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在後世,他是一個有爭議的人,許多人都認為,寧遠之戰,令他名聞天下,努爾哈赤就死在他手上,如果讓這種人掌管多十年遼鎮,指不准就會讓他平遼亂之。
但是在這時代,在這東北這地,大多數人對袁崇煥是持否定的態度。
許多人就認為,如果不是袁崇煥堅持的殺死江東鎮總兵毛文龍,這遼鎮的形勢就不會迅速的崩壞,就不會敗得這麼慘。
袁崇煥他這薊遼督師是怎麼來的,就是向皇帝吹牛逼吹來的,他向皇帝信誓旦旦的保證,五年平遼,這可是讓好大喜功的崇禎皇帝十分的歡喜,五年能平遼的好漢都不用,那該用誰?
但是他當上了薊遼的督師,這才知道,以目前這種形勢,五年平不遼,甚至還會讓對方給平了,所以他才會覺得惶恐,這可是欺君之罪,如果五年之內平不了敵人,就是皇帝砍他腦袋之時,身敗名裂。
縱觀關外遼鎮的形勢,他發現,只有自己掌握了兵權才能夠說話有底氣,因為他也都發現了,像這些遼鎮的軍官和家族,他們因為手上擁有大量的兵馬,就連皇帝都忌他們幾分,所以他也都想擁有自己的兵馬,你要擁有了一隻絕對忠於自己的大軍,這才能令皇帝對他沒那麼嚴苛。
他就盯上了江東鎮的毛文龍,這也與槍打出頭鳥有關,毛文龍就經常對他各種不服,為了收攏軍權和威懾人心,袁崇煥就殺死了毛文龍,還說什麼為的是公義,不是私心,假惺惺祭奠來著。
毛文龍死了,江東鎮的魂也都沒了,也就沒有了從背後牽制建奴的力量,他們可以毫無忌憚的長驅直入,猛烈的橫掃關內的大明。
毛文龍是什麼人?他之前雖然只是小小的一個守備官?但是人家可是赤手空拳,憑著手人二百多人,硬是打出了江東鎮,打出了名聞天下的氣勢,牽制住了建奴大軍,還一度深入建奴的老巢,差點把他的老窩建州都給端了,民間對毛文龍的評價可是高到了極點,認為他就是孤膽英雄一般的人物。
就連皇帝也都封他為江東總兵、左都督,這樣的官銜,已經是一品的武官,結果堂堂一個一品武官,居然就以被袁崇煥以飛揚跋扈,貪污軍響的名義給殺了。
毛文龍這一死,江東也就樹倒胡孫散,再也沒有了精氣神,敢跟建奴幹了。
結果就是袁崇煥殺死了毛文龍,也都駕馭不了他手下的那一幫驕兵悍將,也都收攏不了軍權,結果就令形勢迅速的崩壞,在第二年,建奴的大軍就長期直入,包圍了北京城。
他向皇帝保證,五年平遼,結果就是平不了遼,居然還讓建奴的大軍打到了北京城的城下,這崇禎皇帝有多麼的生氣,這是欺君之罪,這是把皇帝當猴耍。
至於民間所說的是,皇帝中的是皇太極的反間計,這就有點搞笑了,這應該是建奴有意放出來蠱惑人心的消息,袁崇煥沒有必要跟建奴勾結,皇帝的也都不會這麼的愚蠢,袁崇煥被活剮了,主要就是因為第一他欺君,第二他還沒有能耐,擅自殺死了有能耐對付建奴的人,這令皇帝恨到了極點,所以皇帝才會將他活剮在菜市口,把他的家族發配給披甲人為奴。
當時京師的百姓,對其也是恨之入骨,爭相的拿錢買他的肉吃,這叫公道自在人心。
袁崇煥是死了,是在菜市口被千刀萬剮了,但是他死後的爛攤子,也都沒有人能夠收拾,朝廷除了花大量的銀子建立一道寧錦防線,就沒有別的辦法了,結果大量的銀子,花在了一個地方,就令別的地方沒錢花,產生了更多的動亂。
以前孫傳庭還覺得袁崇煥有些可惜的,作為一個進士出身的士大夫,落得如此的下場,實在是有失體統了,但是當他們來到這一片土地之上的時候,他才知道了解到這裡的實際情況以後,他才知道,袁崇煥真心死的不慘。
五年平遼只是他吹牛皮的一種做法,用吹牛皮的方式,可是成功的獲得了高官厚祿,這其實也都沒有什麼,現在當官的,哪個不是靠嘴皮子而活?哪個不是玩嘴活的?誰不吹牛?但是他擅自殺死了毛文龍,確實是十分愚蠢的行為。
毛文龍即使他有萬般的不是,但是他可是一手創辦的江東鎮,在敵人的後方牽制住了建奴下軍,讓他們不敢全力南下,這種功勞就是潑天的,就算你看他萬般的不如意,就算他貪最多的錢,再飛揚跋扈,這樣的人,你也得先忍著?至少得把江東鎮接管過來或者找到可以舉著他的大旗繼續為朝廷效力的人,才敢殺死他。
https://
但是袁崇煥倒好,書生意氣,快意恩仇,直接的就砍了毛文龍的腦袋,結果後來就造成了江東的陷落,間接的造就了後來的吳橋兵變,令整個遼東和山東的形勢都產生了驚天的異變,百萬軍民死於戰火。
別的不說,就用周文同的話來說,假如毛文龍不死,像是孔有德、李九德等發動吳橋兵變的人,還在他毛文龍的帳下當他的孫子呢?
