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相互依賴

  劉遠橋他認為自己已經四十有幾,已經到了知天命的時候,在這時候也都為應該有了自己的選擇,繼續當大明的忠犬,還是自立門戶,她自己也有些糾結,但是他明白一點,要當大明的忠犬,可是不容易。

  他們做許多事情,都有些越線了,比如說他們劉家前一陣子的賑災,他們劉家是迫不得已的賑災,一方面是老佛爺開心,另一方面是迫於朝廷的壓力,但是朝廷也是希望他們賑災,但是他們難的地方就在於,朝廷一方面迫令他們賑災,一方面又指責和不爽他們收買民心。

  可以這麼說,劉家能拿出這麼多錢糧來賑濟災民,其實是迫於朝廷和官府各方面的壓力的,但是他們做了以後,朝廷和官府又非常的不爽認為,他們是在收買人心。

  在朝廷的人裡面,他們最好的做法就是拿出所有的錢糧為朝廷救濟災民,然後說是朝廷乾的,不能說是你們劉家乾的。

  大明擁有這麼多的世家大族,他們也都不一定都是刻薄和小氣之人,但是許多家族都不敢拿出這麼多的錢糧來救濟災民,這是為什麼?這是因為他們害怕造成這樣的後果,要知道如果被官府判定為收買人心,那可就是天大的罪名了,朝廷隨時可以用這條罪名就弄死你。

  劉遠橋他知道劉家幹這樣的事情,其實是吃力不討好的,但是時代在逼著人向前,不由得你不向前走。

  而且走到了目前這一步,也是他自己都覺得偏離了自己原有的謀劃,他自己原有的謀劃,那就是當一個萊州知眾,在這一畝三分地上,保證自己家族的利益。

  作為劉氏家族的掌門人劉遠橋,他永遠要考量的就是,如何的讓劉家繁榮昌盛下去,在幾十年以後,他在臨死之前,把所有的權柄交給了他的兒子,他的兒子再交給他的孫子,世世代代相傳,讓劉家在這一片土地上繁衍生息。

  但是目前別人已經玩的超出他的預計了,因為他永遠都想不到自己會當上登萊巡撫,而他的兒子也會當上的鳳陽總兵。

  當他們當上了登萊巡撫以後,劉遠喬他都有一種擔心,那就是步子邁的太大了會扯著了蛋,所以他派兒子出去打仗,其實是有了一種想法,可以接受兒子打敗仗,把官丟了,就回來做他的接班人。

  但是這一個兒子,怎麼說他好呢?要求他交零分的卷,他偏偏就交出了100分來,這樣好的成績,令他這一位父親都不知道如何接應,如何的接招,如何的獎勵他。

  時代在向前發展,劉家也是在被時代逼著向前走,劉遠橋他要做的,就是帶領劉家這艘大船,在在遍布礁石的驚濤駭浪中前進。

  目前劉家的形勢一片大好,要保持眼前十幾年的風光,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劉遠橋他知道一點,只要讓朝廷抽出手來,朝廷有空了,一定就會對付他們。

  就算是劉遠橋自己當皇帝,也都不會允許自己的手下擁有這樣的勢力這樣的家族。

  所以劉遠橋他才會考慮到破局,才會考慮到應該怎麼樣才能讓劉家脫穎而出,破繭重生。

  到了這一步劉家是不可避免的進行了藩鎮化,要知道這裡可是山,東可是北京的肩背,隨時都會影響到京城,朝廷無論如何也不會允許這裡出現藩鎮割據的局面的。

  所以劉遠橋他就私下裡做了許多的部署,做了許多的謀劃,當然現在願意跟他造反的,也都應該沒有幾個,他雖然有一大堆的鐵桿的心腹,但是卻是沒有幾個可以共謀大事的。

  這些人跟著劉家有榮華富貴,有銀子拿,大家都樂得跟隨,但是劉遠橋並不肯定一點,那就是如果劉家被朝廷判定為叛軍,出動大軍征討,那時候還有多少人願意繼續的追隨劉家的,這就不好說了。

  劉家現在做了許多的事情,有一些不臣之心,現在劉遠橋他可以肯定一點,如果他做大明朝的忠臣,他的重要盟友靖雲公會一直成為它的臂助,如果它反大明了,這就不好說了。

  就連靖雲公也都發現了劉家的一些布局,他感覺到有些不安了,所以不免向劉遠橋試探,主要試探的目的,還是需想看劉遠橋他怎麼想的。

  靜雲公他就是借著下棋的時候,以棋入題,討論當時的時局,他說道:「山東乃四戰之地,扼守運河要衝,距離京城太近,非重要名臣坐鎮於此不能令人放心,不知道青雲你有何看法。「

  劉遠橋知道靜雲公其實在試探他的口風,想知道他內心的想法,但是他知道靜雲公是不會支持他造反的,所以他也都不動聲色,只是說道:「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只要皇帝陛下一聲令下,劉某自然就會聽從,這能有什麼特別的想法?」

