商賈。

  最頂級的技術,例如青黴素、電磁技術、槍械與子彈技術,少府看管的很嚴格。

  本官認為常見的技術,不需要進行封鎖。

  本官在各地見到的現象,技術之間互相交流,才能促進技術進步。

  現在給國家納稅的主體,已經不是地主和自耕農,而是變成各大工廠主。

  商稅的規模是農稅的五倍多。

  工業技術想要發展,必須要求新求變,離不開頂級工匠的作用。」

  工部尚書金銀花立刻反駁道:「曲相的言論沒說到重點,本官在這裡討論,技術外泄的危害。

  朝廷的工業發展,百官都有目共睹,每年納稅的額度擺在那裡,本官不是想限制工業發展。

  民間老人都知道,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我們不能任由技術和人才外泄。」

  皇帝蘇河坐在龍椅上,他看著曲向陽和金銀花的爭吵。

  曲向陽非常激動,空空的右臂都隨著身體抖動,袖子在空中來回飄動。

  這兩人起爭端很正常,曲向陽在內閣負責工業相關事務。

  他想要執行某個政策,必須要獲得工部支持。

  偏偏工部尚書金銀花,他與李志升聯合起來,經常對曲向陽的政策提出反對意見。

  他們兩人這是在爭奪,關於工業的話語權。

  皇帝蘇河看到這種現象,他卻沒有進行阻攔。

  內閣和六部都變成一言堂,這是很可怕的情況。

  出現這種情況,皇帝蘇河也要及時調整。

  他沒有讓李志升成為首相,除了李志升本身能力不足外。

  李志升在內閣經營太久,成為首相之後,很難再找一位官員壓制他。

  他反倒是成為內閣大臣,可以反過來限制首相的權利。

  皇帝蘇河看到這兩人爭吵了一會兒,誰都沒有說服另一方。

  他沒有下場,而是看向首相魏時鳴。

  皇帝蘇河一般不參與大臣的爭吵。

  他如果偏向某一位大臣,得到的結果就會失真,政策執行中,很可能會出現其他問題。

  皇帝蘇河決定的事,直接讓百官執行,暫時無法決定的事,要認真聽從各方意見。

  首相魏時鳴看到皇帝蘇河的示意,他出聲制止道:「本相聽著你們的討論,都有各自的道理。

  工匠的待遇確實應該提高,技術也應該進行分類。

  內閣之前對這些事情就進行過討論。

  內閣儘快出台提高工匠待遇的措施,同時把工業技術分類。

  核心技術必須留在本土,限制類技術可以分為擴散到總督府和藩屬國兩類。」

  魏時鳴說完之後,他看向皇帝蘇河詢問道:「陛下,臣這個做法可行嗎?」

  皇帝蘇河聽著魏時鳴的建議,他的做法就是中和兩人的意見,選取最穩定的政策。

  魏時鳴做事求穩,他不激進,這也是皇帝蘇河比較滿意的地方。

  「魏愛卿的建議很不錯,內閣儘快形成政策,先試行一段時間,沒有問題再推廣。」

  曲向陽和金銀花聽到皇帝蘇河發話,他們停止爭吵。

  按照之前的慣例,這些事情誰搞得好,皇帝就會採用誰的建議。

  曲向陽和金銀花依然較著勁,準備以能力拼勝負。

  大都督馮三秋上奏,關於海軍增加研究軍費的請求。

  馮三秋說的模稜兩可,文官們卻沒有反對。

  他們都知道,軍方有很多秘密項目,這些項目能拿到御前會議討論,必須要撥款。

  例如很多人了解的鐵甲艦,他們只知道海軍正在研究鐵甲艦,具體到什麼進展,誰都不了解。

  御前會議又討論一些事務,皇帝蘇河說出今日討論最重要的事情。

  「山東段黃河大堤已經通過驗收,朕派出數位欽差帶隊檢查,都沒有發現問題。

