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知道華夏軍這一種福利政策,對軍官吸引力不大,但是對於普通的士兵來說,那就是不得了,簡直就是夢寐以求的幸福生活。閱讀
吳三桂可以肯定一點,如果讓士兵們享受了這種福利待遇,就算被收了心,他們關寧軍想再控制這一支部隊,這就難了。
關寧軍的高層,都是一群人精,他們也都明白這一點,他們也都知道,如果讓華夏軍給這些士兵們發放糧響,就斷了軍官們的財路,以後再想私人拉攏這些官兵,這就難了,人心散了,隊伍就不好帶了。
但是他們可以拒絕嗎?歸順華夏軍,這是大勢所趨。
在錦州方向,那是虎視眈眈的孫傳庭部,在關內,在以前他們還會有大明作為後盾,只是現在華夏軍從天津衛登陸,可以這般的說,一切大局已定。
吳三桂還是相當的欣慰的,劉布沒有對他另眼相看,也沒有對他這他們岐視,而是獨立的劃給了他們一個防區,給的就是華夏軍諸位大將同等的待遇,到了這一個時候,他們才加入了華夏軍,他們不敢要求獲得什麼優厚的待遇,只求不被針對就好了。
看到了劉布,吳三桂認為此人乃是梟雄之才,喜怒不形於色,威嚴而又強勢,對部隊有著很強的掌控力,投奔這種人,他們不會吃虧,以後的富貴有了保障。
而且吳三桂暗中的觀察,華夏軍是一支剛崛起的部隊,他們士兵跟軍官都是一樣,充滿了鬥志,吳三桂就沒有看見過一支部隊的士氣會這麼的高。
部隊擁有這麼高的士氣,這拿著刀槍,都可以成為天下雄獅,而他們裝備的又是天下之中最為強大的武器裝備。
吳三桂算是識貨的人,他知道一支軍隊之中,火器的比例越大,戰鬥力就越強。
要知道當年縱橫天下的戚家軍,其實就是一支半火器的部隊,但是其後,因為大明貪污腐敗,所製造出來的火器根本都不能使用,這才令大明的火器部隊,走向了沒落。
而華夏軍,幾乎是一支全火器的部隊,這支部隊戰鬥力有多強?才兩年的時間,就打下了大明的半壁江山,來頭十分的兇猛,非常的厲害。
也就是因為華夏軍來頭如此的兇猛,如此的厲害,給他們以及其強勢的感覺,不追隨他們,只能夠像他們傳檄天下令中所言:「反我者,自躥塞外,以免千刀萬剮。」
吳三桂追隨劉布,吃完飯了以後,劉布就帶著他再次進入的帥營,把他介紹給另外的這些將領們認識,然後再一次分配的任務,便打發吳三桂回去了。
如果是剛來的時候,見到吳三桂這種名人,劉布不免感到稀罕,但是經歷的多了,見識的太多太多的名人,這些都是歷史上的名人,他已經沒有這方面的驚喜感了。
現在在劉布的眼裡,不是朋友就是敵人,如果是朋友,那就是並肩作戰,共謀富貴,如果是敵人,無情剷除。
劉布現在也是躊躇滿志,他現在指揮的軍隊,雖然才數萬之眾,但是各路援軍陸續的抵達,他們也都初步的完成了對京城的包圍。
現在基本上已經可以判定,京城之中,已經組織不出可以跟他們一較高低的軍隊,對方除了城牆可以暫時抵抗華夏軍的刀鋒之外,就沒有別的辦法。
現在的劉布,都接到了消息,那就是洪承疇和楊嗣昌,先後接受了華夏軍的條件,正式的進入了濟南城,跪在劉遠橋的面前,向劉遠橋宣誓效忠。
大明三大重兵集團之二的洪承疇部,楊嗣昌部,正式成為了華夏軍的一員。
這一個消息傳了出來,稱得上是晴空霹靂,如雷貫耳,轟動天下。
別的不說,南路軍的朱燮元部,聽說了這駭人聽聞的消息以後,亡魂大冒,驚駭欲絕,他們本來已經占領了泰安,前鋒已經直接地抵達了濟南南門。
但是他們在聽到這消息以後,馬上狼狽而逃,退回了泰安,在退回了泰安以後,馬上又迅速的往兗州府方向撤退,一路丟盔棄甲,惶不可終日有如喪家之犬,悽慘至極。
這時候,即使朱燮元是見慣了大場面,見慣了大風大浪,此時他也都是驚疑不語,惶恐不已。
楊嗣昌部、洪承疇部的兵力,俱在他之上,作為圍剿山東三鼎足之一,三鼎足,三去其二,不塌才怪。
可以這般的說,如果他不迅速的撤出山東,讓對方回過神來,只怕會把他們都留在這裡了。
朱燮元就是一個知兵之人,他在聽說劉布從天津衛登陸以後,他就知道局勢要迅速的崩潰了,天要塌了!
