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棟樑陪同在皇帝蘇河身旁,介紹物理研究所這段時間以來的成果。
「老師,物理學是我們人類探索世界,衍生而來的學說。
帝國這些年,在科研領域給與了充足的資金。
物理研究所有著足夠的人才,良好的科研環境,充足的資金。
這些年無論是在理論突破,還是科技研發,都取得井噴的成果。
力學方面的研究成果,為帝國設計道路、橋樑、建築提供了足夠的技術支撐。
帝國大廈是一棟三十六層的建築,這是世界迄今為止,最高大的鋼筋混凝土建築。
沒有對於力學的深刻研究,弄不清楚建築結構力的複雜,根本無法建造出這樣龐大的樓層。
這種高大的建築,只是地基打不好,都會讓建築頃刻之間倒塌。
物理研究所有很多這種沒有製造出實際東西,但卻潤物細無聲,影響著各行各業的學術成果。
帝國的工業已經進入到電氣化階段。
物理研究所對於電磁學領域,也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取得足以讓世人矚目的成果。」
劉棟樑知道想要限制皇家科學院經費的人閉嘴,只能研究出令人矚目的成果,打疼這些人的臉。
真正具有決定權的帝國眾臣,他們都會注重臉面,不會讓自己變成小丑。
他們見識到影響深遠,還能帶來龐大收益的科技成果,即便想要限制皇家科學院的經費,說出來的話底氣也不足。
他們來到一個名為無線電廣播的實驗室。
這個實驗室裡面有很多的電器設備,上面的燈光正在不斷閃爍。
實驗室有一個粗大的導線,連接到實驗室外五十多米高的鐵塔上面。
劉棟樑指著放在實驗室最中心,一個長一米,寬二十厘米,高二十厘米的長方體電器。
這個電器上面,有著幾個旋鈕,它還伸出一根長約一米的金屬天線。
劉棟樑激動的說道:「老師,人們之前交流信息的渠道,只能通過書本或是報紙,閱讀上面的信息。
報紙出現的很晚,但它承載信息的方式卻非常古老。
通過書籍報紙獲取信息,效率卻極為的低下。
無論是八百里加急,還是靠馬車慢悠悠的運輸。
山東出現的事情,不可能在一天之內,傳遞到廣東。
哪怕是用最快速的信鴿傳輸信件,那也做不到這種程度。
電磁學的發展,讓信息的傳遞速度進入到了光速。
從帝國發出的消息,傳遞到隔著太平洋的趙國,算上設備的延時,那也只需要幾秒鐘。
電報的出現,讓人們可以知道全世界的任何大事。
帝國某一個縣城發生了災害,中樞都能第一時間了解。
電報最開始,還需要一根長長的金屬導線。
技術快速疊代發展,我的弟子梅鴻運發明出了無線電報,讓電報不再收到線路的桎梏。
隨著技術的進步,電磁技術不只是能承載文字,它還能承載聲音。
電話的發明,進一步方便了人們的交流。
我的弟子梅鴻運當時就在想,無線電可以傳遞文字,他是否能像電話一樣傳遞聲音。
他開始的想法,想要研發出不需要金屬導線,通過一個設備,兩個人遠隔千里就能直接用聲音交流。
我的弟子梅鴻運經過數年的努力,他的項目取得了部分成功。
這個沒有完全成功的項目,我認為值得帝國重視。」
劉棟樑剛開始聽聞弟子梅鴻運天馬行空般的想法,他認為難度太大,短時間內無法成功。
但他本著鍛鍊人才的目的,同意讓弟子研究這個項目。
梅鴻運天馬行空般的想法,確實失敗了。
但這個項目研究的副產物,他能達到的效果,足以震驚世人。
眾人聽到劉棟樑談及想要研究出,利用無線電通話的設備。
他們立刻就認識到,這項技術真的成功,將會給世界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見識淺薄的人,無法成為帝國的重臣。
一些人想要針對皇家科學院,那也只是想要限制皇家科學院的經費。
認為科學技術的突破,需要長久的堅持,不是靠砸錢就能促進科學技術的進步。
