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遼東危局

  第616章遼東危局

  這就是巴布泰想要的效果,用雷霆手段震懾明軍士兵,然後趁機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突破。【寫到這裡我希望讀者記一下我們域名STO55.COM】火海在燃燒,牛角聲響起,女真士兵從四面八方潮水般撲向流水堡城,這一次不同之前,韃子幾乎投入了一半的兵馬,那吞天滅地的氣勢,似乎瞬間就能推到脆弱的城牆。許多明軍士兵要麼忙著救火,要麼還未從剛剛的震撼中回過神來,而韃子利用這個機會,一口氣衝上了流水堡城牆。當城牆上韃子越來越多,明軍士兵所具有的優勢也蕩然無存。

  城頭廝殺不斷,可明軍士兵根本擋不住瘋狂的韃子,巴布泰給了手下將軍們高壓,這些統領們就會將壓力傾瀉給手下的女真兵。誰都知道,這一仗不能敗,必須打下流水堡城才行,誰要敗退,格殺勿論,現在督戰隊就在城外等候著,只要有一個敢撤下城牆的立刻射殺。韃子不想死,他們像瘋子一樣衝擊著四面城牆,無數明軍士兵倒在血泊之中,城牆一寸一寸的陷落。

  吳襄持著鋼刀不斷砍殺,幾乎精疲力盡,看著城中火光,還有搖搖欲墜的城牆,他心中很明白,流水堡守不住了。

  「撤,所有人往縣衙撤,趙勝,去告訴城中百姓,如果想守護家園,就拿起手裡的武器,將這些殺人放火的女真蠻子趕出去」吳襄怒吼一聲,左臂還在滴著血,他神色冷峻,有一種說不出的狠勁。韃子不是想要流水堡城呢,那就讓女真蠻子知道下大明軍民的厲害。百姓,是一群烏合之眾,可一群憤怒的烏合之眾呢,依舊會凝聚成一股可怕的戰鬥力。

  當明軍士兵滿城呼喚,城中百姓怒了,有不少青壯男子放棄救火,拿著鋤頭鐵鍬加入了明軍士兵的行列。韃子奪取了四面城牆,可他們做夢也想不到想要那些流水堡城街道,卻比占領城牆還要艱難,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步危險來自哪裡,也許是看似無害的百姓,也許是低矮的草垛。

  不少韃子就是被流水堡百姓打死,到了後來,巴布泰被惹怒了,他下令焚城,不管男女老少一個不留,能殺的都殺了。巴布泰的命令給韃子提供了便利,可也讓流水堡百姓更為團結。

  本來按照計劃,兩個時辰內就該占領流水堡城的,可打了三個時辰到了子夜時分,依舊沒能全部占領流水堡城。幾個統領灰頭土臉的站在旁邊,巴布泰並沒有怪他們,而是神色凝重的問道,「此城守將是誰?」

  「回殿下,據查負責流水堡防務的乃是遼東將領吳襄」一個統領有些羞愧的回答道,巴布泰眉頭一皺,「可是前些年守衛錦州的吳襄?」

  不是那個吳襄又能是哪個吳襄?第一次,巴布泰對皇太極的計劃產生了懷疑,一個小小的吳襄就可以領著流水堡軍民發揮出如此強大的戰鬥力,那麼其他地方的漢人呢?也許這次皇太極真的搞錯了,漢人並不是他想像中那麼懦弱可欺,只不過這些漢人需要一頭猛虎而已。

  流水堡衙門,早已變得殘破不堪,眼看著西方有了一絲魚肚白,而流水堡軍民的黎明卻沒有到來,這一刻,迎接他們的是黑暗。戰爭,是一個強與弱的對抗,強者總會生存下來,流水堡軍民死傷無數,如今留在吳襄身邊的已經不足百人,就連吳襄自己也是傷痕累累。坐在縣衙門檻上,吳襄緊緊地靠著大門,如果不是這樣,他絕對坐不住。雙腿不斷打顫,手上沒有一絲力氣。喊殺聲越來越近,終於,女真士兵將衙門大門圍了起來。

  看著眼前的吳襄,巴布泰有些話梗在喉嚨里,就是眼前這個平白無奇的傢伙阻擋了幾萬女真勇士六個時辰麼?諾大的大明朝到底還有多少個吳襄,如果有一百個吳襄,又會給大金國帶來多少傷害?