如果他們能在短短的幾天之內,攻下了濟南,還有回天之力。
但是他們能夠在短短的幾天之內,攻下濟南,這就跟能剷平泰山都沒有什麼分別。
朱燮元還派出了使者,迅速的跟楊嗣昌和洪承疇聯繫上,希望能跟他們連共同密謀,用盡了所有的兵力,不惜一切代價,往濟南進行攻擊,說白了就是想把七十萬人都派上去,對濟南進行致命一擊,如果能夠攻下濟南府,活捉劉遠橋,他們就可以死裡求生。
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洪承疇和楊嗣昌,在聽說敵人從天津衛登陸以後,就完全沒有了鬥志,一下子就垮了。
當統帥都沒有了鬥志,一下子都垮了,其他的人也就更加的支撐不住了,他們幾十萬人的軍隊,居然在短短的幾天之內,就宣布向對方投降……。
而更令朱燮元感到絕望的,就是前去勸降洪承疇和楊嗣昌的,不是別人,居然還是名聞天下的靜雲公,像靜雲公這種人,居然都為劉遠橋所用,大明真的是黔驢技窮,無以為繼了?
為了保證大明的最後一點兵力和血脈,朱燮元也都別無辦法,只能夠迅速的撤退。
馬啼南去人北望,眾將士相顧無言,淚流滿面。
朱燮元跪地悲呼:「皇上呀……!
在山東,他們是無法立足的了,他們在山東實行的是以戰養戰,就食於敵的政策,這種政策確實是可以給敵人以巨大的打擊。
但是也都令他們民心盡失,他們所到之處,處處被當地的百姓敵視,他們打著官軍的旗號,卻連賊兵都不如,當地的百姓對他們恨之入骨。
朱燮元就知道,實行這樣的政策,其實就是把這些百姓都往華夏軍那裡推,朝廷要在這裡收攏民心,這就難了。
當時朱燮元還在想,這都是小事,只要能夠打敗敵人,擊垮劉遠橋,民心散了,可以繼續的收攏,繼續的收買,多花幾十年的時間,就好了,只要大明還在,天下還在,就不怕。
現在好了,敵人的前鋒部隊,突然出手襲擊京城,京城危在旦夕。
他們幾十萬大軍都沒有辦法及時回防,坐視大明被斬首。
在此之前,許多人都認為,在北方,大明是占據有優勢的,他們是屬於進攻的一方,七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攻入山東,好大的聲勢,轟動天下。
這令天下各大勢力,都停止了自己手上的軍事行動,坐看大明與華夏帝國之間的這一場總決戰。
因為他們都擔心,雙方正在決戰的時候,不知道鹿死誰手,他們提前的站隊,很容易就會站錯隊,押錯寶,那時候後果是很嚴重的事情。
很多人都認為,這一場激烈的,慘烈的大戰,會曠日持久,他們有的是時間,靜觀其變,坐收漁翁之利。
有人認為,華夏軍會慘勝,也有人認為,大明會取得勝利,但是從來沒有人會想過,大明敗得這麼慘,敗得這麼快。
前一刻,還風光無限,出動幾十萬大軍,圍剿敵人,轉眼之間,他們的大軍,就煙消雲散,這一次大戰,就是大明朝最後的拼死一博,垂死掙扎,這一次也都沒有辦法擊垮敵人,大明就真正的沒有辦法了。
朱燮元部就像喪家之犬一般,從濟南城下敗退,退出了泰安,迅速退向河南
朱燮元就知道一點,如果他們不及時的撤退,等待他們的只有死路一條。
這樣子的劇變,朝廷的君臣,還不知道,還被蒙在鼓裡,這樣的消息,可以說是轟動天下的消息,幾天就傳遍了大江南北。
但是京城因為被華夏軍封鎖,消息其的滯後,根本就不知道,形勢已經發生了如此駭人聽聞的巨變。
在京城官員的眼裡面,現在的北京城,雖然被圍,但是他們也都發出了勤王召令,天下各路兵馬,都會迅速的入京勤王救駕,楊嗣昌、洪承疇部大軍,會迅速的回防,這麼多大軍回來,劉布除了逃跑,就沒有別的選擇。
當然這也是他們一廂情願的想法,可能也是他們別無選擇的想法,因為他們總不能想著,現在就開始投降吧?
當然現在有許多人,已經發現大明不妥了,已經打定主意,改頭換面,另投明主了,這就是崇禎皇帝下令早朝,卻沒有什麼官員前來。
這些官員,大多數都機靈的稱病不出,皇帝哀嘆不已,哪裡有這麼多人有病,這些人都成為了牆頭草,隨風倒了。
如果是往日,他早就下令錦衣衛,去把這些人都抓拿了,通通的投進詔獄裡面,但是今時不同往日,他甚至能使動的錦衣衛都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