朝廷確實有部分聲音,想要取締皇家科學院。
這種人絕對無法進入帝國的決策層,他們叫的聲音再大,那也沒有任何作用。
眾人聽到這個項目失敗,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情況。
兩人只需要通過設備,不依靠長長的電話線就能交流。
這種場景對於帝國現在的工業實力來說,太過夢幻了。
他們聽到這個項目,取得了部分成功,立刻把眾人的好奇心重新勾起。
他們立刻意識到劉棟樑是故意這樣說,就是為了吸引眾人的注意力。
劉棟樑看到他的話,勾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他立刻示意弟子梅鴻運,讓他介紹自己研發出來的新技術。
梅鴻運看到老師的示意,早已經做好準備的他,立刻謙虛的介紹道:「我的能力不足,有些好高騖遠,想要研發出無線電通信設備。」
梅鴻運指著室外的大型鐵塔與室內的眾多設備說道:「我的研究成果部分成功,經過數年的努力,真的研究出這種設備,但它實在是太龐大了。
這也是耗能極大的設備,每小時需要消耗上百度電。
這個設備整體重達上百噸,根本就無法攜帶,只能放在固定的場所。
兩個設備像電話一樣方便通話,這種使用場景肯定無法做到。
但我最初的想法獲得成功,那就是電磁波真的可以承載聲音。
電磁波可以承載文字和聲音,這都是信息的一種。
我相信在未來,電磁波一定可以承載攝像機拍攝的影像。」
梅鴻運這個說法,讓很多人暢享起來。
他們不知道技術發展多長時間,能達到這個說法所說的技術,可能大部分人都活不到這個時候。
但看著科技飛速發展,眾人參與在其中,都有一種成就感。
梅鴻運繼續介紹道:「這個設備確實太龐大。
兩個設備互相發送聲音信號,成本也太高了。
我考慮一個設備發送聲音信號,另一個設備接收聲音信號。
發送信號的設備,功率需要很大,要覆蓋足夠的地域。
接收信號的設備,不需要太大的體積,類似於無線電台的體積就可以。
接收信號的設備去掉了發送功能,它的功能會更加簡潔,製造的要求也更低。
我與項目組共同努力,終於打造出廣播系統。」
梅鴻運說完,看到眾人都疑惑什麼是廣播系統。
他走到收音機旁邊,打開收音機的旋鈕。
收音機的喇叭,傳出了清晰的聲音。
「縣,發生水災,當地群眾已轉移。
《炎黃日報》重要消息已經播完。
下面播放藍紅先生的評書《三國演義》。」
梅鴻運介紹道:「屋裡和外面的巨大天線,組成了廣播系統,現在的廣播系統,能夠覆蓋一縣之地。
實驗室里這個廣播系統,已經能覆蓋京城。
廣播系統向空中傳遞帶有信息的電磁信號。
接收端的設備叫做收音機。
無論是一台收音機,還是一百萬台收音機。
他們接收空中的信號,對於廣播系統都沒有影響。」
首相林文靜看到梅鴻運操作收音機,又聽聞廣播系統的性能。
他激動的說道:「廣播這個發明,實在是太好了。
朝廷要大力投入,應該在每一個縣,都建設廣播設備,成立播放機構。
可以參照報社的管理方法,由朝廷對播放機進行直接管理。」
首相林文靜現在最愁的事情,那就是龐大的失業人群。
朝廷進行的重大基建工程,只是吸納了一部分勞動人口。
解決失業人群的關鍵,那就是恢復工業活力。
朝廷推廣廣播系統,設備的製造與安裝,就需要吸納龐大的工人。
各縣搭建廣播機構,還需要吸納大部分人才。
只是廣播系統帶動的就業,首相林文靜估算,至少要三十萬人以上。
廣播算得上是新技術新產業,朝廷花費資金投入,那也不會出現這項技術很快會被市場淘汰,投資打水漂的情況。
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推動這件事情的官員,必定會被敵人攻訐。
這種安全的項目,才是朝廷所有官員,都有動力推行的項目。