  黃河工程可以正式竣工,朕要親自去見證黃河新河道投入使用。

  朕想趁著這個機會,巡視周邊省份。」

  皇帝蘇河自從登基以來,一直沒有觀察華夏的大好河山。

  主要原因是剛建國,政局還沒有穩定。

  蘇河也擔心,離開京城太久,京城這裡會出現變故。

  他前往最遠的地方,就是天津,還是火車開通之後,可以當天返回。

  現在電報技術已經成熟,皇帝蘇河可以在全國任意一個大城,通過電報與京城聯繫。

  外出的條件已經具備,皇帝蘇河才準備去各省看一看。

  黃河工程即將竣工,這是很好的時機。

  因為官員貪腐,已經拖延一年的黃河工程,終於迎來終結。

  朝廷花費數千兩銀幣,建造這個工程,很快就知道它是否值得。

  內閣大臣李志升站起身,擔憂的說道:「陛下,出巡這件事要慎重考慮。

  皇帝出巡耗費極大,安全防護要求也極高。

  陛下一旦在外地出現問題,很有可能會引起朝堂動盪。」

  皇帝蘇河態度堅決的說道:「李愛卿說的事情,朕都知道。

  朕想趁著現在身體還年輕,體會一下大好河山。

  之後再想出巡,那也是有心無力。

  建國以來,百姓安居樂業。

  朝廷擴土何止千里,海外總督府能容納大量百姓,國內的人地矛盾已經得到緩解。

  只剩下一些宵小之輩,根本無法衝過麒麟衛的防護。」

  皇帝蘇河之前一直想出巡,就是時機不合適。

  建國之初那幾年,殘餘的士紳勢力還非常強大。

  打下南洋之後,各地殘餘的士紳勢力,全部被強制移民到南洋。

  大部分士紳,他們也順應時代的潮流,成為工廠主。

  國內最大的隱患已經消除,蘇河不擔心自己的安全。

  大華核心省份,不可能出現攻破軍隊的反賊勢力。

  東倭總督府這種地方較為危險,大華核心省份相對安全。

  文武官員看到皇帝蘇河態度堅決,國內又有著火車和電報。

  京城可以及時聯繫皇帝,一旦遇到突發事件,皇帝也可以乘坐火車,快速返回京城。

  他們沒有繼續反對的理由,這個時候依然反對,會給皇帝蘇河留下不好的印象。

  很容易讓皇帝想到,文武百官想要圈禁皇帝。

  皇帝蘇河看到官員妥協,他吩咐道:「各位愛卿討論一下,這次出巡需要做的事情,朕好決定路線。」

  官員們都在面面相覷,他們毫無準備,不知道提出什麼建議。

  現在允許暢所欲言,很少有發言機會的刑部尚書賀知聲。

  他想到自己前段時間看到的報紙內容,準備展現自己的知識水平。

  作為一名小吏出身的官員,他最害怕別人說他沒文化。

  賀知聲最先站起身,建議道:「陛下,現在大華的版圖,北至北海,南至澳洲,西至巴爾喀什湖,東至東倭總督府。

  華夏大地的版圖,擴大何止一倍。

  陛下的功績遠超秦皇漢武。

  現在四夷臣服,各位王爺又坐鎮海外。

  當年秦皇漢武封禪泰山,這個佳話流傳千古。

  臣建議陛下封禪泰山,稟告上天陛下的功績。」

  魏時鳴和李志升聽到賀知聲開口,他們臉色微變,觀察著皇帝蘇河的表情。

  魏時鳴還想要阻攔,最終卻沒有出聲。

  從古至今,只有六位皇帝封禪泰山。

  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光武帝劉秀、唐高宗李治及其皇后武則天、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趙恆。

