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遠橋身材高大,相貌堂堂,一看就是梟雄之才,他成名又是極早,早在青年之時就嚮往江湖快意恩仇的生活,所以闖蕩過江湖一陣子。
後來回來繼承家業,也是做得有聲有色,闖下了八面佛的外號,無論什麼時候,他就是一個精明的人,無論幹什麼工作,都是幹得非常出色。
即使就是干他從來沒有幹過,從來沒有想幹過的皇帝,也都幹得非常在行。
劉遠橋並沒有向北京的崇禎皇帝看齊,崇禎皇帝非常的節儉,非常的勤奮,恨不得每天都把自己埋在工作堆里,恨不得一天十二個時辰工作。
劉遠橋把他的工作進行了歸類和分派,分別交給了他身邊的幾個助手負責,也就是所謂的六大尚書,他自己工作的時間就變成了相對的少,相對的簡單,還能有時間微服私訪,體察民情。
其實華夏帝國的體制,大多數都是仿照大明,他們獲取的信息也是來自於各地官員的奏摺,還有塘報,皇帝是通過看這些東西,了解到帝國之內發生的事情。
但是劉遠橋明白,這是在他當官的時候就明白和理解的事情,任你官清如水,我自吏滑如油,說白了就是只有你自己親眼所見,才是真的,手下當官的會出自於各種各樣的理由來欺騙和隱瞞於你。
並不是說他的手下官員上傳來的情報都是假的,都是欺騙他的,而是說,如果你想獲得準確的情報,就必須通過多種手段來印證。
至少同一種情報,你必須用兩個不同的部門,兩批不同的人提供的情報來加以驗證。
如果是兩方都是一致的,這就說明應該差不多是真的,兩方上呈的情報差距甚遠,這只能夠說明有人在作假。
就連崇禎皇帝都是這樣來印證,獲取情報,更不用說,更加精明的劉遠橋了。
這也是所有的皇帝都十分痛恨一件事情的原因,痛恨大臣結黨營私,他們聯手起來的時候,就可以把皇帝架空,自把自為了。
劉遠橋他現在的身份,還不是皇帝,正式的身份是華夏帝國監國王,目前他想要做的就是,策劃如何建立一個新的國家,如何登基為帝。
作為一個新興國家來說,百姓的支持非常的重要,劉遠橋很迫切的需要獲得第一手資料,知道他們華夏軍在百姓心中的印象和地位。
崇禎皇帝他認為依靠他的仕大夫集團,依靠著祖宗家法,就可以治理天下,就可以令他的大明帝國千秋萬代傳衍下去。
劉遠橋知道這種想法非常的愚蠢,也都非常的曲高和寡。
皇帝和仕子們,吃飽了沒事幹,他們所倡導的就是仁義道德,而老百姓想的則是相對簡單,他們連飯都吃不飽,他們所想的就是吃飽飯,穿得暖,有房子住。
劉遠橋雖然出自於大富之家,但是卻長期的生活在社會的底層,跟這些販夫走卒,市井屠狗之輩稱兄道弟,也算是深知民間疾苦的人,正因為他深知道民間疾苦,所以身處高位以後,他一直都履行一條準則,這就是必須讓身邊的人吃得飽,穿得暖,住得好。
也就是因為這樣,他劉氏集團那可是一路的壯大,非常的風光榮耀,直到今天這一個地步。
到了今天這一地步以後,劉遠橋並沒有因此而驕傲,反而更加的如履薄冰,誠惶誠恐。
如果是以前,他就算混得再不好,都有把握可以帶領家族全身而退,即使是當不了官,也都可以退而求其次獲得一個富家翁的的生活。
至少可以令自己的家族繼續的過著富貴的生活,但是現在不同了,自從他們起兵以後,就註定無法回歸到以前。
劉氏家族不是成為皇族,就是會成為逆賊之家被抄,他的妻妾,他的兒孫都會被處死,這一點是毫無疑問。
許多人都認為劉遠橋出於大富大貴之家,應該是那種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富家子弟,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劉遠橋比任何一個當官的都了解民間的疾苦,也都知道百姓想要什麼。
所以在他進入南京城以後,第一次召見當地鄉紳百姓,就做出了一個明確的規定和要求,這規定和要求便是制定極低的賦稅政策,並且永不加賦。
劉遠橋自信,如果他們劉氏家族能夠堅持的做到這些,根本就不怕其他的問題,有了這些民心以後,他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至少在爭奪民心方面,北方的大明,根本就不是他們的對手。