一些官員看到首相林文靜想要強推這個項目。
他們小生的陰陽怪氣道:「各地有報紙就足夠了,推動廣播覆蓋全國,完全沒有必要,這是在勞民傷財。」
皇帝蘇河卻在這時開口說道:「林愛卿的建議很好,廣播的出現,對於娛樂百姓有著很好的效果。
它所覆蓋的人群,肯定要比報紙廣,有利於國家政策的宣傳。」
皇帝蘇河提問道:「帝國想建立一個類似《炎黃日報》的廣播電台,內容傳遞到所有廣播設備,技術上有沒有難度。」
梅鴻運聽到皇帝蘇河的問話,他這位岳父一針見血的看到廣播技術的關鍵。
他的團隊已經攻破這項技術。
梅鴻運自信的說道:「陛下,技術上沒有難度。
設備通過無線電播放廣播,覆蓋某一個地域。
百姓通過收音機收聽廣播的節目。
現在的廣播設備,只能覆蓋一線之地。
廣播設備沒有接收信號的能力,它只是經過天線對外發送信號。
但我們可以通過電線傳輸信號。
只需要在全國建造幾個中轉站,通過中轉站放大信號,就能把信號傳遞到所有廣播設備之中。」
皇帝蘇河聽到現在的廣播技術,已經可以統一播放節目。
他高興的說道:「朕認為廣播技術已經完全成熟,皇家科學院這項研究非常棒。
朕決定在廣播要覆蓋全國縣城。
等到設備進步,廣播設備覆蓋的範圍更廣,廣大的鄉村地區,在未來也能接收到電台信號。」
皇帝蘇河對於廣播技術極為的看重。
廣播電台是比報紙還重要的宣傳渠道,皇室必須要把這個重要的宣傳渠道掌握在手中。
有著看報紙習慣的人,那都是高級知識分子。
這些人都是能力很強的人,朝廷要籠絡這些人。
但他們卻不是人數最多的人群。
廣大的工人和農民,他們沒有看報紙的習慣。
他們了解國家政策的途徑,那也是通過廣播和茶樓的說書人,讀報紙上的內容。
廣播電台的出現,將會取代說書人的地位,直接宣傳朝廷想要宣傳的內容。
報紙上的內容太過高大上,閱讀門檻很高。
廣播電台卻能播送評書、戲曲、歌曲等多種娛樂節目,它必將走入千家萬戶之中。
皇帝蘇河一點都不擔心廣播系統投入過大。
廣播系統只要能覆蓋全國大部分城市,它所產生的GG收益,不只能覆蓋其成分,還會有盈利。
眾人看到皇帝蘇河態度鮮明支持建造覆蓋全國的廣播系統。
一些聰明人,他們已經能想到,皇帝蘇河全力支持的原因。
廣播能覆蓋比報紙還龐大的人群,它的宣傳效果必定比報紙還強。
皇室絕不會放棄,這個筆報紙還厲害的宣傳渠道。
報紙的實力,他們已經見識過。
可以說誰掌握了報紙,誰就掌握了話語權。
具備話語權的勢力,他們能以極低的成本,推行很多事情。
皇帝蘇河誇讚道:「只是廣播這一項技術,朝廷給皇家科學院投資的經費就沒有虧掉。」
田家鵬院長聽到皇帝蘇河公開說出朝廷給皇家科學院的經費沒有虧。
他知道從今以後,再也不會有朝廷重臣從經費這個方向,攻擊皇家科學院。
科學家的地位,也會獲得一定的提高。
田家鵬院長之前對於報紙,一直是敬而遠之。
他已經意識到,皇家科學院話語權的落後。
他已經決定,這個是配合朝廷搭建廣播系統,它們皇家科學院,一定要與廣播電台結成友誼。
皇家科學院已經丟失報紙這個輿論陣地,絕不能在丟失廣播電台這個新的輿論陣地。
田家鵬院長必須要扭轉世人對於皇家科學院的看法。
皇家科學院應該獲得的功績,他絕不允許任何一個人抹殺。
田家鵬院長現在專注於自己的工作。
他與劉棟樑兩人,帶領皇帝蘇河等人,繼續參觀物理研究所。
物理研究所的其他項目,沒有廣播技術能夠震撼聲音。
但這些技術都是以往技術的升級改造。
精度更高的工具機、結合新理論生產出來的機器。
這些科技成果,讓皇帝蘇河一直面帶笑容。
田家鵬院長帶領皇帝蘇河等人參觀完皇家科學院。
他看到眾人臉上的笑容,這才站在皇家科學院門口,放肆的大笑起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