  「吳將軍,本王佩服你,你是漢人裡邊的英雄,你已經做了所能做的一切,現在,投降吧。本王向你保證,只要吳將軍歸降,本王定在汗王面前美言,高官厚祿,任吳將軍挑選。」

  高官厚祿,真的很誘人,吳襄不想虛偽,他當初入了大明官場,就是想搏個封妻蔭子,成為一代名將。投降,也不是沒想過,可是這個念頭一冒出來,便被自己掐死在了萌芽之中。如今自己的兒子吳三桂就在山海關任職,年紀輕輕已經貴為參將,可謂是前途光明。自己如果投降,那麼勢必連累妻兒老小,兒子吳三桂好不容易拼殺出來的位置也會蕩然無存。

  吳襄怕死,可是他不敢投降,為了兒子吳三桂他也不能降。

  「嘿嘿,蠻子,休要多言,敗就敗了有死而已,老子這條命當年早就該死在錦州城了,現在已經是賺了。英雄?蠻子,你知道什麼是英雄麼,若老子是英雄,爾等不能越流水堡一寸土地,所以,老子不是英雄。我大明有一個英雄,就是五省總督鐵墨,蠻子休要囂張,待鐵督師與孫督師合兵收復大凌河,定不會放過你們的。」

  蠻子?巴布泰的眼神變得冰冷異常,平生最恨的就是被人稱作蠻子了,女真人是勇士,不是蠻夷。吳襄,這個老傢伙為什麼要提鐵墨,這一生最慘痛的記憶就是鐵墨給的。

  揮揮手,幾個金國士兵向前,手起刀落,砍下了吳襄的頭顱。至此,流水堡陷落,整個流水堡軍民全部被殺,無一倖免。

  而在流水堡陷落的時候,鐵墨正坐在庭院裡感受著絲絲寒風,他很想告訴吳襄,他鐵某人不是英雄,大明朝也沒有英雄,因為英雄的下場往往很悽慘。

  歲月無聲,天山高歌,英雄末路,一方虛無。

  隨著流水堡陷落,錦州北部變得一路坦途,無險可守。祖大壽兵敗造成的影響太惡劣了,以至於孫承宗也無法在短時間內挽回頹勢。大量的敗兵湧入寧遠一線,小凌河以南人滿為患,孫承宗想要調集兵力反撲大凌河,卻發現眼下唯一能調動的就只有助手哦山海關的關寧鐵騎了。

  山海關距離大凌河可不近,就算山海關駐軍不吃不喝往大凌河趕,至少要一天的時間。一天的時間,足夠發生很多事情了,如今兵力空虛的錦州城擋得住韃子十二個時辰的猛攻麼?

  答案是否定的,寧遠屯三山營,整個軍屯駐地氣氛壓抑,趙率教、左良玉以及何可綱等人站在帳內大氣都不敢喘。趙率教有心替祖大壽說話,卻又開不了口,實在是祖大壽這次犯的錯太大了。盤山城幾萬駐軍本該是頂在錦州前方的橋頭堡的,結果這幾萬大軍成了韃子的開路先鋒,一路過大凌河和錦州,致使孫督師籌劃良久的大凌河到錦州這條防線土崩瓦解。

  一條固若金湯的防線,被自己人衝散,那心情可想而知。祖大壽自知罪孽深重,一回到三山營便跪在大帳門口,看著鬚髮蒼白的孫承宗,他狠狠地扇了自己幾個耳光。祖大壽心裡並不好受,他承認自己不是什麼好人,可是面對這位一手將自己提拔起來的老人,心中終究有些愧疚感。

  「督師,你殺了末將吧,若非末將中了韃子詭計,局勢何至於如此被動?」說著話,祖大壽額頭杵地,雙目變得渾濁。

  孫承宗的身子顫了顫,他心中很氣,不是沒想過殺了祖大壽以正軍法。可是最終還是理智占據了上風,如今遼東局面來之不易,殺了祖大壽有著很大的後患,祖大壽一家老小可全在軍中任職,兩個參將三個游擊,還有一個駐守山海關的外甥吳三桂。殺祖大壽,祖家這幫子人心裡能沒想法麼?