這些天劉遠橋每天都會抽出一定的時間,走訪民間,體察民情,想知道百姓們在想什麼,結果他的政策是取得巨大的成功,百姓是支持和喜愛他這樣子的政策,這令劉遠橋橋感到欣慰。
劉遠橋橋可是真正知道什麼叫做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他自己就是一個例子,如果沒有他們造大明的反,還全力以赴的輔助大明,相信大明可以過得非常的好,但是他們劉家終究還是被逼反了。
也不完全說逼反,而是劉家站在一個特定的時候,做出一個最符合自己利益的選擇。
到了目前這一地步,大明如此的貧窮孱弱,劉家要麼是前進,要麼是後退,劉遠橋幾經思量,最終還是決定,斷然起兵,劉家的富貴已經超過了三代,也達到了鼎盛的地步,真真正正的是到了不進則退的時候。
朝廷也把他們當成肥羊了,磨刀霍霍向豬羊。
劉遠橋雖然是出生於權貴之家,但是素來也算是仁慈之人,他就不能學別的當官的,完全不顧這些百姓的死活。
劉家當初選擇開始招募大批的流民開始,這就註定了他們要走上了與朝廷爭奪權力,與朝廷作對的道路。
劉遠橋他與許多富貴人家不同,許多富貴人家賑災,他們就是為了一虛令,往往搞一個粥棚出來,把粥施完了就算了。
但是劉遠橋知道這些百姓缺的不是一餐,而是一個長期飯票,即使你今天拿出米糧,賑災救他們一命,第二天他還是得餓死。
但如果說你天天的長期的賑災,你就是有金山和銀山,也都不夠花的,所以早在當初山東賑災的時候,劉家他制定的策略就是授人以魚,不是授人以漁。
所以他們往往都是,在這裡待兩三天,把這些人餵的有點飽以後,就開始把這些人拉往他們的農場、礦場和山林,為他們提供一份工作,雖然這一份工作付出的報酬是極低的,但是已經讓這些走投無路的流民,趨之若騖,爭先恐後的加入。
這也是劉家打了這麼久仗,還可以支撐得住場面的原因,一開始他們是借著賑災的名義,收攏了流民,形勢稍微好轉,他們就開始把這些流民拉往他們的家族企業裡面為他們打工和幹活,源源不斷的為他們提供勞動力,這也是他們劉家能夠瞬間爆發的原因。
別人把這些流民當成了包袱和負擔,劉遠橋剛通過其家族企業和龐大的商業網絡便利,接納了這些流民,讓他們為劉家打工,就相當於多了百萬的勞動力,百萬的勞動力一旦利用得法,可以產生極其驚人的力量,猶如火山爆發,石破天驚,推動一切向前。
也就是因為如此,有這麼多人為他們打工,為他們源源不斷地提供產值,劉家才可以瞬間爆發,久戰力不竭。
他們在短期之內,招募了這麼多軍隊,打出了一系列的大戰,但是他們的國庫依然是充足,各種物資堆滿了倉庫。
劉布大軍在前面征戰四方,劉遠橋及其劉家集團,就在後面籌備糧草和物資,前面要什麼,他們便能夠提供什麼。
這麼驚人的動員能力,不是大明可以相比的。
比如說大明朝,為了打一場十萬人規模的大戰,為了籌備糧草,可能都讓他們操碎了心。
劉布從來不用為糧草的事情而操心,這是因為他父親及其父親的集團,會為他們準備好。
他們無數的農莊和田莊,在連續不斷的在耕種,各種糧食不斷的送往倉庫,作坊日夜不停的打造兵器,他們的工廠又在日夜不停的紡織,這些各種各樣的日用品和生活用品,他們都可以自產自銷,形成一個巨大的自給自足的世界。
正因為他們擁有如此驚人的生產能力和動員能力,這才令他們劉家在短期之內,在起兵以後,瞬間爆發出驚人的力量。
所以說劉遠橋深深的明白,什麼叫做水可載舟,也可以覆舟,在上古時代,賢人聖人大禹擅長治水,治水成功以後,天下歸心。
所謂的治水,也可以說是治理百姓和治理萬民,水能治理好,自然也是治理好的百姓,天下也就歸心了,劉遠橋明白了這一點,知道其努力的方向,自然就變得有條理和有目的,這也是劉家軍如此強盛,充滿活力的原因。
劉家父子,號稱當今天下,最強父子檔,他們父子聯手,所向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