也就是因為想通了這一節,孫傳庭對於袁崇煥還有幾分敬意的,這份敬意也都沒有了。
大明在關外的形勢崩壞的這般的慘,這也與這些官員吹牛逼和官僚作風有關。
關外的遼鎮全員的崩潰,當然這與建奴的實力強橫有關,同時也都與朝廷的朝廷官員的腐敗和庸碌無能有關,別的不說,朝廷可是憑著大明這龐然大物,居然就制制服不了建奴這一個小強,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就連孫傳庭他都認為,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擁兵數十萬的建奴,真心不好對付。
但是當孫傳庭他出現在遼鎮,掌管遼南的時候,他對付建奴,也就輕易地獲得了勝利。
孫傳庭作為大明的高官,他也知道,單單論在對付建模方面的支出,華夏軍花的錢和付出的代價,並沒有比大明朝廷的多,甚至更少,但是他們確實取得了如此驚人的成績。
主要的就是,因為體制的腐敗,還有官員極度的貪污,已經從根子上爛了,根子都爛了,怎麼能跟如狼似虎的敵人交戰?
別的不說,就算是以軍響為例,華夏軍濟南方向撥來的銀兩是一百萬兩,來到了這裡依舊還是一百萬兩。
但是如果是大明朝廷,他們從京城拔出了一百萬兩前往遼鎮,最終抵達遼鎮的,估計也就是五十萬兩,到了士兵手上,用於打仗的,估計也就更少。
而更慘的就是,士兵們餓著肚子,用著簡陋的武器跟建奴交戰,這樣打仗不敗才怪?
而華夏軍他們的體制,就註定了軍官無法貪污,既然軍官無法貪污,也就註定了這些錢糧都落在了實處。
他們的士兵拿著先進的武器,穿著厚厚的盔甲,吃的飽飽的跟建奴打仗,手中拿著武器,後面又有大軍支持,更有豐厚的獎賞在激勵著他們,所以士兵作戰也都十分的勇猛。
孫傳庭他橫向對比發現,華夏軍的士兵素質並不覺得比明軍的高,但是到了他們這裡,個個就變成了如狼似虎,跟建奴幹起來也都絲毫的不遜色。
這只能說明一點,大明從根子上爛了,根都爛了,其枝葉就算是再繁盛,飄落在地上也就是遲早的事情。
孫傳庭投靠劉家之時,劉家也只是拿下了山東而已,以他孫傳庭堂堂的三邊總督之尊,投靠了劉家,其實是有點紓尊降貴。
但是他才在總督的位置上做了沒多久,劉家就開始爆發了,他們南下江淮、攻占江南、奪取湖廣,奪取四川,一氣呵成,如此強大的聲勢,只能說明一點,劉家確實是天命所歸,朝廷確實是氣數已盡,否則都解釋不了會這樣子。
如果說論起兵鋒,搶奪城市之快,以前的流寇也能這麼做,但是流寇最大的不同,就是幾千官軍就可以把數十萬的流寇追著打,但是華夏軍,他們每占領了一座城市能守,更重要的官軍根本就不敢在他們後面追,根本就不敢跟他們交戰,只能眼睜睜的看見他們把這些城鎮一一的占領。
這說明華夏軍的崛起,已經是勢不可擋了,雖然孫傳庭他投靠了劉家,有些心不甘情不願,認為自己這是從賊,遲早要盯上歷史的恥辱柱,名列奸臣之列,但是到了這一步,他也都不能感嘆,大明真的是氣數已盡,若非是如此,又怎麼會崩壞的這般的快,他就算是留到在了大明,估計也都沒有什麼好下場。
想通了這一節,孫傳庭他就不再心懷大明,而是一心一意的留在華夏軍這裡,專心的為華夏軍幹了,只要不讓他統兵去攻打大明,奪取大明的城市,而是在這裡專心的對付建奴,他一點心理障礙都沒有,全力以赴地干就對了,這本來就是他的願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