  而且,這次兵敗也確實不能全怪祖大壽,要不是朝廷方面壓力太大,祖大壽何至於冒著風險出城找韃子麻煩。長呼一口氣,孫承宗走到門口,伸手將祖大壽扶了起來,「起來吧,此次兵敗不能全怪你,老夫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若是老夫能抗住朝廷的壓力,按兵不動,也不會有後邊這麼多事情了。」

  聽到孫承宗的話,外邊一群遼東將領一個個神色不甘,一肚子火氣。自從孫督師督撫遼東之後,穩紮穩打,逐步收復大凌河並依託大凌河組成了一道堅固的防線,前有盤山後有大凌河,只要韃子敢過來鬧事,靠著地勢之利就是一陣猛打。可以說遼東方面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一點優勢,因為朝廷瞎指揮,瞬間蕩然無存。

  趙率教越過祖大壽,眉頭緊皺著,拱手言道:「督師,眼下祖總兵的事情可以先放在一邊,當務之急是收復大凌河啊,若是讓韃子占了錦州城,遼東將再無寧日。」

  孫承宗神色複雜的點了點頭,「世事艱難啊,老夫剛得到消息,吳襄將軍戰死在流水堡,眼下韃子已經拿下了流水堡,不日可攻錦州城。錦州王維克可不是打仗的料,這錦州是八成沒法守的,只能在別處想想辦法了。」

  說著話,孫承宗想起些什麼,轉頭看向遠處的何可綱,「林丹汗那邊可有什麼動作?」

  「回稟督師,林丹汗至今沒有向東的跡象,不過昨日卻發兵龍山,似乎有南下跡象。按照路線來看,應該是衝著六股河來的!」何可綱說完話,嘴角就抽了抽。這可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啊,但凡遼東將領,都知道林丹汗這番舉動意味著什麼。

  六股河連著小凌河,只要林丹汗的兵馬到了六股河,隨時都可以對寧遠周遭發起進攻。放在往日,林丹汗敢這樣做,遼東兵馬只需從大凌河調兵,占據龍山,林丹汗的兵馬就是有來無回。可是現在不行了,盤山城一戰敗得稀里嘩啦,大凌河乃至錦州形同虛設,哪還有精力對付林丹汗。

  這個林丹汗也是條老狐狸,早不來晚不來,非挑最要命的時候撲上來。大帳內,孫承宗揉了揉額頭,緩緩說道:「看來皇太極和林丹汗真的達成結盟了,為今之計只能請援兵了。」

  援兵?趙率教以及何可綱等人面面相覷,誰都知道需要援兵,可是援兵在哪?朝廷可是沒有援兵可調,之前已經給過明確地答覆了。除了朝廷京畿兵馬,剩下最能打的就只有晉北軍了,滿桂的大同府兵馬要跟王自用的流寇對峙,晉北軍又連續征戰,又如何馳援遼東?

  趙率教面露苦笑,「督師,你說的是雲府兵馬吧?據可靠消息,鐵督師調兵河南,大軍連續征戰,兵馬疲憊不堪,根本無力馳援我們啊。」

  孫承宗抬起手,目光複雜的看向西北方,「不,他手裡還有可調之兵,再給他去封信,就說他若是不派兵,老夫就戰死遼東!」

  趙率教等人神色愈發古怪,孫督師這番話擺明了是在逼鐵督師啊,甚至有點耍無賴的嫌疑。不過,鐵督師手裡真的還有可調之兵?

  這邊還沒商量出個結果,外邊已經響起了腳步聲,目光所及之處,一名壯漢大踏步走來,在他身後還跟著幾名將校。此人不是別人,正是隨著孫承宗一起來遼東的射塌天李萬慶。當初將李萬慶帶過來,就是想借著李萬慶的身份,利用鐵墨手裡的資源重建皮島基地。

  李萬慶倒也沒有讓孫承宗失望,一心撲在皮島事務上,拉攏人馬再到修建皮島以及船隻,在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後,還真讓李萬慶重新拉起了一支皮島軍。皮島重建成功,但同樣有個問題,皮島重建可是雲府方面出錢出力,沒有走遼東錢糧,這就造成了皮島眾將只聽李萬慶的。而李萬慶儼然成了另一個毛文龍,甚至比毛文龍還強硬,因為他身後站著鐵督師呢。

  遼東眾將自然心裡膈應,但也沒法說什麼。遼東軍餉以及重建全是雲府方面供應,既然如此,人家著實沒理由看遼東方面臉色行事。倒是孫承宗很想得開,當初把李萬慶帶過來就想過會有今天的局面了,但為了重建皮島也顧不得那麼多了。

  皮島軍還能發揮作用的話,就能給韃子製造很大掣肘。

  【請記住我們的域名 ,如果喜歡本站請分享到Facebook臉書】