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4章 新的作風

  劉遠橋以前沒有造反之前,他過的日子就不比崇禎皇帝的差勁,甚至在可支配錢財和享受方面,比皇帝還要好,只是他沒有皇帝權力、和尊崇的地位而已。閱讀

  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劉遠橋他造反,就是為了讓自己活得更好,為了讓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不幹什麼,就不幹什麼,這才憤而起兵造反,當皇帝的。

  如果當上了皇帝以後,還有這麼多的人的制約,每天都有一大群人告訴他,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就沒有意思了。

  如果他是明朝的皇帝,有這一種想法,肯定會跟大臣們有個很激烈的矛盾衝突,更會碰出萬丈的火花,斗得十分精彩。

  但是,他是華夏帝國的太祖皇帝,是在推翻舊帝國的基礎上建立了新的帝國,所以說有些事情他會遵循前朝的各種規定和禮制,但是在很多事情上,他是不會遵從的。

  若是大明的臣子,會規勸皇帝,會把皇帝都限制的死死的,讓皇帝都得聽他們的或者是聽他們所制定的禮制的。

  因為很多官員都認為,他們的先輩制定出的這些政策,皇權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是大明長治久安,天下穩定的基礎,因為有了這種強大的基礎存在,每個人都認為,這是天經地義,金科玉律的事情,也是他們認為,不可動搖的信念,願意為之付出生命而跟皇帝對著幹的。

  但現在是不同了,現在已經是華夏帝國了,華夏帝國就是推翻大明帝國的基礎上建立的全新的帝國,是因為前朝種種的不好,種種的腐朽,才給了他們機會。

  也就是說,對於劉遠橋來說,大明的那一套,是行不通的,是完全不行的,如果有誰還敢拿大明的那一套來套到華夏帝國這裡來,就會令劉遠橋十分的憤怒和生氣,因為那已經可以確定,這是亡國之策,根本就是包藏禍心。

  而且華夏帝國這些官員之中,大多數出身於劉遠橋的門下,是他的奴僕侍從,沒有幾個有資格和有能耐跟他對著來乾的,比如說他軍隊之中,倒是有幾位權力比較大的人。

  比如說他的把兄弟鄭芝豹,他在海軍的地位,是無人能及的,他在海上的權威,就連皇帝都比不上,而且海軍因為其特殊性,獨立性也都非常的高,如果在別人的眼裡,很容易就形成了獨立王國,偏偏鄭芝豹對劉遠橋就崇拜到了極點,對他言聽計從。

  鄭芝豹雖然是一個很有能耐的人,在別人那裡也算是梟雄之才,但是到了劉遠橋跟前,只是一個聽話的小弟。

  另外一個就是創辦了華夏軍陸軍的劉布,劉布在軍中的地位,超過了劉遠橋,很多時候,士兵們只知有劉大帥,不知道有監國王,問題就是由劉布是劉遠橋的兒子,在這方面天生就低了一層,不具備跟他抗衡的實力。

  劉遠橋是大權在握,高高在上,無人能及,並且對華夏帝國的掌控,他絲毫不在大明帝國開國皇帝朱元璋之下。

  只是劉遠橋比起朱元璋,更加的有信心,朱元璋因為出身低賤,難免會有自卑之心,只怕他經常就會想,某家出身如此的卑賤,不過是和尚和乞丐而已,這都能當皇帝,那些出身更加好的,都不知道會怎麼想,所以對於手下的大臣,那是防範到了極點,每時每刻都防著他們造反,每時每刻都發動謀逆大案,誅殺功臣。

  但是劉遠橋他這是不同,他本身就是頂級權貴,頂級梟雄出身,剛開始造反的時候,都已經定下了名分,朱元璋他在打天下的時候,跟大多數的將領和士兵都是以兄弟相稱,甚至有一種傳聞,經常說打了天下後,大家共享。

