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章 你請我願

  肖寧、布日固德、祖大壽、吳襄、吳三桂等人,再加上五萬精兵,這是華夏軍目前,能夠拿出的最大機動力量了。閱讀

  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橫掃幾個省,也就是這麼點兵力而已。

  如果他們要是馳援關外的話,估計也就是這麼多兵力。

  華夏軍出兵,不會像大明一樣,動輒十幾萬人,那是因為他們不把後勤人算在裡面去。

  如果按照大明的出兵標準,每三名士兵,就是必須配備一名後勤人員了。

  而華夏軍則採用相對靈活的手段,這是跟劉遠橋父子都是商人出身有關,他們本來就是運河四大船隊之一,也都擁有遠洋艦隊為他們運輸物資,說白了他們也算是物流業的一員,算是運輸界的一員,這一行有多少貓膩,他們也都一清一楚,有多少潛力,更加的清楚。

  官方運輸物資,他們是強行的徵發民夫,抓百姓去拉去運,效率低,成本高,而華夏軍則吸取了這方面的經驗教訓,把他們的物資轉包給民間的車行、駝幫,由他們來運送物資,雖然帳面上支出了不少的銀子,但是效率大大的提高了,損耗也都大大的降低了,更重要的是,速度更快了,不會動不動就出動十幾萬人的場面。

  所以說肖寧所率領的這一支軍隊,全部都是可以用於戰鬥的軍隊,而不是混雜了大批的民夫和壯丁的軍隊。

  肖寧也是華夏軍之中的後起之秀,認為是劉宗勇之外最為優秀的將才,最重要的一點,他是華夏軍一手培養出來的人,忠心方面沒有什麼問題。

  雖然像是孫傳庭、洪承疇、楊嗣昌等人,也都是統帥之才,也都非常有能耐,但是他卻不是肖寧這一種根正苗紅的劉家人。

  而且肖寧他也是公認有機會被封為國公的人,這一次對他委以重任,就是希望他能夠更進一步。

  對於劉遠橋的重託與太子爺的信任,肖寧當場發下了誓言:「不破白城!不擒林丹,誓不回師!」

  其他的各位大將,也都當場的拍胸口做了保證,一定竭盡所能,完成此戰。

  祖大壽、吳襄等人,也都熱血沸騰,有心大幹一場,他們是後來才加入華夏軍的,稱得上是後娘養,但是華夏軍依舊對他們唯以重任,這令他們幹勁十足。

  加入了華夏軍,他們是兢兢業業,忐忑不安的,就怕自己這些後娘養的,會被別的人所孤立和歧視,但是加入了這裡以後,他們才發現,華夏軍是擁有很好的氛圍,這就是你有功勞,一定會冒出來,有過一定會被處罰,所有的事情,都是憑真本事說話。

  這就讓一切變得簡單了,不用勾心鬥角,所有的心思,都花在打仗上,這是祖大壽等人十分欣慰的,也就讓他們信心十足,準備干一些事業出來。

  華夏帝國出動數萬精兵,突襲白城,皇帝陛下寄予了很大的厚望,他們也都知道此戰若成,必定名垂青史,就在華夏軍中有了立足之地。

  華夏軍的動員能力非常的強,這邊才宣布出兵,第二天軍隊已經離開了京城,沿著官道,迅速的撲向了白城。

  在這一支大軍出動了以後,劉遠橋又在御書房,召見了洪承疇。

  洪承受這次率領數十萬大軍投降,劉遠橋任命其為總督,依舊統領原來的手下,其原來那些將領,也歸他指揮,名義上可是有二三十萬人。

  但是洪承疇也都十分識相,在得到了華夏軍資源的支持以後,他就開始精簡這一部分人馬,那些老幼病殘的,就發了一筆安家費和路費,讓其回家,也協調地方,讓這些退伍的軍人在地方能夠混個一官半職或者混一個差事,令士兵們皆大歡喜。

  他也都成功的把他的軍隊,精簡到十萬人,這十萬人的軍隊,可是能戰的軍隊,比起以前華夏軍,是遠遠的不如,但是比起以前的明軍,稱得上是精銳了。

  手上有這一支軍隊,洪承疇信心十足,有把握橫掃天下,這只是吹牛逼的想法,在加入了華夏軍以後,他也都被封為伯爵,以軍功而封爵,稱得上是光宗耀祖了。

  只不過洪承疇這一位總督,就是一個總督,沒有具體的頭銜,也都沒有具體的作戰任務,現在劉遠橋正式任命他為三邊總督,負責率兵前往陝西,平定當地的游寇之亂,恢復地方的治安,也都要接管整個陝西,向更西北的地方發展。