  宋真宗趙恆之後,無人封禪泰山,這可是有原因。

  皇帝蘇河聽到封禪泰山,他臉色立刻變得鐵青。

  封禪泰山在漢朝之前,對於一名皇帝來說,那是極為榮耀的時刻。

  秦始皇、漢武帝、光武帝,這種千古一帝,才有資格封禪泰山,被萬民傳頌。

  在唐朝時期,唐太宗沒有封禪泰山,反倒是唐高宗和唐玄宗封禪泰山。

  封禪泰山的地位,就急劇降低。

  等到宋真宗趙恆封禪泰山之後,封禪泰山這件事,就只剩下勞民傷財,不會增長一絲威望,反倒會被人嘲笑。

  皇帝蘇河氣憤的說道:「封禪泰山?可笑!

  朕怎能與宋真宗,這種懦弱的皇帝為伍。

  封禪泰山,朕不去,今後誰都不准再提。」

  皇帝蘇河語氣嚴厲,讓官員們知道,皇帝蘇河真的生氣了。

  官員們也回想宋真宗趙恆的操作,在這位皇帝封禪泰山之後。

  封禪泰山大典地位一落千丈,很多皇帝都羞於他為伍。

  大明沒有一位皇帝,前往泰山封禪,就可見宋真宗趙恆的影響。

  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趙恆,他在位期間沒有太大功績。

  流傳後世的功績,那就是澶淵之盟。

  當時,面對遼軍的大舉入侵,宋真宗趙恆在寇準的力主下,御駕親征,挫敗了遼軍。

  宋軍取得優勢,卻聽從遼國的請求,兩國罷兵。

  宋朝逼著遼國簽訂了澶淵之盟,實現宋遼百年間和平。

  不知內情的人,還以為宋朝賺了大便宜。

  但澶淵之盟內容,宋朝根本不像勝利者,而像戰敗方,年年給予遼國歲幣。

  宋真宗趙恆為了挽回顏面,封禪泰山,直接把這個重大儀式搞臭。

  內閣大臣李志升看到皇帝蘇河臉色不悅。

  他立刻起身建議道:「陛下可以祭拜黃帝陵,向祖先禱告陛下帶領大華完成的功績。

  陛下的功績,不輸秦皇漢武。」

  皇帝蘇河聽到這個安排,他臉上恢復了幾分笑容,朝堂上還是明白人居多。

  前往黃帝陵祭拜黃帝,這也符合大華現在推崇的崇拜祖先文化思想。

  首相魏時鳴建議道:「臣建議陛下前往巴蜀。

  鐵路已經正式通向巴蜀,巴蜀將會成為國內第四大工業基地。

  最新工業基地的建造,全部採用最新的技術。

  陛下了解現在國內工業成果,巴蜀是比較好的觀察窗口。」

  皇帝蘇河又聽幾位官員的建議,他滿意的說道:「朕很快會把隨行的官員名單和路線通報給內閣。」

  御前會議結束,蘇河吩咐太監把全國地圖搬過來。

  他根據剛剛官員的建議,規劃著名自己的路線圖。

  蘇河沒有時間前往全國所有地方,他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他選出六個主要停留的地方,通過這些地方,觀察大華的發展情況。

  第一站是濟南府,觀看黃河大堤的成果,山東糧食種植的情況。

  第二站是松江府,觀察江南的發展,同時參加第一座長江大橋的開工儀式。

  第三站是開封府,見證黃河新河道啟用。

  第四站是蓉城府,視察巴蜀工業基地,觀察西南地區的樞紐。

  第五站是延安府,祭拜黃帝陵。

  第六站是張家口府,了解內地與蒙古的商貿情況。

  蘇河看著自己規劃的路線,這個路線途經大華主要核心省份,能了解國內各地的情況。

  他決定具體路線之後,立刻派人把相關路線發給內閣和大都督府。

  由內閣聯繫各省巡撫,配合皇帝出巡。

  大都督府調集各地的駐軍,保護皇帝蘇河與隨行的官員。

  ()

  1秒記住網:.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