  但是劉遠橋不同,剛打天下的時候就已經定下了名分,我是主你是輔,我吃大份你吃小份,我吃肉你們喝湯,這些事情,早都定了下來,他也都不怕其他的人造反。

  華夏帝國他的後勤策略和供應策略,就已經註定了其內部很難以形成軍閥,就算將領們想造反,士兵們也都不會聽他的,也就是如此,他們才會信心十足。

  而且劉遠橋也不會像朱元璋一般,那麼的勤奮,那麼的大權獨攬。

  朱元璋由一個放牛娃,當了大明帝國的皇帝,他十分珍惜眼前擁有的一切,也都十分害怕會失去這一切,所以他對這方面的防範,是非常嚴厲的。

  所有的摺奏,都由他自己一個人來審閱,即使摺奏再多,身體再累,他也都不會在乎,往往批閱奏章,批閱到深夜,第二天一早,就早早就起來跟大臣們早朝。

  早朝的意義,在於大臣對其進行朝拜,每時每刻樹立皇帝絕對的權威,同時也都與大臣集思廣益,共商大計。

  但是劉遠橋他的想法則不同,樹立權威,不一定每天就坐在金鑾殿上,讓大臣們跪拜就是有權威,做事情不見得要自己親自過問,親自處理才會處理的好。

  劉遠橋是一個相信人性,相信制度的人,他在制定政策的時候,往往是以制度性和激勵人的性格有關。

  比如說在他任命的一系列官員之中,他比較喜歡這讓這些官員競爭,讓他們對比,不會在乎他們的名聲好與不好,只會在乎他們能不能辦事,能不能把事情辦好。

  如果能夠把事情辦好,就算是貪污腐敗,找一些女人,他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如果不能夠把事情辦好,又折騰這些事情的話,那他就不用客氣了。

  現在大明的這些權貴,其實他們過的都是十分奢侈豪華的生活,雖然皇帝以身作則,提倡樸素勤儉,就連崇禎皇帝都穿打補丁的衣服。

  據傳聞崇禎皇帝走路都不敢走快,是因為他的龍袍都破都開裂了,走的快裡面的棉花會飛出來,而且在他吃飯的時候,他也都把所有的用度壓到了最低,每天也只是吃幾個菜而已,說白了日子還不如富貴人家。

  他主要就是為了做出表率,讓他的大臣們都效法,就會形成潮流,整個大明都形成節儉樸素的場面,可以省下更多的錢,用於造福社會,造福萬民,但他的人格魅力不夠,他雖然這樣玩,但是他的大臣們可不願意跟著他這般。

  大臣們表面上是跟著皇帝裝樸素,裝窮人、裝沒錢,但是在私底下的時候,他們該有的排場,該有的享受,應有盡有,每個官員過的都是窮奢極欲,繁華之極的生活。

  用他們的話來說,當官就是為了榮華富貴,就是為了享受的,如果當了官,還如此貧困的生活,那當官還有什麼意義?

  你還別說,連劉遠橋也是這般認為的,當官和當皇帝,就是為了活得更好,如果活得還不如以前,為什麼要這麼幹,所以他就不會在這方面進行約束,甚至都懶得提倡國家節儉的風氣,但是對於官員們的要求,這是十分硬性的,十分指定的。

  在此,他是十分推崇張居正當年所推行的考成法,對於這些官員都必須進行京察和考成,在這位置上做得好的,就繼續干,乾的不好,就滾蛋走人。

  他不會因為那位官員名聲好,道德文章好,但是卻幹不了事而重用,說白一點,他在跟大臣們商量國事的時候,他能公開的說,他寧願用嚴蒿,也都不願用海瑞這種人,這已經說明了他的態度。

  在南京的時候,基本上就已經奠定了他的班子,這些人跟劉遠橋也都跟了將近一年多,大概也都了解了劉遠橋的個人喜好和作風,不只會在這些方面替他進行約束,只會投其所好的加以引導。

  以劉遠橋的手段,你跟他對著來干,讓他不高興的話,只怕會讓他不動聲色之間,就把你挪開了。

  劉遠橋他對於華夏帝國的掌控,遠遠在於大明帝國的任何一位帝王對朝廷的控制之上,他想要用的人,一定會用,不想用的人,一定會搞走。

  而且他可是一個厲害的角色,也都是一個不會輕易的就受人忽悠的人,想用祖宗家法和仁義道德來限制他,也都非常的難。

  劉遠橋還是十分務實之人,十分重視利益,說白了這種人就是難以滿足,難以收買的人。

  新朝成立以後,劉遠橋在考量新的問題,那就是制定和推出對官員們的考成制度和獎勵制度,以激發他們更大的熱情,至於其他方面的事情,反倒不是他關心的事情。

  而且新朝成立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取消了大明實行了兩百多年的早朝政策,在許多大明官員的眼裡面,早朝是必不可少的,是皇帝勤政愛民,是朝廷官員勤政的一個表現,皇帝不上朝就是偷懶的表現。

  比如說那一位萬曆皇帝,二十八年不上朝,雖然朝政依舊,但是卻被朝廷和民間的百姓罵成了狗,甚至有人攻擊,皇帝不上朝,只是為了在後宮與女人嬉戲。

  但是華夏帝國成立的第一件事,首先就取消了早朝,有什麼事情都是在當值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