  劉遠橋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一統的天下以後,有心向外進行擴張,他的野心可不止於只恢復大明疆土,而是希望能夠恢復到漢唐盛世的局面,陝西再往西走,就是漢唐西域故地,如果能在這一片地方恢復中華文明,這才是強大的帝國。

  自然!劉遠橋也都把他這一番心思,告訴了洪承疇。

  洪承疇聽了以後,十分的激動,以前的明軍沒有辦法對外擴張,那是限制於國力和後勤方面,在華夏軍崛起後,後勤方面十分的強大,也都擁有足夠的錢糧對外擴張,恢復漢唐時代的榮光,就成了每一個軍人的無上榮光。

  但是洪承壽他有些為難,他說道:「臣其實早在歸降之前已有明言,臣母親已老,臣希望能夠回家,俸養父母,等母親百年以後,再度出山,為國效力。」

  這一句話,還真是洪承疇當初說過的,他說過這句話的時候,其實也是想用孝道來包裝自己,作為明將,他向華夏軍投降,肯定是難逃貳臣之名,如果說為了天下百姓,為了孝道,這就可以稍微包裝一下自己,令自己的名聲沒有那般的臭。

  洪承疇他是不捨得放棄手中的權力的,他就知道當官不進則退,如果你手中掌握權力的時候,就可以實現心中的理想,如果退了以後再度回歸,就沒那麼容易的了,多少大臣最怕的就是在關鍵時候丁憂。

  就像當年的張居正,正在自己人生最為關鍵的時候,父親去世了,雖然他通過權勢,讓皇帝奪情,讓朝廷奪情,但是卻招來了天下的罵名,為後來的悲慘局面,埋下了伏筆。

  洪承疇他這般想,主要是為了名聲。

  劉遠橋是什麼人?稱得上是人精,對方心裏面想什麼,他是一清二楚,所以劉遠橋斷然拒絕了對方的請辭,他說道:「自古忠義難兩全,為國效力,就是大忠孝,我華夏帝國與大明有很多不同的地方,這就是凡事以集體的利益為重,所以愛卿就勉為其難,繼續擔此重任吧?」

  洪承疇臉有難色,他說道:「微臣已經離開家裡面十幾年了,十多年都不曾見過母親,一直不能在母親跟前盡孝,十分的不安,深恐子欲孝而父母不在。」

  在這個時代,不孝就是天大的罪行,對於這一點,劉遠橋也是認同的,他也是一個十分孝順母親的人,造反之前,他首先請教的就是母親的意思,就是怕連累了母親。

  但是劉遠橋就知道對方只是在找藉口而已,所以他說道:「還是那一句話,自古忠孝能兩全,為人處事者,就當做大事,光宗耀祖,這才是對祖宗,對父母的盡孝,你回去只是一家人之孝順,如果到了陝西,平定一方,守牧百姓,讓眾多的百姓,都過上好的日子,這才是大忠孝,大孝順,相信令堂會諒解,也會以你為榮的。「

  劉遠橋這般說了,洪承疇他只好勉為其難了。

  劉遠橋說道:「大軍出發,需要時間,你可以藉此時間,星夜南下,回家鄉一趟,見見父母,拜拜祖先,然後繼續的為國效力吧?你當謹記一點,為國為民,才是真正的大孝順,大忠義。」

  在劉遠橋這般說了以後,洪承疇正好就坡下驢,他跪在了地上,恭敬的說道:「臣遵旨。」

  洪承疇他當然不是想辭官回家去孝順父母,他們一家子都是從苦日子中過來的,他就在父母的跟前又如何?他們一家子以前就是靠賣豆腐賣豆乾為生,難道他還想跟老娘回去賣豆乾不成?

  他當官了以後,有財有勢,家裡面買了更多的田地,購置了豪宅,更買了不少的丫鬟僕人伺候老娘,讓老娘也過上了貴婦人的生活。

  如果讓老娘選擇的話,她對目前的生活應該是滿意的,而不會喜歡自己回去以後,幫她再賣豆乾。

  洪承疇也意識到一點,華夏軍為的拉他入伙,可是花下的大價錢,人家出了這麼大的代價,他也都必須付出相應的回報,才能令華夏軍滿意。

  如果他不能夠令華夏軍滿意,不能讓對方高興,反手就能把他給弄死,他洪承疇既然已經出人頭,已經守牧過一方,統領過千軍萬馬,就再也不可能回到過去那種生活,再也不可能下地耕田,再也不可能賣豆乾了。

  如果他幹這種活的話,估計他的仇家都不會放過他,而上尋上門去,把他給滅了,他這樣子做,主要就是為了惺惺作態,表面上好看而已。

  劉遠橋就是明白這一點,所以一再堅持,雙方就在這一種你請我願之中,達成了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