  靜雲宮他微微一笑他說道:「現在能有劉兄這種想法的,已經沒有幾個了,很多人都認為大明朝廷已經不行了,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是他們都不想一想,大明傳了幾百年都不滅,這就是天意,人又豈能逆天而行?」

  劉遠橋他說道:「靜雲公不知你此話是何意?」

  靜雲公他說道:「現在有很多人看見朝廷多方有難,就有了特別的想法,這種想法其實萬萬的要不得。」

  靜雲公說的自然就是當時朝廷圍剿流寇戰事失敗,主要指的就是曹文詔兵敗,這是轟動朝廷,轟動天下的大事,這可是給朝廷的官軍以巨大的打擊。

  現在都傳出了一種很極端的聲音,那就是非劉布的劉家軍出動,不能剿滅流寇的地步,就是朝廷也有意思徵調劉家軍前去剿滅劉寇。

  派劉家軍去剿滅流寇,這很符合朝廷的利益,但是很多人都明白一點,那就是劉布他未必肯干,劉布他可以不肯干,但是如果他的父親下令,他只能奉命而行。

  這時代有人可以不聽皇命,不奉皇命行事的,但是如果不聽父親的命令行事,就視為大不孝視,為天下之公敵。

  劉遠橋他說道:「原來如此,原來是有人想要慶之的軍隊去對付流寇了。」

  靜雲公他說道:」朝廷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如果劉家軍能夠出動的話,肯定可以為皇帝分憂,正所謂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死後名。」

  劉遠橋他說道:「讓齊軍前去剿滅流寇,肯定是沒有問題的,因為齊軍也算是朝廷正規編制的一員,但現在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齊軍已經拖欠兩個多月的糧響了,拖欠了這麼多的軍餉,還要士兵出去剿滅流寇有點過於令他們為難了,恐怕會引起譁變。」

  這時代朝廷命令調動地方官員是有責權的,而地方官員抵抗朝廷的辦法只有一條,就是用糧響來抗衡。

  就像遼鎮的建奴為什麼剿上不滅,越剿越多,這就是因為建奴在的時候,這些官軍想要糧響,只要向上面申請就會有,如果沒有了建奴,沒有了威脅,朝廷就會隨意剋扣你的軍餉了。

  比如說朝廷他就隨意的剋扣戚繼光他們的軍餉,甚至還能利用軍餉來打壓戚家軍,但是他們卻不敢用這一招來對付遼鎮的軍隊。

  也可以說大明對付建奴,越剿越多,其實也與遼鎮的這些冠軍將領們養寇自重有關。

  但是這些遼鎮的將領,他們為什麼會有養賊自重的這一種想法,這也與朝廷的政策有關,朝廷的政策,一向都是兔死狗烹,如果像戚繼光一樣每次打仗就出動了十分的力氣,把敵人殺光了,他這一把鋒利的軍刀,也就沒有長期存在的必要了,就是收斂起來的時候了。

  靜雲公他微微一笑,他說點:「劉松據老朽所知,劉家軍其實並不缺錢。」

  劉遠橋他可是不上當,他說道:「劉家軍並不缺錢,但是齊軍缺錢,如果一旦為朝廷效力,就必須由朝廷拔放軍餉,否則難逃一個收買民心,養兵自重的罪名。」

  劉遠橋他都把事情和話說的這麼明白的,靜雲公也都沒有說什麼,只是微微一笑而已,也不知道他今天的這番事態,是他自己的意思,還是朝廷已經給他進行了某種暗示或者是委派的給任務給他。

  劉遠橋就是因為跟靜雲公這些地方鄉紳們進行合作,雙方雙方共同的統治東三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有點像是登萊鎮的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所以他們之間像是相輔相成的,相互成就,又相互的依賴,如果有一方撤離的話,另外一方都很難以保持目前的這一種局面。

  劉家藉助鄉紳的勢力,在這裡站穩了腳跟,而將鄉紳們也都藉助了劉家的實力獲得了更多的好處,比如說東三府三個知府,現在都是本地的豪強擔任,劉遠橋這一種大家分蛋糕,共治天下的做法,也是獲得了地方豪強們的一致贊同。

  當然這種統治格局也有點像朝廷一樣,那就是由劉家像朝廷一樣掌握軍隊,掌握財政大權,而地方的政權則由鄉紳們平分,大家利益均沾。

  所以說目前的這一種局面,也是靜雲公他們十分樂見的,符合他們的利益,這就像是士大夫跟皇室共治天下一樣,士大夫不可能向皇帝交稅,因為如果向皇帝交稅,這就意味著失去了共治天下的意義的。

  所謂的共治天下指的是天下也有我的一份,並不單指是皇家的,劉家也把同樣的招數用在了登萊鎮在這裡,算是大獲成功,才有了現在這種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